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何谓中国社会思想史 1
第二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跨度 2
第三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内容与资料 3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科属性 5
第五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6
第六节 学习、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8
第七节 学习、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方法 10
第一篇 先秦社会思想史 14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14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思想 14
第二节 夏商时期的社会思想 19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20
第四节 周公姬旦的敬天、明德、保民思想 24
第二章 管仲的社会思想 28
第一节 管仲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28
第二节 管仲的社会思想 29
第三章 老子的社会思想 34
第一节 老子的生平著述 34
第二节 老子的基本思想 35
第三节 老子的社会思想 38
第四章 孔子的社会思想 46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著述 46
第二节 孔子的基本思想 48
第三节 孔子的社会思想 54
第五章 墨子的社会思想 60
第一节 墨子的生平著述 60
第二节 墨子的基本思想 61
第三节 墨子的社会思想 64
第六章 孟子的社会思想 71
第一节 孟子的生平著述 71
第二节 孟子的基本思想 72
第三节 孟子的社会思想 74
第七章 庄子的社会思想 82
第一节 庄子的生平著述 82
第二节 庄子的基本思想 83
第三节 庄子的社会思想 85
第八章 荀子的社会思想 92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著述 92
第二节 荀子的基本思想 93
第三节 荀子的社会思想 94
第九章 韩非的社会思想 102
第一节 韩非的生平著述 102
第二节 韩非的基本思想 103
第三节 韩非的社会思想 104
第二篇 秦汉社会思想史 112
第十章 《礼记》的社会思想 112
第一节 《礼记》其书其思想 112
第二节 《礼记》的社会思想 114
第十一章 陆贾的社会思想 119
第一节 陆贾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119
第二节 陆贾的社会思想 120
第十二章 贾谊的社会思想 124
第一节 贾谊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124
第二节 贾谊的社会思想 125
第十三章 《淮南子》的社会思想 130
第一节 《淮南子》其书及其基本思想 130
第二节 《淮南子》的社会思想 131
第十四章 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136
第一节 董仲舒的生平著述 136
第二节 董仲舒的基本思想 137
第三节 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143
第十五章 司马迁的社会思想 148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著述及其社会历史观 148
第二节 司马迁的社会思想 151
第十六章 扬雄的社会思想 155
第一节 扬雄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155
第二节 扬雄的社会思想 156
第十七章 《白虎通》的社会思想 160
第一节 《白虎通》其书 160
第二节 《白虎通》的社会思想 161
第十八章 王充的社会思想 166
第一节 王充的生平著述 166
第二节 王充的基本思想 167
第三节 王充的社会思想 169
第十九章 王符的社会思想 173
第一节 王符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173
第二节 王符的社会思想 174
第二十章 《太平经》的社会思想 181
第一节 道教经籍《太平经》 181
第二节 《太平经》的社会思想 182
第二十一章 仲长统的社会思想 186
第一节 仲长统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186
第二节 “中和”社会论 187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想史 192
第二十二章 何晏与王弼的社会思想 192
第一节 基本思想 192
第二节 社会治理思想 193
第二十三章 嵇康、阮籍的社会思想 196
第一节 基本思想 196
第二节 社会治理思想 197
第三节 理想社会的构思 199
第二十四章 郭象的社会思想 200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00
第二节 道德修养理论 201
第二十五章 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 203
第一节 道安的社会思想 204
第二节 慧远的社会思想 205
第二十六章 葛洪的道教社会思想 209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09
第二节 社会控制思想 210
第三节 理想社会之构建 213
第二十七章 鲍敬言的社会思想 215
第一节 鲍敬言的生平著述 215
第二节 鲍敬言的君主起源论 216
第三节 鲍敬言的社会(君主)批判论 217
第四节 鲍敬言的理想(无君)社会观 218
第二十八章 魏晋时期形神、报应方面的思想 220
第一节 孙盛、戴逵的思想 220
第二节 慧远、何承天的思想 221
第三节 范缜的思想 223
第四篇 隋唐五代社会思想史 226
第二十九章 王通的社会思想 226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26
第二节 民族融合、三教归一的思想 227
第三节 理想社会以及社会整合方案 229
第三十章 韩愈的社会思想 232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32
第二节 论性情 233
第三节 论社会问题与整合 235
第三十一章 柳宗元的社会思想 237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37
第二节 论社会组织、社会制度 238
第三十二章 刘禹锡的社会思想 240
第一节 刘禹锡的生平著述 240
第二节 刘禹锡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观 241
第三节 刘禹锡的社会历史观 242
第三十三章 佛教的社会思想 244
第一节 隋唐佛教概况 244
第二节 佛教各宗的基本思想 245
第三节 社会规范与出世人世思想 252
第三十四章 道教的社会思想 255
第一节 隋唐道教概况 255
第二节《无能子》的社会思想 257
