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中文言课文名篇助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振中著
  • 出 版 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275541
  • 页数:6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紧扣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60篇古文传世之作,从三方面作“助读”:(1)全文注译。对难字逐一注音;对难懂的词语,逐一释义;对文句意思,逐层直译。全部注译的内容,均以夹注形式出现,阅读十分方便。(2)分段归纳。将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并以简明的语言归纳段落大意。(3)阐发与应用。将文中的特殊句式、固定词组、实词、虚词等作归纳,深入浅出地作分析,并联系相关课文,举一反三,写得十分生动。作者还串讲各种古代文化常识,娓娓而谈,富有情趣。此外,作者很注重读写结合,对古文中精彩的写作技法作精要的介绍,并提供仿写的习作。本书很好地发挥了助读功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辅导读物。本书适宜于高中学生阅读,也可供教师、家长参考。

熟读成诵,举一反三(代序) 1

一、季氏将伐颛臾 1

〔全文注译〕 1

〔阐发与应用〕 1

1.复音虚词“无乃” 1

2.“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2

3.说“夫子” 3

4.“相”的一个特殊义项 3

5.说“夫” 5

6.“天下”、“国”与“家” 5

7.“名”与“字” 6

二、侍坐章 7

〔全文注译〕 7

〔阐发与应用〕 7

1.人称代词不分单复数 7

2.两可的句意 8

3.作词尾用的“尔”、“然” 10

4.“与”作动词用 11

5.说“作” 12

6.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12

7.一字见精神 13

8.扩展阅读:《子贡论孔子》 13

三、烛之武退秦师 14

〔全文注译〕 14

〔阐发与应用〕 15

1.爵位 15

2.关于郑文公“无礼于晋” 15

3.固定句式“何&之有” 17

4.东道主 17

5.“执事”与“左右” 17

6.说“微” 18

7.“其”的指代作用 19

8.古代国君的谥号 19

9.烛之武——杰出的外交家 19

四、殽之战 21

〔全文注译〕 21

〔阐发与应用〕 22

1.说“国” 22

2.固定句式“无乃&乎” 23

3.兼词“诸”和“焉” 23

4.说“遽” 26

5.弦高——爱国主义的典型例证 26

6.语气副词“其” 26

7.国名与国君的姓氏 28

8.固定句式“何&为” 29

9.古代车上的座位 29

10.“及”的本义和引申义 31

11.典型的细节描写 32

12.说“暂” 32

13.《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32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34

