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代的呼唤 1
第一节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1
一、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安全基石 1
二、农业是中国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3
三、农业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4
四、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6
五、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7
六、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的内容 7
第二节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9
一、中国农村美的价值 10
二、农村要“美”,需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 13
三、“四化同步”的新理念 16
四、五千万失地农民的叹息 21
五、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 29
第三节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9
一、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30
二、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1
三、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31
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32
五、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历程 36
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和意义 42
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构建 45
八、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的政策 49
九、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扶持政策 50
第二章 精神的养成 52
第一节 爱国精神 53
第二节 尚农精神 56
第三节 勤勉精神 59
一、勤劳的本意 59
二、勤劳的内涵 60
三、勤劳的意义 62
第四节 诚信精神 67
一、诚实守信的本意 67
二、诚信的价值和作用 69
三、如何建设诚信 74
第五节 敬业精神 80
一、“敬业”的职业精神 80
二、“忠、敬”缺失的百业之害 81
三、践行“忠、敬”的育德之路 84
第六节 包容精神 88
一、虚怀若谷,大度能容天下事 88
二、化干戈为玉帛 90
第七节 创新精神 91
一、思想创新的土壤为什么稀缺 91
二、内向思维方式不可不改 93
三、站在父辈的肩上方能走得更远 94
四、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96
五、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主要职责 98
第八节 贡献精神 99
一、人不要太自私 99
二、贡献快乐获得幸福生活 99
三、贡献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活力 100
第九节 厚德精神 101
一、厚德载物的含义 102
二、“厚德载物”的当代价值 108
第十节 仁爱精神 113
一、仁爱的含义 113
二、正确认识仁爱的重要意义 114
第十一节 友善精神 117
一、友善的含义 117
二、正确认识友善的重要意义 118
第十二节 协作精神 120
一、协作的前提是信任 120
二、互相协作,取长补短 123
三、协作才能共赢 124
第十三节 感恩精神 127
一、感恩的含义 127
二、正确认识感恩的重要意义 127
第十四节 坚守精神 128
第三章 责任的担当 131
第一节 自我责任——阳光心态、健康体魄 131
一、职业农民的阳光心态 132
二、以直报怨,从德报德 134
三、不怕被利用,就怕自己没用 136
四、付出才有回报,不要斤斤计较 138
五、生命在于运动 141
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现律 144
第二节 家庭责任 146
一、夫妻关系决定家庭幸福 146
二、在爱中管教孩子 152
三、亲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朋友 157
四、孝敬父母要及早做起 160
五、孝敬父母要亲力亲为 162
六、学会多关爱家人 163
第三节 对社会的责任 166
一、保护环境——为后人留下碧水蓝天 166
二、守法经营——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69
三、科学生产——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172
四、文化传承——为中华文明延续血脉 190
五、文明创造——为民族振兴提供保障 195
六、保障供给—一为国家繁荣提供支撑 202
七、质量安全——为人们提供健康保障 205
八、守卫家园——为农村建设美丽乡村 216
第四章 幸福的实现 222
第一节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加快建立 222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时代课题和战略任务 222
二、深刻认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丰富内涵 224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 226
四、体制机制创新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 227
五、实现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 230
六、家庭经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 236
第二节 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245
一、认识农民的权利 246
二、维护农民权利的基本道路 247
三、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 248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确立物权保护 252
五、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实现同地同权同价 256
第三节 城乡生活方式的一体化 260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260
二、关于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乡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269
三、空心村的生成机制、危害与整治 275
第四节 做光荣而幸福的新型职业农民 282
一、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原动力 282
二、责任能伴我们走向成熟 284
三、拒绝借口,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287
四、节俭的本意和内涵 292
五、中华民族历代勤勉典范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