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思的唤醒 1
第一节 什么召唤思? 1
第二节 表达与思想 15
第三节 教育学与书写规范 21
第二章 理性之思与诗性之思 31
第一节 诗教何为 31
第二节 理性与诗性 41
第三节 本质认识与诗性之思 50
第四节 “是什么”和“如何” 54
第五节 文化的显隐意识 62
第六节 有所为而为的教育和无所为而为的教育 67
第七节 世界的三种人化 74
第三章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与启示 78
第一节 修身当先学诗 79
第二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 86
第三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启示 92
第四节 拓宽教学论的思之基础 103
第四章 比德教育方法(上) 108
第一节 以松比德 110
第二节 以竹喻人 119
第三节 以梅修身 125
第四节 以菊陶情 131
第五节 以兰养德 136
第六节 以莲托志 141
第五章 比德教育方法(下) 145
第一节 乐水乐山 145
第二节 山水可居 150
第三节 君子贵玉 153
第四节 茧式德育与抽丝德育 159
第六章 境界提升方法 168
第一节 教育中的善美境界 169
第二节 冯友兰的境界说 174
第三节 让德育与诗境相通 179
第四节 诗者乃天地之心 185
第五节 德育“赞天地之化育” 192
第七章 对话教育方法 199
第一节 对话教育概述 199
第二节 教育对话:苏格拉底还是孔子 208
第八章 占有或存在 215
第一节 捕捞者与放羊娃的生活观 215
第二节 占有与存在两种生存态度 218
第九章 理解与解读 228
第一节 德育理解与自然科学教学理解的差异 228
第二节 分析与感悟——两种不同的语文教学模式 244
第三节 阶级分析法与语文教学分析 250
第十章 艺术化人生 253
第一节 宗白华的艺术人生观及教育启示 253
第二节 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 258
第三节 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 261
第四节 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品 267
第十一章 海德格尔诗性哲学的启示与会通 272
第一节 《泰然任之》的要义与教育反思 272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壶的虚空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会通处 282
主要参考资料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