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篇 贾谊评传 1
第一章 生平及其事业 1
一、年少好学,通诸家之书 1
(一)与法家和儒家的关系 1
(二)与黄老之学的关系 6
二、初出茅庐,议论风发 11
(一)任朝官的背景 11
(二)在朝廷的主要建树 13
(三)文帝疏远贾谊的原因及教训 20
三、身处逆境,心忧天下 23
(一)出傅长沙之心态 23
(二)长沙王太傅任内的建言 26
(三)《鹏鸟赋》所反映的心态 29
(四)宣室谈鬼神 30
(五)梁王太傅任内的建言 32
第二章 著作的真伪与系年 39
一、著作真伪,聚讼纷纭 39
(一)关于贾赋真伪的考辨 39
(二)对《新书》“事势”文真伪的主要分歧 43
(三)余嘉锡对《新书》真伪考辨的贡献 47
(四)魏建功等对《新书》真伪考辨的贡献 50
二、著作编年 54
(一)早期著作 54
(二)在朝廷任职时期的著作 55
(三)在长沙王太傅任内的著作 60
(四)在梁王太傅任内的著作 65
第三章 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礼治思想 73
一、从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出发,突出地强调实行礼治 73
(一)历史教训的总结 74
(二)现实矛盾的反思 81
二、礼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87
(一)关于礼治的重要性 87
(二)关于礼的阶级不平等 91
(三)关于礼的具体制度 99
三、不废法治 102
(一)论法的必要性 102
(二)发展了儒家的礼治思想 104
第四章 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111
一、仁政思想与礼治思想的关系 111
(一)仁为内容,礼为形式 111
(二)仁政思想的要点 116
(三)士、吏与民之关系 118
二、民本思想的基本点 122
(一)论民之重要性 122
(二)民何以为本 125
(三)如何以民为本 127
三、贾谊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评价 131
(一)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 131
(二)贾谊对民本思想的发展 136
(三)对民本思想的评价 137
第五章 维护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145
一、汉初两个突出的社会矛盾 145
(一)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扩展 146
(二)汉初匈奴势力的扩张 151
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154
(一)贾谊并不反对分封制 154
(二)定地制的思想实质 157
(三)定地制主张的自相矛盾处 164
三、建三表,设五饵,与单于争其民 169
(一)传统的夷夏之辨 169
(二)儒法结合的战略思想 172
第六章 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178
一、从以民为本到以农为本 179
(一)汉初社会背本趋末现象的发展 180
(二)重本抑末的原因 183
(三)抑末以强本 187
二、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和积蓄 188
(一)论粮食积贮的重要性 188
(二)积贮寡少的原因分析 192
(三)增加积贮的措施 193
三、反对私人铸钱,力图抑制末业 196
(一)抑末的原因 196
(二)文帝除盗铸令之背景 198
(三)贾谊对除盗铸令的批评 200
(四)解决盗铸的根本途径 203
第七章 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208
一、道论 208
(一)“道”是一种统治方法 208
(二)“道”是一种认识方法 211
(三)“道”是一种宇宙本体 214
(四)“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19
(五)“道”是指伦理道德 221
二、朴素辩证法思想 223
(一)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223
(二)运动的原因在矛盾 226
(三)对汉代社会矛盾结构的分析 229
(四)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 231
(五)关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233
三、社会史观 235
(一)重势 235
(二)重民 239
(三)消极因素 240
第八章 伦理和教育思想 243
一、伦理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43
(一)对人性作了理论化的诠释 245
(二)人性有善有恶 246
(三)教育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249
二、伦理思想的要点 250
(一)最早提出和使用“伦理”概念 250
(二)论道德产生的根源及社会作用 252
(三)对一些重要伦理范畴的分析 255
三、教育思想的要点 261
(一)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261
(二)论不同时期的教育 263
(三)论教学的内容 270
(四)论师道 272
第九章 文艺思想和文学成就 274
一、“广道显德”的文艺观 274
(一)关于艺术的产生 275
(二)关于文艺的社会作用 278
(三)关于文学艺术与礼的关系 283
二、赋步屈原之后 285
(一)贾谊的骚体赋 285
(二)贾谊的文赋 293
(三)贾赋的历史地位 294
三、文为后世楷模 296
(一)思想特色 297
(二)艺术特色 302
第十章 后人的怀念与评论 307
一、后人对贾谊的怀念 307
(一)贾谊故宅的变迁 308
(二)后人对贾谊及其故迹之歌咏 311
二、后人对贾谊的评论 317
(一)对贾谊遭遇的不同看法 317
(二)对贾谊思想属性的不同看法 322
三、深远的历史影响 333
(一)对汉代的影响 334
(二)对后世的影响 337
副篇 陆贾晁错评传 344
第十一章 陆贾与晁错的生平事业 344
一、陆贾的生平及事业 345
(一)前期的生平活动 345
(二)第一次出使南越 347
(三)建议刘邦改变统治策略 352
(四)为诛诸吕预筹方策 356
(五)第二次出使南越 358
(六)功成身退的原因 361
(七)陆贾的著作 363
二、晁错的生平及事业 365
(一)学术渊源 365
(二)在文帝时期的活动 367
(三)在景帝时期的活动 371
三、陆贾、贾谊、晁错不同遭遇的思想史意义 378
(一)思想必须符合时代需要 379
(二)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终有实现的一天 383
(三)改革者必须十分注意斗争策略 384
第十二章 陆贾和晁错的政治思想 386
一、从无为到有为 386
(一)陆贾主无为,不废有为 386
(二)晁错主有为,不谈无为 393
(三)从无为到有为的变化与西汉前期政治 395
二、从“以仁义为本”到皇太子应“知术数” 399
(一)陆贾的“以仁义为本” 399
(二)晁错的法术思想 405
(三)关于汉初的儒法和儒道之争 411
三、尚贤的人才思想 415
(一)论任贤的重要性 416
(二)选择人才的标准及方法 418
(三)陆、晁任贤思想的历史渊源 423
第十三章 陆贾、晁错的哲学思想 426
一、陆贾的道论 426
(一)关于道与术 426
(二)关于道与器 430
(三)关于天道与人道 433
(四)关于道与德 435
二、陆贾和晁错的辩证法思想 439
(一)陆贾论通与塞 439
(二)陆贾论古与今 442
(三)陆贾的矛盾观 444
(四)晁错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447
三、陆贾和晁错的社会史观 450
(一)进化史观 450
(二)民本思想 453
(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457
第十四章 晁错之具体政见及后人对陆、晁之评论 460
一、晁错的几项具体政见 460
(一)绝匈奴不与和亲 461
(二)重农贵粟,务民于农桑 468
(三)坚定的削藩主张 474
二、后人对陆贾的评论 475
(一)儒家说 475
(二)杂家或道家说 478
(三)评论 480
三、后人对晁错的评论 485
(一)不要公报私仇 485
(二)临大难不能只求自全 486
(三)用术不可不慎 488
重要人名索引 493
重要参考书目 497
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