〔全文注译〕 34

〔阐发与应用〕 35

1.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 35

2.说“妾” 36

3.略说“孰视” 36

4.“孰与”是个复音虚词 36

5.名词“王”的演变 37

6.“地方”及其他 37

7.说“谤讥” 38

8.“寡人”及其他 38

9.“期年”与“期月” 39

10.成语“门庭若市” 39

11.谀词蔽聪,忠言逆耳 40

12.写作借鉴:训练立论的好材料 40

13.扩展阅读:《察佞》 40

六、冯谖客孟尝君 41

〔全文注译〕 41

〔阐发与应用〕 42

1.“来”作助词用 42

2.说“约” 45

3.“窃”作谦词用 45

4.“诺”是答应的语气词 46

5.文言中的“意动” 46

6.写作借鉴:欲扬先抑 48

7.复音虚词“未得” 48

8.春秋战国时的人才流动 48

9.扩展阅读:刘熙载论《战国策》 49

七、荆轲刺秦王 50

〔全文注译〕 50

〔阐发与应用〕 51

1.说“微” 51

2.“有以”及“无以” 51

3.说“穷困” 52

4.固定结构“然则” 54

5.说“购” 55

6.“竖子”的两种含义 55

7.扩展阅读:《高渐离刺秦王》 56

8.说“就” 57

9.“陛下”与“鄙人” 61

10.三个“顾”,两种解释 61

11.短句有力 61

12.说“被” 62

13.“坐”、“箕踞”及其他 62

14.说不尽的“荆轲” 62

八、庄暴见孟子 64

〔全文注译〕 64

〔阐发与应用〕 64

1.复音虚词“庶几” 64

2.主语的省略 66

3.说“孰” 66

4.与“页”有关的字 68

5.儒道迂阔 68

九、鱼我所欲也 69

〔全文注译〕 69

〔阐发与应用〕 70

1.“所”字结构 70

2.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 71

3.白璧有微瑕 71

4.写作借鉴:舍生取义的典型例证 72

5.“豆”与象形字 72

6.扩展阅读(一):《嗟来之食》 73

7.古代的容量单位 74

8.说“已” 74

9.扩展阅读(二):《五十步笑百步》 75

十、齐桓晋文之事章 76

〔全文注译〕 76

〔阐发与应用〕 79

1.说“对” 79

2.文言中的介宾倒 79

置现象 79

3.固定结构“足以” 79

4.主谓倒置句 80

5.引语中又有引语的标点 80

6.陈述句中的动宾倒置现象 83

7.说“独” 83

8.说“诚” 83

9.如何处理解释歧义的词句 84

10.说“度” 84

11.写作借鉴:类比——说理的有效方法 87

12.“抑”作转折连词用 88

13.解“异于&” 88

14.“盖”与“盍” 90

15.古人的吃、穿 91

16.复音虚词“然而” 91

17.“仁政”背时 92

18.扩展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92

十一、秋水 94

〔全文注译〕 94

〔阐发与应用〕 95

1.“河”与“江” 95

2.复音虚词“且夫” 95

3.“道”的种种 96

4.“望洋兴叹”的本义和误解 96

5.扩展阅读:《伯夷》 96

6.“三王”与“五帝” 99

7.写作借鉴:同义词的运用 99

8.从《秋水》看庄子的思想与文学风格 99

十二、庖丁解牛 100

〔全文注译〕 100

〔阐发与应用〕 100

1.“庖丁”及其他 100

2.说“中” 101

3.说“更” 103

4.复音虚词“虽然” 103

5.介词宾语的省略 104

6.说“委” 104

7.庄子的思想 105

8.扩展阅读:《惠子相梁》 105

十三、劝学 107

〔全文注译〕 107

〔阐发与应用〕 108

1.说“就” 108

2.“暴”是个多音多义词 108

3.“者”字结构 109

4.说“致” 110

5.“绝”指横渡 110

6.几个表示短时间的副词 110

7.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111

8.扩展阅读:《蒙鸠卵破子死》 112

9.习作示例:《说“专一”》 112

十四、察今 114

〔全文注译〕 114

〔阐发与应用〕 114

1.“先”解为“已去世的” 114

2.“帝王”与“皇帝” 115

3.“为”作动词的翻译 116

4.表示“细看”的几个词 116

5.“而”可作假设连词用 118

6.关于“七十一” 119

7.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119

8.“遽”与“亟” 120

9.说“引” 120

10.习作示例:《从实际出发——读〈楚人袭宋〉有感》 121

11.扩展阅读:《一字千金》 122

十五、察传 124

〔全文注译〕 124

〔阐发与应用〕 124

