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阵势 355
一、1905年后形势的变化 355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370
三、武装起义的准备 376
四、从《二十世纪之支那》到《民报》 384
五、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 402
六、吴樾暗杀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 410
七、《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 416
八、同盟会内地分会的纷纷建立 436
九、《复报》、《洞庭波》和《云南》的创办 452
十、《民报》创刊周年纪念 465
(二)大搏斗 474
十一、一声春雷的萍浏醴起义 474
十二、孙中山领导的钦廉潮惠起义 494
十三、徐锡麟和安庆起义 508
十四、秋瑾 518
十五、同盟会的内部分歧和共进会的成立 529
十六、章太炎与后期《民报》 542
十七、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569
十八、《河南》、《四川》、《夏声》等刊物的出版 587
十九、收回路矿运动的逐步高涨 604
二十、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621
二十一、政闻社和预备立宪公会 627
二十二、从镇南关起义到河口起义 643
(三)大动荡 659
二十三、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重大变动 659
二十四、安庆新军起义 672
二十五、广州、上海革命活动的重新兴起 680
二十六、同盟会本部的涣散和光复会的重建 701
二十七、各省谘议局的成立 708
二十八、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719
二十九、席卷全国的下层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 726
三十、三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740
三十一、广州新军起义 764
三十二、可歌可泣的广州“三·二九”起义 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