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态势战略篇 1
一、大力发展科研信息化,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江绵恒 2
二、e-Science and Data-Intensive Research&Tony Hey, Jim Pinkelman 6
三、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孙九林 王卷乐 27
四、数据密集时代的科研创新&郭华东 42
五、以创新技术支持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方之熙 48
第二篇 技术发展篇 55
一、科研信息化2.0:从构造为科学研究的服务到服务化的科学&郭毅可 56
二、中国高性能计算研究与应用发展状况&孙凝晖 65
三、多相复杂系统的多尺度并行计算&葛 蔚 李静海 72
四、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胡春明 沃天宇 怀进鹏等 80
五、云计算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程耀东 陈刚 96
第三篇 基础设施篇 107
一、下一代科教互联网与应用展望&吴建平 李星 108
二、中国科技网及其应用&陈炜 114
三、科研网络新进展&葛敬国 任勇毛 120
四、中美俄环球科教网络及其应用&陈江宁 125
五、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及其应用&钱德沛 130
六、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及其应用&金 海 吴松 136
七、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及其应用&金 钟 朱 鹏 肖海力等 144
八、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廖湘科 孙凝晖 肖利民等 156
九、中国科学院数据环境及其应用&黎建辉 虞路清 168
十、面向复杂科学的数据密集型网格计算平台&陈刚 173
第四篇 应用实践篇 181
一、建设服务天文学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刘 梁 郑裕民 高娜 182
二、高性能计算生物信息处理平台&徐姚晨 徐书华 杨家亮等 189
三、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自然灾害应急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平台&李国庆 于文洋 周旭 196
四、地学科研信息化环境及其在科学考察中的应用&诸云强 孙九林 宋 佳等 204
五、面向青海湖区域重要野生鸟类集成研究的e-Science应用&阎保平 罗 泽 周园春等 211
六、面向空间天气学研究的信息化环境&王 赤 黄朝晖 邹自明 221
七、工业生物技术知识环境的构建及其应用&刘 斌 邢雪荣 马俊才等 227
八、计算化学网格研究与应用&张瑞生 杨 裔 胡荣静等 233
九、碳汇碳排放与环境监测大规模无线传感网典型应用&刘云浩 240
十、构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王国成 247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