1.说“传” 124

2.介词结构后置 126

3.扩展阅读(一):《鲍叔牙进管仲》 126

4.扩展阅读(二):《孙叔敖杀两头蛇》 127

5.扩展阅读(三):《伯嚭受贿亡吴》 127

6.写作借鉴(一):事实论据要紧扣论点 130

7.说“缘” 131

8.写作借鉴(二):议论文谋篇“三要素” 131

十六、过秦论 132

〔全文注译〕 132

〔阐发与应用〕 133

1.九州 133

2.商鞅变法强秦 133

3.扩展阅读:《商鞅执法》 133

4.说“因” 136

5.“爱”解为“吝惜” 136

6.说“延” 137

7.“于是”的两种用法 137

8.“合纵”与“连横” 138

9.“城”与“池” 140

10.“金”的不同含义 141

11.互文见义 142

12.“山东”及其他 143

13.文言中的使动用法 145

14.卒章见旨 145

十七、论积贮疏 147

〔全文注译〕 147

〔阐发与应用〕 148

1.扩展阅读:《治国必先富民》 148

2.“本”与“末” 149

3.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49

4.“狼顾”及其他 150

5.说“淫” 150

6.时间副词“且” 150

7.“相”的指代作用 151

8.重农抑商 153

9.通假字简介 153

10.习作示例:《仓廪实就能知礼节吗?》 155

十八、论贵粟疏 157

〔全文注译〕 157

〔阐发与应用〕 158

1.为什么定语要后置 158

2.“数”的虚指与实指 159

3.说“保” 160

4.说“务” 160

5.“牧”指长官 161

6.五谷 162

7.“石”既是容量单位,又是重量单位 162

8.借代 165

9.说“上” 165

10.“县官”指国家 167

11.复音虚词“莫若” 167

十九、毛遂自荐 168

〔全文注译〕 168

〔阐发与应用〕 170

1.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 170

2.战国“四公子” 170

3.说“竟” 171

4.说“比” 173

5.具有判断作用的“乃” 174

6.“戟”与其他兵器 174

7.高超的语言艺术 175

8.说“相” 176

9.“以为”的两种理解 176

10.必要的重复 177

11.习作示例:《呼唤当代毛遂——读〈毛遂自荐〉有感》 177

12.扩展阅读:《晏子巧谏齐景公》 178

二十、鸿门宴 180

〔全文注译〕 180

〔阐发与应用〕 181

1.“关中”及其他 181

2.说“得” 181

3.“幸”的特殊用法 181

4.“留侯张良”及其他 184

5.说“游” 185

6.说“他” 185

7.同音或音近的通假字 185

8.说“谢” 185

9.“为寿”并非祝寿 186

10.古人的坐位 189

11.说“三” 189

12.名词作状语 190

13.“坐”、“跽”及其他 190

14.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92

15.“为”有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 193

16.习作示例:《刘邦不是“小人”》 193

17.扩展阅读:《项羽志大才疏》 194

二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195

〔全文注译〕 195

〔阐发与应用〕 195

1.诸侯 195

2.太监 196

3.说“徒” 202

4.扩展阅读:《和氏璧》 202

5.写作借鉴(一):侧面描写 203

6.说“特” 203

7.表被动的“见”和“于” 204

8.“布衣”及其他 204

9.写作借鉴(二):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 206

10.表敬副词“请” 206

11.“卿”与“大夫” 209

12.“亲戚”、“指示”及其他 209

13.“廷叱”及其他 209

14.说“顾” 210

15.写作借鉴(三):典型的例证材料 210

16.习作示例:《由“引车避匿”想到的》 210

二十二、信陵君窃符救赵 212

〔全文注译〕 212

〔阐发与应用〕 213

1.“下”的活用及其他 213

2.“从”——谁跟随谁 216

3.说“过” 216

4.“遗”与“遗”(wèi) 219

5.“让”的两个义项 220

6.“所以”的两种用法 220

7.说“恨” 221

8.虎符 221

9.说“伐” 221

10.“再拜”是较隆重的礼节 224

11.说“矫” 224

12.古代的“食客” 225

13.扩展阅读:《信陵君留赵》 225

二十三、孙膑 227

〔全文注译〕 227

〔阐发与应用〕 227

1.扩展阅读:《孙武小试兵法》 227

