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制度与体制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 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11
一、多种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11
二、祉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 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7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 17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9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2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5
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及其必然性 25
二、按劳分配方式 26
三、非按劳分配方式 27
四、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 2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2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功能与框架 32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32
二、经济体制的属性与功能 33
三、经济体制的框架及影响因素 36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创新过程 39
一、经济体制创新的一般过程 39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 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7
一、现代企业制度 47
二、完整的市场组织 49
三、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51
第二篇 市场与企业 57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57
第一节 分工发展与市场体系的形成 57
一、市场分类与体系 57
二、市场体系的形成 58
三、我国市场体系的培育 61
第二节 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64
一、商品市场 64
二、资金市场 65
三、劳动力市场 67
四、其它要素市场 69
第三节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71
一、现货市场 71
二、期货市场 72
第四节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75
一、地方市场 75
二、全国市场 77
三、国际市场 7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81
第一节 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81
一、市场机制的含义 81
二、市场机制的功能 83
第二节 市场机制的运行 85
一、市场供求与价格 85
二、市场竞争与风险 89
三、市场机制的完善 93
第三节 市场机制的缺陷 95
一、市场的不完全性 95
二、市场的外部性 98
三、市场与公共产品 1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105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105
一、市场与企业 105
二、企业制度属性 107
三、市场经济的企业产权基础 110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结构及其功能 112
一、法人产权制度 112
二、法人产权结构 114
三、法人产权制度的功能 1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118
一、全民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变 118
二、用法人公司改造国有制 119
第六章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行为 124
第一节 企业行为目标与约束 124
一、成本与收益 124
二、企业行为目标 127
三、 企业行为约束 128
第二节 企业生产行为 131
一、生产要素的组合 131
二、短期最佳产量的决定 133
三、长期最佳产量的决定 134
第三节 企业财务行为 135
一、资金周转 135
二、资金筹措 137
三、投资决策 140
第四节 企业营销行为 144
一、市场营销组合 144
二、市场营销的不可控因素 146
第七章社会主义农户和居民的经济行为 143
第一节 农户的经济行为 148
一、农户行为的动力与约束 148
二、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技术进步 150
三、农户的兼业化和土地的适度经营规模 153
四、集体统一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155
第二节居民的经济行为 156
一、居民的收入行为 156
二、居民的消费行为 158
三、居民的储蓄行为 162
第三篇 总量与结构 169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核算与分配 169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169
一、几个总量指标及其核算范围 169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173
三、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176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 178
一、国民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和主导机制 178
二、国民收入分配和循环 180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18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总量均衡与非均衡 188
第一节 有效总需求 188
一、消费需求的形成 188
二、投资需求的形成 193
三、储蓄、利率与投资 198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 200
一、生产函数与技术潜在总供给 200
二、经济效率与经济潜在总供给 201
三、实际总供给与常态总供给 205
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206
一、货币的定义和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 206
二、货币的需求 208
三、货币的供给 210
第四节 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215
一、总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215
二、总供求缺口 217
三、总供求缺口的弥合:被迫储蓄 219
四、总供求缺口的弥合:通货膨胀 221
五、灰市交易与双轨价格制 225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产业结构与地区布局 229
第一节 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99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229
二、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总量 231
三、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232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非均衡与优化 234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234
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236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演进 239
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243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地区布局 245
一、三大经济区域形成和结构特点 245
二、优化我国经济区域布局的基本准则 247
三、我国经济地区布局结构的合理化 250
第十一章 开放条件下的总量与结构 253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形式 253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原则 253
二、我国现阶段对外开放的形式 256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259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总量 261
一、进口水平的决定 261
二、出口水平的决定 263
三、进出口水平对宏观总量的影响 264
四、进出口结构对宏观总量的影响 266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的产业结构 269
一、对外经济战略选择与产业结构 269
二、资源引进与产业结构 272
三、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 274
第四篇 增长与发展 28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效益 281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 281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 281
二、经济增长与积累率 282
三、经济增长与人口 284
四、经济增长与科技、教育 286
五、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 287
第二节 经济增长速度与途径 289
一、经济增长率的决定 286
二、经济增长模式和途径 292
三、经济波动与稳定增长 2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296
一、经济效益的含义和分类 296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298
三、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 30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304
第一节 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304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304
二、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305
三、经济发展战略 307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314
一、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起点 314
二、1953—1978年的经济发展 311
三、1979年以来的经济发展 313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阻碍 314
一、经济障碍与非经济障碍 314
二、我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316
三、二元经济与经济发展 319
第四节 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321
一、效率与公平的权衡与协调 321
二、就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选择 322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方向 324
第五篇 调节与控制 33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331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 331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31
二、宏观调控的含义与目标 333
第二节 宏观调控有效进行的条件及政府职能转换 336
一、宏观调控有效进行的条件 336
二、政府体制改革与职能转换 338
第三节 宏观调控手段 340
一、行政手段 340
二、法律手段 342
三、伦理道德手段 343
四、经济手段 34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政策 347
第一节 宏观调控政策总论 347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在规定 347
二、宏观调控政策的构成要素 349
三、宏观调控政策的体系结构 351
第二节 供求总量调控政策 353
一、需求总量调控政策 353
二、供给总量调控政策 357
第三节 供求结构调控政策 363
一、需求结构调控政策 363
二、供给结构调控政策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