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经典的历史总结 1
一 儒家经典历史总结的渊源 1
二 儒家经典历史总结的特点 8
三 儒家经典历史总结的影响 15
论周秦诸子的历史认识 24
一 周秦诸子历史认识的基本特点 25
二 周秦诸子历史认识的理论价值 32
三 周秦诸子历史认识的主要局限 48
论秦亡汉兴的历史总结 55
一 秦亡汉兴历史总结的社会背景 56
二 秦亡汉兴历史总结的主要特点 59
三 秦亡汉兴历史总结的基本结论 70
四 秦亡汉兴历史总结的重要意义 78
论董仲舒的历史盛衰考察 84
一 综观天人考察古今社会 85
二 变而有常与不常之变 90
三 循环与进化融为一体 95
四 量变与质变有机统一 99
五 以史为鉴与治国兴邦 103
论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深刻意蕴 110
一 通变思维与原始察终 110
二 盛衰互变与见盛观衰 116
三 进化与循环彼此渗透 121
四 应天承命与以民为本 126
五 顺势从事与兴亡成败 132
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兴亡考察 138
一 天命迷信与国家兴亡 138
二 社会人事与盛衰成败 146
三 历史总结与治国方略 152
四 政治环境与历史认识 161
论贞观年间的历史鉴戒思潮 168
一 设馆修史,取鉴资治 169
二 总结历史,大兴文治 174
三 铭记史鉴,治国兴邦 183
四 拨乱反正,创建盛世 192
杜佑的“征诸人事,将施有政”思想发微 203
一 从以史为鉴到以史经世 204
二 施政总结与时代要求 209
三 理论意义与哲学思维 213
论宋代学者历史总结的旨趣 218
一 纵观古今成败,探寻沿革之迹 219
二 总结治国之道,服务施政兴邦 224
三 察究治乱之原,因应盛衰之运 230
论明清之际历史总结的批判精神 234
一 动荡的环境,崩解的社会 235
二 天下大害,“君而已矣” 240
三 “明体适用”,“匡时”“救世” 247
四 力诋空言,主张实学 254
五 “博赡”“通贯”,严密实证 261
六 “明著法戒”,“垂训方来” 268
论君主行为、道德与社会风俗及国家盛衰 275
一 君主行为影响社会风俗 276
二 君主道德攸关国家盛衰 285
三 君主树德有利国运长久 295
论因时通变与历史盛衰 304
一 “通其所穷,疏其所壅” 305
二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310
三 审时度势,建功立业 314
四 因时通变,开创未来 320
主要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