2.“于”常作“比”解 229

3.说“如” 229

4.说“第” 230

5.“驷”及其他 231

6.“围魏救赵”及其他 232

7.“三晋”及其地理位置 235

8.说“期” 235

9.《孙膑兵法》简介 236

二十四、屈原列传 237

〔全文注译〕 237

〔阐发与应用〕 238

1.“治乱”是并列结构 238

2.复姓 238

3.“属”作“写作”解 239

4.“离骚”作何解释 241

5.说“疾” 241

6.固定结构“未尝不” 242

7.说“信” 242

8.扩展阅读:《靳尚设诡辩》 245

9.复音虚词“奈何” 245

10.“三”、“九”多作虚数用 247

11.用“于”表被动 248

12.说“无” 248

13.“颜色”、“形容”及其他 250

14.疑问语气词“为” 250

15.从偏旁推测词义 250

16.写作借鉴:传记体文章要写出人物特点 251

二十五、苏武传 253

〔全文注译〕 253

〔阐发与应用〕 254

1.“丈人”是敬称 254

2.“赂”的演变 254

3.说“币” 255

4.说“发” 257

5.古代的“连坐法” 259

6.“胡”、“蛮”、“夷”及“番” 260

7.写作借鉴(一):衬托 260

8.说“益” 261

9.说“白” 262

10.李陵降匈奴 265

11.“太夫人”及其他 266

12.有关皇帝的专用词语 266

13.“朝露”喻人生短促 267

14.说“恨” 267

15.和亲政策 268

16.说“具” 269

17.写作借鉴(二):典型的例证材料 269

18.关于“爱国主义者” 269

19.扩展阅读:《常惠再建新功》 270

二十六、陈情表 271

〔全文注译〕 271

〔阐发与应用〕 272

1.简说古人的服丧 272

2.说“吊” 272

3.说“鲜” 273

4.“孝廉”、“秀才”及其他 274

5.“东宫”与“西宫” 275

6.“寻”是个时间副词 275

7.“宦”的二解 276

8.说“薄” 276

9.典故的引用 278

10.扩展阅读(一):《结草报恩》 278

11.扩展阅读(二):《李密孝顺祖母》 279

二十七、张衡传 280

〔全文注译〕 280

〔阐发与应用〕 281

1.“少年”多指年轻人 281

2.翻译时专有名词照录 281

3.关于“太学” 282

4.说“讽” 283

5.写作借鉴(一):遣词力求有变化 283

6.“迁官”与“除官” 287

7.“饰以……”如何翻译 287

8.说“雅” 288

9.写作借鉴(二):准确有序的说明方法 288

10.国王的“王” 289

11.位置的“左”和“右” 290

12.尚书 290

13.写作借鉴(三):并列式结构 290

二十八、与朱元思书 292

〔全文注译〕 292

〔阐发与应用〕 292

1.“烟”多指雾气 292

2.表约数的“许”、“可”、“所” 293

3.说“息” 294

4.“窥”与“顾”要视上下文准确理解 294

5.扩展阅读:《答谢中书书》 295

二十九、谏太宗十思疏 296

〔全文注译〕 296

〔阐发与应用〕 297

1.说“斯” 297

2.“疏”和“表” 297

3.说“克” 299

4.“物”指人 299

5.“避讳”与文字狱 301

6.“简”的一个重要义项 302

7.说“司” 302

8.魏徵其人 302

9.扩展阅读(一):《魏徵与唐太宗》 303

10.扩展阅读(二):《魏徵论隋亡》 303

三十、师说 304

〔全文注译〕 304

〔阐发与应用〕 305

1.“夫”作发语词用 305

2.“所以”可用作“用来&” 305

3.“所存”及其他 305

4.“耻师”及其语法现象 307

5.“其”作副词用 308

6.写作借鉴(一):对比论证 308

7.“乎”和“于”均可表比较 309

8.写作借鉴(二):用名言警句作证 309

9.向所有的人学习 310

10.习作示例:《说“自理”》 310

11.有关“师道”的名言13条 311

12.扩展阅读:《孔子师老聃》 313

三十一、原毁 314

〔全文注译〕 314

〔阐发与应用〕 316

1.儒家学派的偶像——尧、舜与周公 316

2.作动词用的“即” 316

3.固定句式“不亦&乎” 317

4.说“是” 318

5.写作借鉴:两相对照,是非分明 318

6.固定句式“&之谓也” 320

7.文言词语的灵活理解 320

8.知人论文 321

三十二、段太尉逸事状 322

〔全文注译〕 322

〔阐发与应用〕 323

1.写作借鉴(一):环境烘托 323

2.说“肆” 323

3.“徐”与“彳”旁的字 324

4.说“暴” 325

5.说“适” 325

6.“枭首”、“弃市”及其他 328

7.介绍几个表时间的名词 328

8.扩展阅读:《郭子仪单骑说回纥》 329

9.表“未来”的几个时间副词 331