第三节 谭崤的社会思想 260
第五篇 宋元明清社会思想史 264
第三十五章 李觏的社会思想 264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64
第二节 论人性与欲望 265
第三节 “礼”的社会功能 267
第三十六章 王安石的社会思想 269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69
第二节 论性情 270
第三节 论社会风气及解决方法 272
第三十七章 张载的社会思想 274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74
第二节 论人性与修养 276
第三节 社会秩序与社会治理思想 277
第三十八章 程颢、程颐的社会思想 280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80
第二节 论人性与修养 282
第三节 论社会规范 282
第四节 社会整合思想 284
第三十九章 朱熹的社会思想 285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85
第二节 论人的心性与修养 288
第三节 社会问题与治理 290
第四节 理想社会的构建 293
第四十章 陆九渊的社会思想 295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95
第二节 论人性与修养 296
第三节 论社会治理思想 297
第四十一章 陈亮的社会思想 299
第一节 基本思想 299
第二节 人性思想与修养论 300
第三节 功利思想 301
第四节 社会变迁论 302
第四十二章 叶适的社会思想 305
第一节 基本思想 305
第二节 社会功利思想 307
第三节 论人性与修养 308
第四节 社会问题与治理思想 309
第四十三章 邓牧的社会思想 311
第一节 邓牧的生平著述 311
第二节 邓牧的社会批判思想 312
第三节 邓牧的理想社会观 314
第四节 邓牧的人生观 315
第四十四章 马端临的社会思想 317
第一节 马端临的生平著述 317
第二节 马端临的社会历史观 318
第三节 马端临的专制主义批判论 319
第四节 马端临的文化人类学思想 322
第四十五章 耶律楚材的社会思想 323
第一节 耶律楚材的生平著述 323
第二节 耶律楚材的文化涵化观 324
第三节 耶律楚材的社会整合思想 326
第四节 耶律楚材的人生观、处世观 327
第四十六章 忽必烈的社会思想 329
第一节 忽必烈生平简介 329
第二节 忽必烈的社会整合思想 330
第三节 忽必烈的宗教兼容思想 332
第四节 忽必烈的民本、民生思想 333
第四十七章 仕元汉族知识分子的社会思想 335
第一节 仕元汉族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人物 335
第二节 仕元汉族知识分子的人性论、修身论、处世论 336
第三节 汉族仕元知识分子的文化整合思想 338
第四节 汉族仕元知识分子的社会整合思想 340
第四十八章 元代道教中的社会思想 343
第一节 符箓派(外丹派)改革派的社会思想 343
第二节 全真派(内丹派)的社会思想 345
第三节 元代道教社会思想之实质 346
第四十九章 元代民族压迫政策体现的社会思想 349
第一节 元代民族压迫政策的肇因与形成 349
第二节 元代民族压迫政策的内涵及功用 350
第五十章 刘基的社会思想 354
第一节 基本思想 354
第二节 论人性 355
第三节 论社会治理 355
第五十一章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 358
第一节 基本思想 358
第二节 伦理思想与修养理论 359
第三节 理想社会模式 361
第四节 民族自治思想 362
第五节 社会组织与管理思想 364
第五十二章 泰州学派的社会思想 366
第一节 基本思想 366
第二节 人己关系与处世态度 368
第三节 社会教育思想 370
第四节 改良社会的实践 372
第五十三章 何心隐的社会思想 375
第一节 社会理想与道德规范 376
第二节 理想社会的构想与实践 377
第五十四章 李蛰的社会思想 380
第一节 基本思想 380
第二节 社会功利思想 381
第三节 论理想人格 384
第四节 修养理论 386
第五十五章 黄宗羲的社会思想 388
第一节 基本思想 388
第二节 理想社会构建 389
第三节 论社会问题与治理 391
第五十六章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 394
第一节 基本思想 394
第二节 论社会规范 395
第三节 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 397
第五十七章 王夫之的社会思想 400
第一节 基本思想 400
第二节 论人性 401
第三节 论社会进化 402
第四节 社会治理思想 404
第五十八章 唐甄的社会思想 407
第一节 基本思想 407
第二节 民本思想 409
第三节 对于君主的批判与理想社会之设计 410
第五十九章 戴震的社会思想 415
第一节 基本思想 415
第二节 人性与修养论 416
第三节 社会秩序与治理思想 418
第六十章 洪亮吉的社会思想 420
第一节 鬼神及报应之思想 420
第二节 人口控制之思想 421
第六篇 近代(晚清)社会思想史 426
第六十一章 龚自珍的社会思想 426
第一节 龚自珍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426
第二节 龚自珍的社会历史观 427
第三节 龚自珍的社会批判论 429
第四节 龚自珍的变法(变革社会)论 430
第五节 龚自珍的人性论 431
第六十二章 魏源的社会思想 433
第一节 魏源的生平著述及其基本思想 433
第二节 魏源的社会变革论 434
第三节 魏源的中西文化观 436
第六十三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思想 438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和洪秀全、洪仁玕的生平著述 438
第二节 洪秀全的社会平等思想 440
第三节 洪仁玕的中西文化观 442
第六十四章 洋务运动的社会思想 444
第一节 洋务派代表人物及其著述 444
第二节 洋务派采西学、谋自强思想 445
第三节 洋务派的中西文化观 447
第六十五章 维新运动的社会思想 450
第一节 维新运动的主要人物及其著述 450
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社会历史观 452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中西文化观 454
第四节 维新运动的社会福利观 456
第五节 谭嗣同、梁启超的性情论 457
第六节 梁启超的新民论 459
第七节 康有为的大同社会论 461
第六十六章 严复的社会思想 464
第一节 严复的生平著述 464
第二节 严复的社会观 465
第三节 严复的中西文化观 468
第四节 严复的社会变革论 469
第五节 严复的人性论 471
第六十七章 章太炎的社会思想 473
第一节 章太炎的生平著述 473
第二节 章太炎的社会进化论 474
第三节 章太炎的中西文化观 476
第四节 章太炎的理想社会观 478
第六十八章 孙中山的社会思想 480
第一节 孙中山的生平著述 480
第二节 孙中山的社会进化论 481
第三节 民生主义思想 483
第四节 孙中山的平等观 485
参考文献 487
后记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