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寒门学海书作舟(1907~ 1936
楔子 十秩华诞同庆贺 3
一、人民大会堂河北厅 3
二、“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设立 6
三、《魏寿昆院士百岁寿辰纪念文集》问世 7
四、《师者如兰》出版 8
第一章 贫家学子,求学路难 9
一、乱世家衰 9
二、不从商,要上学 11
三、难忘的三位启蒙老师 13
四、北洋大学才子 18
五、驱冯运动 20
六、刘仙洲校长新政 22
七、金钥匙会徽 25
第二章 师夷长技,留学德国 27
一、捕捉机遇 27
二、依依别离行 30
三、苏联见闻 31
四、柏林,留学首站 32
五、直读博士 36
六、名师柯尼希教授 38
七、亚琛进修冶金学 42
八、重访联邦德国 44
第二篇 漂泊西疆栽桃李(1936~ 1946
第三章 西迁流离,寻觅家园 49
一、重返北洋 49
二、西安临时大学 51
三、南迁路上的惊险 53
四、西北联合大学 55
五、汉中岁月 56
第四章 康黔办学,尽己责任 60
一、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 60
二、贵州农工学院 64
三、重庆矿冶研究所 66
四、重大兼职教授 68
五、从重庆回到天津 71
第三篇 风卷残云开晴天(1946~ 1952
第五章 残破校园,重整北洋 75
一、狼藉的校园 75
二、北洋大学复校与李书田 77
三、校长“代理制” 79
四、复兴矿冶系 80
第六章 北洋易名,诞生天大 85
一、北洋学潮迭起 85
二、反对北洋南迁运动 88
三、天津大学建校 91
第四篇 经磨久砺结硕果(1952~ 1979
第七章 钢院创始,主管教学 97
一、建校元老 97
二、张文奇与魏寿昆 99
三、忙碌的教务长 100
四、创办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103
第八章 “文革”沉浮,荣辱自安 106
一、突如其来的浩劫 106
二、牛棚事件和干校生活 107
三、阅览室的孤“读”人 109
四、古稀教授重上讲台 110
第九章 厚积薄发,自成一家 112
一、四位活度研究先行者 112
二、高温活度理论自成体系 114
三、炉渣脱硫离子理论 117
四、推广同体电解质电池定氧技术 118
五、包钢铌冶金 121
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123
第五篇 老树春深著新花(1979~)第十章 立言传世,精品育人 131
一、春回大地 131
二、新任图书馆馆长 133
三、《冶金过程热力学》出版 134
四、选择性氧化理论 136
第十一章 学术群体,继往开来 139
一、桃李成林 139
二、魏门传人 141
三、自有后来人 147
第十二章 社会兼职,建言献策 149
一、九三学社常委 149
二、中国金属学会创始人 150
三、高级咨询学者 154
第六篇 静水深流显本真第十三章 师者如兰,人民之香 159
一、最喜爱当教师 159
二、学无止境 160
三、贵在创新 163
四、实事求是 165
五、28门课程 167
六、悦者远来 168
七、行为世范 171
八、师爱情暖 174
第十四章 兰室桃林,颐养天年 178
一、珍爱生命 178
二、持守四则 180
三、动静相宜 182
四、长寿之道 185
五、温馨家庭 187
六、夕阳依旧美丽 190
余声 百岁未了冶金情 192
一、新旧社会,沧桑巨变 192
二、科教兴国,民富国强 194
三、寄语后学,继续奋进 196
附录A 魏寿昆活动年表 198
附录B 魏寿昆著作目录 204
一、专门著作 204
二、学术论文 204
三、其他论著 213
附录C 魏寿昆重要文稿两篇 216
谈德国之大学教育(节选) 216
提高钢质量和推广新技术的几点建议(节选) 217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