10.写作借鉴(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交相辉映 332

11.写作借鉴(三):撷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333

12.写作借鉴(四):典型的例证材料 333

13.一份重要的历史资料 335

三十三、送薛存义序 336

〔全文注译〕 336

〔阐发与应用〕 336

1.柳宗元的其他称谓 336

2.文言中分数的表示 338

3.复音虚词“向使” 338

4.固定句式“如&何” 338

5.说“假” 339

6.“故”的一个重要义项 340

7.“序”是一种文体 340

8.公仆 340

三十四、种树郭橐驼传 341

〔全文注译〕 341

〔阐发与应用〕 342

1.古代居民的编制 342

2.写作借鉴(一):叙事中的正反对比法 344

3.说“苟” 344

4.“然”作代词用 344

5.由“本”说到字的本义及引申义 345

6.“官”与“吏”是有区别的 346

7.说“术” 347

8.写作借鉴(二):联想与发挥 347

9.扩展阅读:《蝜蝂传》 348

10.习作示例:《“回声”的启示》 349

三十五、愚溪诗序 351

〔全文注译〕 351

〔阐发与应用〕 352

1.地理上的“阴”、“阳”之分 352

2.“愚”乃愤世之言 352

3.几个表“全体”的副词 353

4.“阝”旁的字与地形、地域有关 353

5.析本文中的几个“焉” 355

6.扩展阅读:《宁武子与颜回》 355

7.“莫我若”与“莫我知” 357

8.写作借鉴:卒章点睛 357

三十六、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58

〔全文注译〕 358

〔阐发与应用〕 359

1.“相”与“见”的指代作用 359

2.文言中表谦敬的词 359

3.复音虚词“假令” 360

4.说“病” 362

5.“非独”、“非特”及“非徒” 363

6.“顾”的副词义项 363

7.写作借鉴:比喻和类比 363

8.说“固” 364

9.“愈”和“益” 365

10.说“却” 366

11.“冠礼”及“笄礼” 367

12.说“直” 368

13.说“工” 371

14.继承和发展 371

15.与《师说》作比较阅读 373

16.写作名言10条 373

三十七、阿房宫赋 375

〔全文注译〕 375

〔阐发与应用〕 376

1.成语“钩心斗角”的演变 376

2.复道 376

3.作动词用的“之” 378

4.“三十六”言其多 379

5.“呜呼”与“嗟乎” 380

6.“可怜”三解 380

7.以古为鉴 381

8.本文与《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381

9.“赋”的特点 382

10.众说纷纭的“阿房宫” 382

三十八、书何易于 384

〔全文注译〕 384

〔阐发与应用〕 385

1.说“治所” 385

2.扩展阅读:《何易于挽纤》 385

3.写作借鉴:“惠政爱民”的典型例证材料 387

4.“即”字两义 387

5.“使吏为办”的翻译及其他 388

6.文言中反义词的运用 389

7.说“毕” 391

8.吏治腐败的一面镜子 391

三十九、伶官传序 393

〔全文注译〕 393

〔阐发与应用〕 393

1.“天命”与“人事” 393

2.说“原” 394

3.人称代词“乃” 395

4.祭祀祖宗的“庙” 395

5.复音虚词“何其” 397

6.说“系” 397

7.“伶人”和“优人” 398

8.扩展阅读:《敬新磨谏庄宗》 399

9.名句的力量 399

四十、六国论 401

〔全文注译〕 401

〔阐发与应用〕 401

1.无定代词“或” 401

2.说“盖” 402

3.写作借鉴(一):论点,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403

4.复音同形异义词语 404

5.写作借鉴(二):夸张 405

6.说“与” 407

7.“再”与“复” 407

8.“速”的一个重要义项 408

9.说“殆” 408

10.写作借鉴(三):以古讽今 409

11.扩展阅读:《六国与秦》 410

四十一、赤壁之战 411

〔全文注译〕 411

〔阐发与应用〕 413

1.“江东”、“江表”及其他 413

2.“荆州”及其他 414

3.表被动的“为……所&” 414

4.说“兼道” 414

5.“克”的一个重要义项 415

6.古人常以官职相称 417

7.“海内”及其他 418

8.无定代词“莫” 418

9.关于田横的故事 418

10.挟天子以令诸侯 421

11.“可以”有时要分开来理解 421

12.“愚”作自我谦称用 421

13.本文称呼中的“名”和“字” 424

14.“料”和“逆” 425

