《剥开营销的外衣 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的商业转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付标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1196654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正在日益显现的从干扰客户到客户参与企业战略制定与产品创造等方面的营销革命,阐释了客户参与式营销的本质、法则、操作手段和最新案例。还介绍了当今诸多营销热点:内容营销、思想领袖品牌、销售机会创造、营销自动化、品牌媒体、社交媒体、客户洞察、战略形成等等。

导言:一场营销革命正在悄然降临 1

第一篇 客户参与再造营销 9

第一章 营销的前世今生 11

一、干扰性营销:一个断代史的终结 11

二、参与式营销:一场华丽的转身 15

三、客户成为猎人后的营销逻辑 20

第二章 参与式营销的魔方 27

一、参与式营销的魔方:五双法则 27

二、先听再讲,洞察客户 35

三、客户也是营销人 43

四、没有内容营销,你就没有在营销 52

五、你很可能忽略了的“权威媒体” 56

六、把客户引入营销漏斗 60

七、由外而内地营销:与客户共创产品,共塑战略 63

八、与销售同节奏营销 68

九、寻找彩虹的两端:营销效果衡量 73

第二篇 没有内容营销,你就没有在营销 77

第一章 没有内容营销,你就没有在营销 79

一、内容,从外围回到中心 79

二、出版关联且卓越的内容 84

三、改变你的营销面貌 87

第二章 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90

一、客户呼唤卓越的内容 90

二、媒体越发达,内容越重要 93

三、新客户和新媒体催化内容营销 95

第三章 内容营销的黄金阶梯价值 97

一、负责眼球,也负责足球 97

二、内容之于营销,如引擎之于汽车 99

三、低成本创造高质量销售机会 102

四、最卓有成效的客户忠诚项目 107

五、打造具有宗教魔力的顶级品牌 110

第四章 内容营销之道 115

一、DEEEP法则 115

二、启动一场对话 117

三、像有思想的专家那样去教育和启发 119

四、证明你自己 121

五、娱乐与趣味,永远的灵丹妙药 123

六、像出色的出版商一样去思考和行动 125

第五章 创造精彩的内容 129

一、绘出你的内容图谱 129

二、针对现有客户,还是潜在客户 131

三、完美无瑕,还是来点“虫子” 134

四、产品功能,还是应用 136

五、厂商内容,还是客户内容 138

六、原创,还是再生 140

第六章 内容营销策划十一步 145

第七章 与销售代表合作 157

第三篇 营销渠道:是进化,还是颠覆 161

第一章 营销渠道:是进化,还是颠覆 163

一、升级营销工具与渠道 163

二、多工具、多渠道融合营销 168

三、营销工具与渠道选择的七大误区 169

第二章 社交媒体专列:没有目的地,就不要出发 171

第三章 品牌即媒体 185

第四章 营销自动化:把陌生人培育成客户 192

第五章 客户界面:营销中的天使面孔 202

第四篇 洞察客户,贴近客户 211

第一章 洞察客户,贴近客户 213

一、柯达和戴尔的首席倾听官 213

二、察其言,观其行:洞察客户行为 221

三、破解B2B客户的基因密码 237

第二章 紧扣“产业本质+行业本质”营销 243

一、洞察“产业本质+行业本质” 243

二、从产业本质洞察营销的关键使命 246

三、看清产业局点,展望产业终局,把握营销机会 250

第三章 竞争在凡尘,自由在高处 259

一、建立竞争优势的秘诀 259

二、分析竞争集团,发现意想不到的威胁 263

三、锁定关键竞争对手营销 268

四、竞争在凡尘,自由在高处 277

第四章 做一个“犀利”的首席市场信息官 279

一、靠信息接近上帝 279

二、首席执行官信任的信息 283

三、像奈斯比特那样采集信息 294

四、真相就是一幅拼图 301

五、拆除藩篱,实现信息的无障碍共享 305

六、做一个“犀利”的首席市场信息官 308

第五篇 战略新哲学:从独裁到共塑 309

第一章 营销战略是什么,为什么 311

一、战略是什么 311

二、参与式营销的三大战略重心 314

第二章 战略新哲学:从独裁到共塑 318

一、中国首富牟其中的故事和启示 318

二、“大头鱼”和“大肚鱼”战略的困境 322

三、草根模型替代温室模型 326

第三章 战略漫谈 330

一、战略思维:对未来作出一些判断 330

二、战略决策:在资源与诱惑中取舍 333

三、把执行设计在战略中 335

四、战略执行如驾车 337

附录:营销理论百年:回归客户的历程 339

致谢 351

对本书的评论 353

参考文献 358

本书英文概要(The Summary)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