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作家精品丛书之一 且兰故都的延伸》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光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594035X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暂缺《夕阳篇(续)》简介

序 1

第一章 且兰古国的形成与郧落 1

第一节 且人部落联盟的形成 1

第二节 古且兰与古牂牁的关系 2

第三节 且兰国与夜郎国的关系 5

第四节 且兰古国在抗争中郧落 8

第二章 且兰国的地望及治所 12

第一节 且兰古国的地望 12

第二节 且兰古国的治所 17

第三章 且兰国君与且兰都邑 25

第一节 竹王的传说 25

第二节 夜郎王的误传 28

第三节 竹王当是且兰王 32

第四节 且兰都邑竹王城 38

一、神秘的竹王城 38

二、竹王城形成的年代 40

三、竹王城今昔 41

第四章 且兰古国延伸的历史轨迹 48

第一节 且兰县沿革 48

第二节 宾化县沿革 52

第三节 黎峨里寨演变 55

第四节 土司建置 56

一、平伐月石等处 56

二、三陂地蓬等处 57

三、平月李崖等处 57

四、平月长官司 57

五、高坪长官司 58

六、杨义长官司 59

第五节 平越卫沿革 60

第六节 平越军民府沿革 61

第七节 平越直隶州沿革 64

第八节 平越县沿革 68

第九节 福泉县(市)沿革 72

第五章 且兰古国的族源演变 77

第一节 且人 78

一、且人的族源 78

二、且人的迁徙 79

三、且人的消失 80

第二节 濮人 80

一、濮人是古老的土著民族 80

二、从濮到僚的演变 81

三、从僚到仡佬的演变 81

四、越、僚同源,布依兴起 82

五、福泉境内的布依族 84

第三节 苗人 85

一、苗族称谓的演变 85

二、九黎、三苗与苗族的渊源关系 88

三、古代苗族先民的大迁徙 91

四、战国时期迁入的苗族 92

五、秦汉至南北朝迁入的苗族 95

六、唐宋时期苗人的迁入 96

七、福泉境内的苗族 97

第四节 汉人 101

一、秦汉时期迁入的汉人 101

二、明代迁入的汉人 103

三、平越解放时迁入的汉族 105

第六章 且兰民族是赋于反抗的民族 107

第一节 杨义仡佬抗征剿 108

第二节 正统农民起义 112

第三节 正德苗民起义 117

第四节 “路苗”斗争 118

第五节 苗民蓝二起义 119

第六节 榔民抗粮 120

第七节 号苗义军的战斗 122

第八节 王子良反官抗暴 136

第九节 李彬臣、李兰英起义 144

第十节 田老三抗暴事略 154

第七章 且兰故土育英才 159

第一节 隆平侯张信 159

第二节 尚书都御史黄绂 162

第三节 修城三贤士 164

一、李福 165

二、安大朝 165

三、奚国柱 166

第四节 修桥巨匠葛镜 167

第五节 武状元曹维城 169

第六节 万里孤臣王士俊 171

第七节 澳门同知魏绾 179

第八节 国民党一大代表中的两个平越人 182

一、谭克敏 182

二、黄俊昌 187

第九节 国会议员刘尚衡 189

第十节 创建平越中学乡贤刘儆予 191

第十一节 越茅酒师刘智先 193

第十二节 孤胆英雄曹传才 194

第十三节 爱国寿星刘如春 197

第十四节 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的陶镇勋 199

第八章 且兰青山埋忠骨 202

第一节 竹王城边的石棺墓 202

第二节 黎峨山麓的古墓 204

第三节 魏国公徐达之孙埋藜峨 205

第四节 隆平侯父母葬这里 206

第五节 王卡岩洞葬 208

第六节 杨宦及五寨的明墓群 209

第七节 藜峨山顶苗王坟 210

第八节 武德将军王先墓 212

第九节 百岁寿星王讥墓 212

第十节 翰林之祖王训墓 213

第十一节 南宁伯毛胜祖墓 214

第十二节 威武将军王添祥墓 216

第十三节 尚书黄绂祖母墓 217

第十四节 王士俊墓知多少 217

第十五节 花娘坟的传闻 219

第十六节 深山里的和尚坟 220

第十七节 丫头坟的来历 220

第十八节 众忠魂永聚白马屯 222

第十九节 神秘的贾家坟 224

第二十节 千里忠骨埋故里 225

第二十一节 八十一块唁电碑的刘家坟 226

第二十二节 沙子坪有座刘文彩墓 227

第二十三节 烈士忠魂永住藜峨山 229

一、红军烈士墓 229

二、藜山事件蒙难的烈士墓 230

三、野鸡坡抗击土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墓 231

四、剿匪战斗中中牺牲的烈士墓 231

五、执行公务中牺牲的烈士墓 233

六、金承铭烈士墓 233

七、老红军吴鼎昇墓 233

第九章 且兰故地的古城与古遗址 235

第一节 国保福泉古城墙 235

一、三次兴修古城墙 235

二、三代维修古城墙 239

第二节 黎峨里寨遗址 243

第三节 黄丝古城遗址 245

第四节 诸葛屯遗址 247

第五节 王卡屯遗址 248

第六节 胡将军故垒 250

第七节 竹王祠遗址 251

第八节 杨老驿遗址 252

第九节 白马屯遗址 254

第十节 上大坪遗址 255

第十一节 高阳县考 256

第十章 且兰故地古桥多 258

第一节 葛镜桥 258

第二节 通远桥 268

第三节 皋阳桥 270

第四节 通济桥 271

第五节 酉阳桥 271

第六节 黄丝桥 272

第七节 王公桥 272

第八节 地松桥 273

第九节 洒金桥 274

第十节 新桥营桥 281

第十一节 樊家桥 281

第十二节 吴家桥 282

第十三节 广济桥 284

第十四节 昇仙桥 285

第十五节 吴公桥 287

第十六节 江边桥 288

第十七节 卡龙桥 289

第十八节 其他石拱桥简介 290

一、明代石拱桥 290

二、清代石拱桥 290

三、民国石拱桥 291

第十一章 且兰古国的文化传承 292

第一节 牂牁且兰文化 292

一、服饰文化 292

二、饮食文化 298

三、丧葬文化 300

四、娱乐文化 311

五、图腾文化 315

六、工艺文化 322

七、口头文学 324

第二节 荆楚文化的传入 328

第三节 中原文化的传入 331

第四节 巴蜀文化的影响 334

第五节 佛教文化 336

第六节 道教文化 342

第七节 天主教文化 354

第八节 基督教文化 355

第九节 伊斯兰教文化 356

第十节 科举文化 356

一、科举教育 356

二、科举考试 360

第十一节 文学作品 365

一、诗词作品 365

二、小说散文作品 381

第十二节 艺术作品 383

一、碑刻艺术 383

二、书法作品 387

三、美术作品 388

四、音乐作品 390

五、戏剧作品 391

六、摄影作品 392

第十三节 民间文艺 392

一、民间文学 392

二、福泉阳戏 392

三、福泉花灯 398

四、福泉龙灯 402

第十四节 史志编著 405

一、旧志编著 405

二、新志编著 407

三、文史编著 413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