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科技 3
第一章 石兵器阶段军事科技因素的萌芽 3
第一节 原始人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的演进 3
一、石器制作技术的萌芽与演进 3
二、复合工具的创造 4
第二节 生产工具用途的扩展 4
一、新石器中期生产工具开始用作械斗武器 4
二、新石器晚期开始制作用于部落战争的武器 5
三、炎黄时期开兵器制造之先河 5
四、尧舜时期始设工师统领兵器制造之事 6
五、禹建夏后设置兵器制造机构 6
六、原始兵器制造材料的演进 6
第三节 华夏祖先创造的原始兵器 6
一、射远兵器 6
二、格斗兵器 8
三、卫体兵器 9
四、防护装具 10
第四节 原始的车船和城堡 10
一、陆上交通工具的出现和车的创造 10
二、水上交通工具的出现和船的创造 11
三、古史传说中的城堡和古城堡遗址的发掘 12
第二章 青铜兵器阶段军事科技的兴起 14
第一节 青铜兵器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4
一、青铜早期夏朝设铜冶铸造兵器 14
二、青铜中期商朝设兵器铸造场 15
三、青铜后期西周设司空管理兵器制造 15
四、春秋战国出现青铜兵器制造的高潮 16
第二节 青铜时期制造的兵器 17
一、射远兵器 17
二、格斗兵器 19
三、卫体兵器 23
四、防护装具 24
第三节 战车和车战的兴起 26
一、战车的基本构造和装饰 26
二、战车的乘员编制和兵器装备 27
三、车战及其技术和战术 28
第四节 舟楫的军事应用和战船的建造 30
一、舟楫的军事应用和战船的出现 30
二、战船的乘员和装备 31
三、著名的水战 32
第五节 筑城技术的进步和攻守城器械的初创 33
一、筑城概况 33
二、筑城技术的进步 34
三、攻城器械 35
四、守城器械 36
五、作战方式的演进 36
第六节 兵器的象形文字和典籍中的兵器记事 37
一、兵器的象形文字 37
二、各种典籍中的兵器记事 39
第七节 《六韬》和《墨子》对武器装备及其使用的论述 40
一、《六韬》对武器装备及其使用的论述 40
二、《墨子》对攻守城器械的论述 41
第八节 最早论述军事科技的著作 42
一、《考工记》中述及的兵器制造理论 42
二、对青铜兵器合金比率和冶铸技术的论述 42
三、对青铜兵器各部构造比率的论述 43
四、制造射远兵器的理论 43
五、制造皮甲的理论 45
六、战车的制造技术 45
七、城邑的构筑技术 46
第三章 钢铁兵器阶段军事科技的发展 47
第一节 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演进 47
一、春秋战国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多样化 47
二、秦汉至南北朝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集中统一 48
三、隋唐五代兵器制造和管理的系统化 49
第二节 钢铁冶炼业的兴起和发展 50
一、钢铁冶炼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提升 50
二、冶炼设备的改进和燃料的拓展 51
第三节 钢铁兵器的创制与发展 51
一、射远兵器 51
二、格斗兵器 53
三、卫体兵器和防护装具 55
第四节 战车的转型和战船的发展 57
一、战车的转型 57
二、战船的创新 57
第五节 军事筑城的发展 59
一、城郭建筑的概况 60
二、城郭建筑的军事特色 60
三、作业量的估算和工程作业图 61
四、长城建筑的概况 61
五、长城的守备设施 62
第六节 攻守城器械和障碍器材 64
一、攻城器械 64
二、守城器械 64
三、障碍器材 65
第七节 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典籍中的兵器记事 65
一、作战方式的创新和变革 65
二、秦汉至五代典籍中的兵器记事 66
三、《太白阴经》初创兵器分类法 66
中篇 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科技 71
第四章 宋元时期冷兵器进入高级发展阶段 71
第一节 兵器手工业和钢铁冶炼业 71
一、兵器手工业 71
二、钢铁冶炼业 73
三、冶炼设备的改进 75
四、煤的利用 75
五、灌钢法的采用和发展 75
六、钢铁兵器制造技术的提高 76
第二节 宋元时期制造的钢铁兵器 76
一、射远兵器 76
二、抛石机 81
三、格斗兵器 86
四、卫体兵器和防护装具 90
第三节 钢铁兵器的装备制度和战车的发展 93
一、钢铁兵器的装备制度 93
二、战车的发展 96
第四节 战船和水军技术的发展 97
一、战船建造场的普遍设立 97
二、战船的主要类型 98
第五节 战船工程技术的提高 102
一、造船技术与工艺的进步 102
二、船体结构的改进 103
三、战船推进具的进步 103
四、其他船具的改进 104
五、战船建造工程技术的创造 104
六、指南针用于舟师导航 105
七、战船装备的改进 105
第六节 军事工程技术在水战中的运用 105
一、宋灭南唐之战中浮桥的搭架 105
二、宋金黄天荡之战中对军事工程技术的巧用 106
三、宋元襄樊之战中对军事工程实施的综合运用 106
四、宋元焦山之战中军事工程技术的运用 107
第七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发展 108
一、军事筑城的基本规制 108
二、北宋军事筑城之最——开封城 109
三、宋夏交界处构筑的堡寨 110
四、山地防御筑城 110
五、其他军事筑城 110
六、工程部队的建制 111
