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言 1
新序 6
自序 18
序论 21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21
二 中国哲学之区分 23
三 中国哲学之特色 25
四 中国哲学之发展 30
上部 宇宙论 55
引端 中国宇宙论之发生 55
第一篇 本根论 63
第一章 中国本根论之基本倾向 64
第二章 道论 79
第三章 太极阴阳论 附五行说 90
第四章 气论一 108
第五章 理气论 124
第六章 唯心论 142
第七章 气论二 154
第八章 多元论 170
本根论综论 173
第二篇 大化论 177
第一章 变易与常则 180
第二章 反复 190
第三章 两一 200
第四章 大化性质 224
第五章 终始、有无 238
第六章 坚白、同异 252
〔补录〕 形神问题简述 268
大化论综论 271
中部 人生论 275
引端 人生论在中国哲学中之位置 275
第一篇 天人关系论 277
第一章 人在宇宙中之位置 278
第二章 天人合一 286
〔补录〕 天人有分与天人相胜 293
天人关系论综论 297
第二篇 人性论 299
第一章 性善与性恶 300
第二章 性无善恶与性超善恶 313
第三章 性有善有恶与性三品 323
第四章 性两元论与性一元论 337
第五章 心之诸说 366
人性论综论 389
第三篇 人生理想论 393
简引 人道与人生理想 394
第一章 仁 396
第二章 兼爱 416
第三章 无为 431
第四章 有为 466
第五章 诚及与天为一 492
第六章 与理为一 515
第七章 明心 526
第八章 践形 544
人生理想论综论 564
第四篇 人生问题论 567
简引 人生问题 568
第一章 义与利 569
第二章 命与非命 587
第三章 兼与独 607
第四章 自然与人为 613
第五章 损与益 629
第六章 动与静 638
第七章 欲与理 648
第八章 情与无情 679
第九章 人死与不朽 696
〔补录〕 志功问题简述 709
人生问题论综论 712
下部 致知论 717
引端 中国哲学中之致知论 717
第一篇 知论 719
第一章 知之性质与来源 720
第二章 知之可能与限度 746
第三章 真知 752
知论综论 761
第二篇 方法论 765
第一章 一般方法论 766
第二章 名与辩 809
方法论综论 843
结论 中国哲学中之活的与死的 845
补遗 852
张岱年先生学术年表&张尊超 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