15.“次”的一个重要义项 427

16.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周瑜 427

17.扩展阅读:《司马光编〈资治通鉴〉》 428

四十二、游褒禅山记 429

〔全文注译〕 429

〔阐发与应用〕 430

1.“乃”作判断词用 430

2.“禅”与“御” 430

3.发语词“盖” 431

4.文言中分数的表示 431

5.说“且” 432

6.“穷”作“尽”解 432

7.“夫”作代词用 433

8.“胜”的两个义项 434

9.姓名与字连用 435

10.对王安石的称呼 435

11.写作借鉴:一篇特殊的游记 436

12.习作示例:《主观努力与客观 条件——读〈游褒禅山记〉》 436

13.扩展阅读:《王安石逸事》 437

四十三、石钟山记 438

〔全文注译〕 438

〔阐发与应用〕 439

1.说“虽” 439

2.本文中“临”的不同解释 439

3.说“是” 439

4.借而不还的“莫”与“暮” 442

5.文言文的翻译 442

6.“向”所指的时间概念 443

7.“不余欺”及其他 443

8.写作借鉴:烘托 444

9.说“殆” 445

10.释本文中的四个“焉” 445

11.习作示例:《从实际出发——读〈石钟山记〉有感》 446

四十四、《指南录》后序 448

〔全文注译〕 448

〔阐发与应用〕 449

1.说“都” 449

2.“可以”两解 449

3.说“抗” 451

4.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 451

5.古今含义不同的“但” 451

6.含垢忍辱有时也必要 452

7.说“间” 454

8.写作借鉴:整句散句,错落有致 454

9.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词 456

10.说“如” 457

11.“见”同“现” 457

12.改元 458

13.文天祥——中国的脊梁 459

14.扩展阅读:《颜真卿宁死不屈》 459

四十五、送东阳马生序 461

〔全文注译〕 461

〔阐发与应用〕 461

1.否定句中动宾倒置现象 461

2.说“得” 462

3.说“质” 463

4.说“汤” 465

5.固定结构“略无” 465

6.“冠”和“帽” 465

7.“太学”与“国子监” 466

8.写作借鉴:用切身的体会来说理 467

9.扩展阅读:《古人勤学》(四则) 468

四十六、书博鸡者事 470

〔全文注译〕 470

〔阐发与应用〕 470

1.说“素” 470

2.带宾语的“下” 471

3.典故“臧氏之子” 475

4.“闾左”指贫民区 475

5.“麾”同“挥” 476

6.“数”指列举罪状 476

7.翰林与翰林院 477

8.说“枉” 478

9.写作借鉴:一语中的 478

10.固定结构“用是” 478

四十七、中山狼传 480

〔全文注译〕 480

〔阐发与应用〕 481

1.“逋”与“遁” 481

2.简说“弓”与“矢” 481

3.说“夙” 484

4.扩展阅读(一):《隋侯救蛇获珠》 484

5.扩展阅读(二):《歧路亡羊》 486

6.介绍几个时间副词 486

7.“兼程”、“兼道”与“兼旬” 486

8.固定句式“且……且&” 488

9.“就”作动词用 491

10.“中山狼”已成典故 492

11.扩展阅读:《道士救虎》 492

四十八、记王忠肃公翱事 493

〔全文注译〕 493

〔阐发与应用〕 494

1.“而”作人称代词用 494

2.说“第” 494

3.徇私与秉公泾渭分明 494

4.“某”的两种指代 496

5.人称复数的表示 496

6.固定句式“特&耳” 497

7.“识”与“志”同音同义 497

8.扩展阅读(一):《海瑞廉洁》 497

9.扩展阅读(二):《杨震“四知”》 498

10.习作示例:《评弹啊评弹》 498

四十九、项脊轩志 501

〔全文注译〕 501

〔阐发与应用〕 502

1.书斋的命名 502

2.写作借鉴:项脊轩“三乐”,层次井然 503

3.“三五”与“二八” 503

4.作判断词用的“为” 505

5.“往往”多作“处处”解 505

6.“先妣”与“先考”等 506

7.“他日”及其他 506

8.简介“笏” 506

9.“再”与“复” 507

10.扩展阅读(一):《寒花葬志》 507

11.扩展阅读(二):《亡妻龚氏圹铭》 508

五十、游黄山记 509

〔全文注译〕 509

〔阐发与应用〕 510

1.名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 510

2.“瞰”、“眺”、“盼”及其他 510

3.说“胜” 512

4.复音虚词“何以” 513

5.本文中的两个“再” 514

6.说“时” 514