第八节 辽金夏蒙(元)的军事筑城 111
一、辽朝的军事筑城 111
二、金朝的军事筑城 112
三、西夏的军事筑城 113
四、蒙(元)的军事筑城 114
第九节 攻守城器械和障碍器材 115
一、攻城器械 115
二、守城器械 117
三、障碍器材 119
四、攻守城技术和战术的发展 119
第五章 火药的发明和军事科技的跃变 121
第一节 火药的发明 121
一、先民对硝石和硫黄产地分布的认识 121
二、先民对硝石和硫黄特性的研究 123
三、炼丹家对火药发明的贡献 124
第二节《武经总要》刊载的三个火药配方 125
一、《武经总要》的作者 125
二、三个火药配方及其配制工艺 126
三、三个火药配方的历史意义 127
第三节 宋代初级火器的创制 128
一、火球的创制 128
二、火药箭的创制 129
三、火球与火药箭在战争中的最初使用 129
四、竹火枪的创制 130
五、铁火砲的创制 131
第四节 运用初级火器的著名战例 132
一、宋金陈家岛水战 132
二、宋金采石水战 132
三、魏胜抗金之战 132
四、宋军坚守襄阳之战 133
五、张顺张贵驰援襄阳之战 133
六、宋军坚守静江之战 133
七、元宋崖山之战 133
第五节 蒙元时期火器的外传 133
一、成吉思汗西征与火器的西传 134
二、拔都西征与火器的西传 134
三、旭烈兀西征与火器的西传 134
四、中国火器向亚洲的传播 135
五、中国火器外传的路线 136
六、中国火药与火器西传的历史意义 137
第六节 元代火铳的创制 137
一、火铳初创时期的实物及其相关的军事问题 137
二、元火铳的特点 140
三、元火铳在作战中的最初使用 140
第七节 宋代有关军事科技的论著 141
一、《武经总要》关于军事科技的思想 141
二、《守城录》关于军事科技的论述 142
三、《翠微北征录》关于军事科技的论述 143
第六章 火铳发展阶段的军事科技 145
第一节 明朝的手工业与钢铁冶炼业 145
一、促进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145
二、兵器手工业的制造与管理系统 145
三、兵器制造及领用制度 146
四、钢铁冶炼业的发展概况 146
五、炼钢技术的提高 147
六、冶炼高炉的改进 148
七、金属冶铸技术的提高 148
第二节 冷兵器的持续发展 148
一、射远兵器 148
二、格斗兵器 150
三、防护装具 152
第三节 火器战车的兴起 152
一、制造火器战车的军事背景 152
二、火器战车的种类 153
第四节 火器战船的兴起 155
一、明朝前期的战船建造厂 155
二、战船的种类 156
三、明初战船的大规模建造和水军的规模 157
四、战船建造技术的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改善 157
第五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高度发展 158
一、都邑军事筑城之最——南京城 159
二、平陆都邑军事筑城之最——北京城 161
三、长城的扩建 162
四、沿海卫所城堡的构筑 164
五、攻守城器械 164
六、障碍器材 165
七、冷兵器的制造定额 165
第六节 洪武年间制造的火铳 166
一、宝源局制造的火铳 167
二、军器局和兵仗局制造的火铳 168
三、各地驻军和政府系统制造的火铳 168
四、对洪武和建文型火铳铭文的解读 170
五、洪武火铳的种类和构造 171
六、洪武火铳的改进 172
第七节 永乐至正德年间制造的火铳 172
一、统一的造铳机构和有关的制度 172
二、火铳的种类 172
三、火铳的改进 175
四、对永乐型火铳铭文的解读 176
第八节 火铳的发展和明代前期的军事变革 176
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 176
二、神机营的创建 177
三、国防设施的改善 177
四、新战术的创造和发展 178
五、郑和下西洋把火器传至东南亚国家 179
第七章 中外火器融合阶段军事科技的全面提升 181
第一节 子母炮组合式佛朗机的制造 181
一、佛郎机的优越性 181
二、汪鋐建议大批制造佛郎机 181
三、佛郎机的种类和构造 182
第二节 火绳枪式鸟铳的制造 185
一、鸟铳的构造特点 185
二、兵仗局制造的鸟铳 185
三、新创制的子母鸟铳 186
四、赵士桢研制的火绳枪 186
第三节 传统枪炮的更新 189
一、单管枪 189
二、多管(多发)枪 189
三、轻型火炮 191
四、大型火炮 191
第四节 火箭等火器的创新 193
一、火箭类火器 193
二、喷筒类火器 195
三、火球类火器 196
四、火攻战车类火器 196
五、爆炸类火器 196
第五节 中国古代火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198
一、火药配制技术和工艺理论 198
二、对火药配方的总结 199
三、对火药理论的阐发 200
第六节 明朝军事变革的全面深化 201
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 201
二、军事训练内容的更新 202
三、国防设施的改善 203
四、戚继光用新战术歼倭的著名战例 205
第七节 明末对西洋大炮的引进和仿制 205
一、欧洲传教士的桥梁作用 206
二、明末火器研制家群体及其贡献 206
三、首批西洋大炮的引进 207
四、明末对红夷炮的使用与制造 208
五、后金政权对红夷炮的仿制与使用 209
第八节 战车制造的革故鼎新 210
一、战车制造的盛况 210
二、战车的种类 210
三、戚继光所编车营装备的战车 211
四、辽东镇所编车营装备的战车 211
五、京营装备的战车 211
