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民主革命新理念: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理论中国化 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科学概括 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
第二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特道路 9
一、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必须以农村为中心 9
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1
三、“三位一体”的战略 1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4
一、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15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 21
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25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29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及政权建设 29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及经济建设 31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及文化建设 34
第十二章 “一化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38
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39
二、革命转变是多方面的转变 42
三、处理好两个革命阶段的衔接和交叉 4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改造私有制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4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造私有制的理论 48
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5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53
一、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4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8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及教训 63
第十三章 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 69
第一节 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69
一、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70
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73
三、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7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82
一、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82
二、科学判断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86
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强国之路 88
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必由之路 9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认识 93
一、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93
二、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的正确选择 96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100
四、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 102
五、构建和谐社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境界 106
第十四章 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 11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设想 110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设想 111
二、俄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成就及模式化 115
三、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探索和发展 118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123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23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7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 129
四、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31
第三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134
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探索和发展 135
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41
三、先富、共富分配理论 14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5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探索 153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市场关系的论述 154
二、列宁在实践中的探索 155
三、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159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62
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计划经济理论的突破 162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 16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1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框架 17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7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77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82
一、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182
二、推进社会各领域的配套改革 184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189
第十六章 全方位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191
第一节 突破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束缚 191
一、资本主义统一世界市场是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 192
二、对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突破 194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197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97
二、对外开放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200
三、利用世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生产力 202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不会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203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204
二、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207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10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12
第四节 中国经济要融入经济全球化 216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6
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18
三、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能力 220
第十七章 民主政治:中国化的政治建设理论 226
第一节 国体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22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国体理论 227
二、俄国的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形式 228
三、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科学理论 231
四、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创新 234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7
一、民主革命时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 237
二、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38
三、中国不搞“三权分立” 242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244
一、中国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贡献 244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46
三、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和监督作用 248
四、加强和改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 251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3
一、列宁的民族自治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254
二、中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256
三、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8
四、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 259
第五节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262
一、“一国两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创新 262
二、“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264
三、共同努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66
第十八章 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268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269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的思想 269
二、列宁关于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的理论 270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 275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前奏 275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 277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285
一、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85
二、“双百”方针是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289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29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 294
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纲领 298
三、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和谐文化 301
四、中国先进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303
第十九章 党指挥枪:中国特色军队建设的理论 306
第一节 军事斗争的地位和意义 306
一、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307
二、军事斗争的根本任务 309
三、新时期军队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311
四、肩负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 313
第二节 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316
一、马克思、列宁军队建设的基本思想 317
二、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宗旨和任务 317
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320
四、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 323
第三节 军事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326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26
二、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 327
三、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329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30
五、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331
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333
一、实现建军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 334
二、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336
三、“精兵、合成、高效”的精兵之路 337
四、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338
第五节 加强国防军队建设确保国家安全 340
一、新的国家安全观 340
二、反对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 343
三、发展军事力量的立体模式建设 345
四、人民武装力量体制 347
第二十章 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49
第一节 指导革命和建设要有一个伟大的党 349
一、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350
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353
三、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原则 355
第二节 毛泽东首提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伟大工程 359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的背景 359
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建理论的主要贡献 36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自身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364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建设工程的新使命 364
二、邓小平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366
三、江泽民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70
四、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 373
第四节 正确处理国际国内的党际关系 380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基本特征 381
二、坚持国际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党际关系 384
三、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大格局的基本架构 389
第二十一章 和平共处:中国国际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 392
第一节 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外交政策 392
一、对外关系的根本任务 393
二、世界两大阵营对立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395
三、“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提出 396
四、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98
五、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的外交政策 400
六、处理国际关系的“二十字方针” 401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404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04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405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树立新的安全观 407
第三节 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408
一、三个世界理论的创立 409
二、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 410
三、在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412
四、努力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 413
第四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14
一、以强权政治为特征的旧国际秩序 415
二、中国提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16
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418
四、稳定世界局势的新战略 420
第五节 面向21世纪建立战略伙伴的外交关系 423
一、建立新型的大国伙伴关系 423
二、发展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 425
三、发展全方位的伙伴关系 427
四、发展区域性的各种经济政治关系 428
五、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路 430
第二十二章 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 432
第一节 活的灵魂理论的提出 43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活的灵魂 433
二、中共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概括 435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演进 437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437
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446
三、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451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453
一、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454
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458
三、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 462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 463
第四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 465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形成 465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针 469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工作的基本原则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