7.写作借鉴:游记要显示景物特点 515

8.徐宏祖与《徐霞客游记》 515

五十一、五人墓碑记 518

〔全文注译〕 518

〔阐发与应用〕 519

1.“于”可作被动用 519

2.“有”同“又” 519

3.“为”作判断词用 521

4.“相”有三个义项要注意 521

5.说“非常” 524

6.说“谥” 524

7.社稷 524

8.疾风知劲草 525

9.扩展阅读(一):《周顺昌蔑视魏忠贤》 526

10.扩展阅读(二):《张溥与“七录斋”》 526

五十二、阎典史传 527

〔全文注译〕 527

〔阐发与应用〕 529

1.表判断的“……者&也” 529

2.“之”可作音节助词用 529

3.说“鼎” 533

4.“袂”与“衤”部的字 533

5.说“乘” 534

6.阎典史巧于古为今用 535

7.对“旦日”的理解 539

8.“以&数(计)”的理解 540

9.“具”可指酒食 540

10.“奇”作“零数”解 541

11.“创”作“伤”解 541

五十三、促织 542

〔全文注译〕 542

〔阐发与应用〕 543

1.说“尚” 543

2.“而”往往连接两个动词 543

3.“堵”的同义词 544

4.“济”的本义及引申义 545

5.“股”及其他 545

6.装神弄鬼的“巫” 548

7.说“玩” 548

8.固定句式“得无&耶” 549

9.写作借鉴(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549

10.“而”、“乃”作人称代词用 552

11.说“聊赖” 552

12.说“造” 554

13.扩展阅读(一):《呆若木鸡》 555

14.写作借鉴(二):蓄势与铺垫 555

15.写作借鉴(三):悬念的设置 558

16.历史的局限 558

17.扩展阅读(二):《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559

五十四、狱中杂记 560

〔全文注译〕 560

〔阐发与应用〕 561

1.简说“年号” 561

2.说“薄” 562

3.“踵”、“顶”及表示人体其他部位的词 562

4.中央“六部” 564

5.“官”与“吏” 565

6.无定代词“或” 565

7.“狱”也指案件 568

8.说“术” 568

9.人称代词的单复数 570

10.古代的酷刑 572

11.写作借鉴:好文章来自体验与观察 573

五十五、左忠毅公逸事 574

〔全文注译〕 574

〔阐发与应用〕 575

1.名人的谥号 575

2.说“先” 575

3.说“奸” 577

4.古人的鞋子 578

5.“为”作动词用的译文 578

6.对“流贼”要有正确理解 579

7.古代计时的方法 580

8.“少”与“稍” 580

9.写作借鉴(一):细微处见精神 580

10.写作借鉴(二):映衬 581

五十六、祭妹文 582

〔全文注译〕 582

〔阐发与应用〕 582

1.说“宁” 582

2.“为”相当于“是” 583

3.封建礼教“三从四德” 584

4.说“躬” 584

5.明、清科举概况 586

6.说“临” 587

7.“望日”及其他 587

8.说“资” 589

9.说“戚” 590

10.“未时”、“辰时”及其他 590

11.古代纪年方法 592

12.写作借鉴:文以情动人 593

五十七、问说 594

〔全文注译〕 594

〔阐发与应用〕 594

1.君子 594

2.说“奚” 595

3.写作借鉴:引证法 596

4.匹夫 598

5.固定句式“唯……是&” 598

6.说“几” 600

7.习作示例:《学无止境,当问为先》 602

五十八、病梅馆记 604

〔全文注译〕 604

〔阐发与应用〕 605

1.说“以” 605

2.“烈”的三个重要义项 605

3.“既”的两种译法 606

4.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带宾语 607

5.病态的封建社会 607

6.扩展阅读:《工之侨献琴》 608

五十九、谭嗣同 609

〔全文注译〕 609

〔阐发与应用〕 610

1.品——官吏的等级 610

2.“参知政事”及其他 611

3.偏义复词 616

4.扩展阅读:《足下》 616

5.写作借鉴:典型的例证材料 617

6.程婴、杵臼的故事 620

7.文史不分家 620

8.浩气长存的《狱中题壁》诗 621

六十、与妻书 622

〔全文注译〕 622

〔阐发与应用〕 622

1.“竟”的古今含义有很大不同 622

2.写作借鉴:自然贴切的用典 624

3.作副词用的“其” 624

4.固定句式“与(其)……无宁&” 627

5.无情未必真豪杰 627

6.“第”作程度副词用 629

7.复音虚词“而已”与“已而”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