六、战车与火器结合作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11
第九节 战船建造的新颖多样 212
一、战船建造的概况 212
二、战船的种类 213
第十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创新 217
一、长城建筑技术的创新 217
二、长城扩建的意义 219
三、沿海卫所城堡建筑技术的创新 220
四、欧洲棱堡建筑技术的传人 221
第十一节 火器制造与使用理论的发展 222
一、指导火器制造理论的转轨 222
二、火器制造理论的进步 224
三、采用新的造炮方法 225
四、对西洋大炮的大量仿制 225
五、神机炮的大量制造 228
六、火器使用理论的深化 228
第十二节 军事科技典籍的百花齐放 230
一、三种江海防专著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 230
二、两种练兵教战专著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 231
三、三种火器专著关于火绳枪炮的内容 232
四、四种综合性兵书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 232
五、其他四种兵书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 233
六、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军事科技典籍的特点 234
第八章 火器曲折发展阶段的军事科技 235
第一节 清前期的兵器制造与管理系统 235
一、工部系统 235
二、内务府系统 235
三、盛京工部系统 236
四、八旗都统衙门系统 236
五、各地驻军系统 236
六、兵器制造制度 236
第二节 金属冶炼业的发展 237
一、铁铜铅冶的发展 237
二、冶铁设备与技术的进步 238
三、冶铜设备与技术的进步 238
四、炼焦技术的推广 238
五、苏钢技术的推广 239
第三节 清前期制造的冷兵器 239
一、射远兵器 239
二、格斗兵器 242
三、防护装具 246
第四节 清前期火药制造技术的进步 248
一、火药原料的采买政策 248
二、火药原料的加工工艺 248
三、制造火药的几种配方 249
四、火绳的制造工艺 249
第五节 清初红夷炮制造和使用的高潮 249
一、南明各方用火炮进行抗清作战 250
二、郑成功所部为抗清驱荷制造和使用的火炮 250
三、康熙为平叛和反侵略制造和使用的火炮 250
四、雍正为平叛和反分裂使用的火炮 253
第六节 乾隆至咸丰年间制造和使用的火炮 253
一、大小金川地区的石碉群 254
二、乾隆为平定大小金川所制造和使用的火炮 254
三、乾隆为平定大小和卓所使用的火炮 255
四、清前期火炮制造的落后与弊端 255
第七节 清前期火炮的分类 258
一、重型火炮 258
二、轻型火炮 258
三、短管炮 259
四、炮弹制造方法的改进 259
第八节 清前期制造的枪械和地雷 260
一、主要枪种 260
二、地雷铸造方法的改进 262
第九节 战船的建造和水师的装备 263
一、战船建造厂的设置 263
二、战船的种类 263
三、主要战船的构造规格 264
四、水师战船的编制装备 265
五、新型战船的试造 265
第十节 军事工程的演进 265
一、城防工程 266
二、边防工程 267
三、江海防工程 268
四、虎门要塞 268
五、军事工程建筑中的经费开支 270
下篇 火器时代的兵器科技 273
第九章 晚清时期对西方军事科技的引进和发展 273
第一节 清廷为自强图存而创办兵工厂 273
一、容闳的贡献 273
二、兵工厂的创办概况 274
三、晚清所创兵工厂的特点和意义 277
第二节 著名的兵工厂 277
一、安庆军械所 277
二、江南制造局 278
三、金陵机器局 278
四、天津机器局 279
五、汉阳枪炮厂 279
六、福建船政局 280
第三节 兵工体制和管理制度的演进 281
一、兵工体制和统辖机构的演进 281
二、兵工厂的兴办程序 281
三、兵工经费的管理 281
四、兵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 283
五、对兵工厂的考察和整顿 283
第四节 军用钢材的冶炼和制造 283
一、新型炼钢厂的创办 283
二、炼制军用钢材的新技术 284
第五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 285
第六节 蒸汽舰船建造的兴起和发展 289
一、蒸汽轮船的试造 289
二、明轮蒸汽兵轮船“恬吉”号的建成 289
三、螺轮蒸汽兵轮船“操江”号的建成 290
四、大型兵轮船“海安”号和“驭远”号的建成 290
五、铁肋兵轮船“威远”号的建成 291
六、快速兵轮船“开济”号的建成 291
七、钢甲巡洋舰“平远”号的建成 291
八、穹甲舰“广乙”号的建成 292
第七节 炮台要塞的兴起和发展 294
一、炮台要塞的设计原则 294
二、沿海和沿江的炮台要塞 294
三、沿边的炮台要塞 299
四、野战工事建筑的兴起 300
第八节 太平天国对近代军事科技发展的贡献 301
一、火炮的制造和使用 301
二、对洋枪洋炮的购买和使用 301
三、战船的建造和使用 302
四、军事工程的构筑和运用 302
五、太平军使用火器的作战方式 304
第九节 晚清军事科技书籍译著的兴起 305
一、军事科技书籍翻译的概况 305
二、翻译的军事科技书籍 305
三、编著的军事科技书籍 307
四、《海国图志》中的军事科技内容 307
五、火器专著《火器略说》 307
六、火器射击学专著《火器真诀》 308
七、《兵学新书》中的军事科技内容 308
八、火器教科书《军械精蕴》 309
九、兵工厂志《江南制造局记》 309
第十节 军事科技教育的兴起 309
一、兴办军事科技教育的动因和目的 309
二、海军军事科技教育的兴起 310
三、陆军军事科技教育的变革 311
四、军事科技专业教育的兴起 311
第十章 民国初年和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 314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兵工厂 314
一、北洋政府控制军事工业的企图与举措 314
二、北洋政府直接控制的兵工厂 315
三、北洋政府兵工厂的经费来源 316
四、北洋政府兵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 316
五、各方军阀控制的兵工厂 316
六、北洋政府时期兵工厂的概况 317
第二节 舰船建造的滑坡和飞机制造的兴起 319
一、主要舰船厂的概况 319
二、建造的舰艇 320
三、军事航空在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下兴起 321
四、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航空 322
第三节 军事筑城的变革 323
一、炮台要塞式军事筑城的缺陷 323
二、凡尔登战役中的野战筑城 323
三、北洋军阀混战中军事筑城的变革 324
四、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设障与破障技术的运用 324
第四节 民国初年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军事科技教育 324
一、孙中山早期所办军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24
二、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24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军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24
第五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教育 325
一、陆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25
二、海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25
三、空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26
第六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 327
第十一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 330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的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创立 330
一、设置兵工署集中控制全国兵工厂 330
二、调整兵工厂的布局 330
三、接收和整编各地方的兵工厂 330
四、创立兵器科研机构 331
五、枪炮制造进一步标准化和制式化 331
六、增加兵器产量 33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调整 332
一、建立大后方的兵器科研机构和兵器制造基地 332
二、兵器研制的进步 332
三、主要兵器的产量 333
四、抗日战争胜利时全国主要兵工厂的状况 333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 335
一、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整编和布局的调整 335
二、国民政府统治大陆时期兵器装备的制造总量 336
三、国民政府时期兵器研制的进步与弊端 336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工厂 336
一、各兵工厂的概况 336
二、著名的兵工厂 340
第五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器科研机构 342
一、理化研究所 342
二、应用化学研究所 342
三、弹道研究所 343
四、精密仪器研究所 343
五、兵工署材料研究所 343
六、军用光学器材研究所 343
七、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 343
第六节 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财务与各项规章制度 343
一、财务制度 344
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 344
第七节 舰艇建造的衰萎和飞机制造的兴起 345
一、舰艇建造的衰萎 345
二、军用飞机厂的兴办和飞机的制造 346
第八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筑城 349
一、进犯苏区的碉堡筑城 349
二、抗战时期的军事筑城 349
三、国民党军总溃败前的军事筑城 351
第九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教育 353
一、陆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53
二、海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54
三、空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355
第十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 356
第十一节 中国近代军事科技发展的几点思考 359
一、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359
二、不能健康发展的原因 360
第十二章 中国近代兵工产品的制造 362
第一节 火炸药的制造 362
一、黑色火药 362
二、栗色火药 363
三、无烟火药 363
四、炸药 366
第二节 枪械的制造 367
一、步枪 367
二、多管枪 369
三、机枪 369
四、其他枪械 371
第三节 火炮的制造 372
一、前装滑膛炮 372
二、后装线膛炮 373
三、管退炮 374
四、迫击炮 376
第四节 弹药的制造 377
一、枪弹 377
二、炮弹 377
三、火箭与火箭弹 378
四、手榴弹 379
五、枪榴弹 379
六、掷榴弹 379
七、爆炸弹 379
第五节 中国近代的军事变革 380
一、陆军编制装备的变革 380
二、海军的创建与编制装备的演变 381
三、空军的创建与发展 381
四、作战方式的变革 382
五、要塞守备设施的变革 383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科技事业 384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的创办 384
一、初创的兵工厂 384
二、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兵工厂的领导 38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和兵器科研的开展 386
一、陕甘宁边区的兵工厂 386
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兵工厂 388
三、晋察冀根据地的兵工厂 390
四、晋绥根据地的兵工厂 391
五、山东根据地的兵工厂 392
六、新四军军工部所属的兵工厂 39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的壮大 394
一、陕甘宁解放区兵工厂的移交与调整 394
二、晋绥解放区的兵工厂 394
三、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兵工厂 395
四、晋察冀解放区的兵工厂 395
五、山东解放区的兵工厂 396
第四节 全国各军区人民枪杆子工业的统一 396
一、东北军区兵工的统一 396
二、华北军区兵工的统一 399
三、西北军区兵工的统一 400
四、中原军区兵工的统一 401
五、华东军区兵工的统一 401
六、各军区兵工产品规格的统一 402
七、1949年三大军区兵工产量表 402
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军事筑城 404
一、井冈山的堑壕阵地 404
二、抗日军民的地道工事 405
三、塔山阻击战中的防御工事 406
四、淮海战役中的进攻工事 406
第六节 红色军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407
一、教导队和随营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407
二、军政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407
三、各兵种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 408
四、海军学校的创办和海军军事科技教育 408
五、建国前的军用航空活动和空军军事科技教育的兴起 409
第七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 411
第八节 中国人民枪杆子工业发展的特点 413
一、中国人民争生存反侵略求解放的事业 413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兵工编制和体制 413
三、保证兵工生产持续发展的政治工作 414
四、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 416
五、因情制宜与时俱进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417
总论 419
一、中国军事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19
二、中国军事科技史的分期 419
三、军事科技与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关系 419
四、军事科技与军事领域其他诸方面发展的关系 420
五、军事科技的发展规律 421
附录 423
参考文献 423
度量衡对照表 427
后记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