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德性论与伦理学 1
一、建立德性论的必要性 1
二、德性论在伦理学中的地位 5
三、德性论研究的任务 10
四、德性论与德性伦理学 12
第一章 德性与恶性 22
一、何谓德性 22
1.古代哲学家对德性的理解 23
2.当代伦理学家对德性的阐释 27
3.德性的定义及其特性 30
4.德性的源泉及其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39
5.德性的形成、发展与变化 44
二、德性与善、义务、正当、许可 47
1.德性与善 47
2.德性与义务、正当 53
3.德性与道德许可 57
三、德性与良心的关系 58
1.良心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59
2.德性与良心的异同 63
3.德性与良心的互动机制 66
四、德性的项目及其类型 69
1.德性项目(德目)的含义 69
2.对德性的不同划分 73
3.德性的基本类型及其德目 79
4.“德性之人”问题 88
五、恶性 90
1.恶性的性质 90
2.恶性的种类和程度 95
3.恶性与恶、罪的概念辨析 98
4.恶性的危害 102
5.导致恶性的原 105
6.防止和克服恶性的对策 108
第二章 德性与人格 111
一、人性及其实现 111
1.人性的含义及其结构 111
2.人性与人格 117
3.人格的主要特性 122
二、品质及其道德性质 128
1.品质的含义 128
2.品质的伦理学意义 133
3.德性品质与恶性品质 136
4.品质对人性实现的影响 140
5.密尔格拉姆实验的挑战 142
三、德性与观念 146
1.观念的含义 146
2.德性与哲学观念 154
3.德性与价值观念 160
4.德性与规范观念 172
四、德性与知识 177
1.知识的含义 177
2.知识对于德性的意义 182
3.德性对知识的作用 192
4.“德性即知识”的偏颇 196
五、德性与能力 201
1.能力的含义 201
2.德性与智力 205
3.德性与专业能力 211
4.德性与技能 216
六、德性与自我实现和人格完善 221
1.自我实现与人格完善 221
2.人格完善的价值 226
3.德性对于人格完善的意义 228
第三章 德性与幸福 232
一、何谓幸福 232
1.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232
2.幸福与幸福生活、幸福感受(幸福感) 241
3.“国民幸福总值”(GNH)与“幸福星球指数”(HPI) 246
4.幸福生活的主要领域 249
5.幸福的意义 253
二、德性与幸福的关系 256
1.西方学者论德性与幸福的关系 256
2.德性原初的生存手段意义 260
3.德性作为幸福的前提、保障、动力和源泉 262
4.德性作为幸福的内容 267
5.追求幸福对于德性的意义 269
三、德性与家庭和睦 271
1.影响家庭和睦的因素 271
2.德性对于家庭和睦的意义 274
3.家庭和睦对德性的要求 276
四、德性与职业成功 279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 279
2.德性对于职业成功的意义 282
3.职业成功对德性的要求 287
五、德性与个性生活健康丰富 291
1.个性生活的含义和特点 291
2.影响个性生活健康丰富的因素 295
3.德性对于个性生活健康丰富的意义 297
4.个性生活健康丰富对德性的要求 300
第四章 德性与智慧 304
一、何谓智慧 304
1.智慧的意蕴 304
2.智慧的类型与道德智慧 309
3.智慧与理性、理智的关系辨析 314
4.智慧的意义 318
二、德性与智慧的互动性 323
1.德性伦理学的解释 323
2.德性与智慧的相生相伴 326
3.德性与智慧的相互构成 329
4.德性与智慧的相互促进 332
三、作为智慧之学的哲学与德性 335
1.哲学的本性与哲学智慧 335
2.哲学智慧与德性养成 342
3.哲学智慧与德性完善 345
四、智慧是德性吗? 347
1.对古希腊哲学家考虑的分析 348
2.福特和刻克斯的观点 350
3.智慧不属于德性 354
第五章 德性与认识 356
一、认识的本性 356
1.对认识的理解 356
2.认识的主要类型 363
3.认识与知识、观念、意识 367
4.认识的正确性 370
5.人在认识中生存 374
二、认识对德性的作用 375
1.认识对判断和运用德性的作用 376
2.认识对德性养成的作用 379
3.认识对德性维护和完善的作用 383
三、德性对于认识的意义 384
1.德性使认识向善 385
2.德性为认识提供动力 386
3.德性替认识负责 388
四、德性认识论述评 389
1.德性认识论概述 389
2.对德性认识论的评论 395
第六章 德性与情感 397
一、情感的本性 397
1.对情感的理解 397
2.情感与态度 406
3.人生存的激发状态 410
二、情感对德性的作用 416
1.情感对德性的正面作用 417
2.情感对德性的负面作用 421
三、德性对于情感的意义 423
1.情感的价值和道德审视 423
2.德性对于情感的三重意义 427
四、德性与情感的良性互动 430
1.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430
2.实现良性互动的关键 432
第七章 德性与意志 436
一、意志的本性 436
1.对意志的理解 437
2.意志的结构 442
3.意志力 449
4.人生存的调控中枢 452
二、德性与意愿 454
1.意愿对于人生的意义 455
2.意愿对于德性的特殊意义 457
3.德性对意愿的作用 459
三、德性与抉择 460
1.抉择对于人生的意义 460
2.抉择对于德性的特殊意义 463
3.德性对抉择的作用 464
四、德性与谋求 466
1.谋求对于人生的意义 466
2.谋求对于德性的特殊意义 468
3.德性对谋求的作用 470
五、德性与理智 472
1.理智对于人生的意义 472
2.理智对于德性的特殊意义 476
3.德性对理智的作用 479
第八章 德性与实践 483
一、实践的本性 483
1.对实践的理解 483
2.实践的类型 489
3.人通过实践生存 493
二、道德实践与德性实践 495
1.西方伦理学的“实践” 496
2.道德实践的含义及其类型 498
3.德性实践的特点 500
4.德性与德性实践 502
三、行为与德性行为 504
1.行为的含义和意义 504
2.德行与德性行为 509
3.行为对于德性的意义 513
4.德性对行为的作用 515
四、修养与德性修养 518
1.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518
2.德性修养及其在修养中的地位 525
3.德性修养的功夫 529
第九章 德性与环境 538
一、德性与家庭环境和私交环境 539
1.家庭环境对德性的影响 539
2.德性对家庭环境的要求 543
3.家庭在德性方面的应有作为 545
4.问题家庭的问题与对策 547
5.德性与私人交往环境 549
二、德性与学校环境 554
1.学校环境对德性的影响 554
2.德性对学校环境的要求 557
3.学校在德性方面的应有作为 560
三、德性与工作环境 562
1.职工品质与工作环境的互动关系 563
2.德性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565
3.单位在德性方面的应有作为 569
四、德性与社会环境 572
1.国民品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572
2.德性对社会环境的要求 576
3.社会在德性方面的应有作为 582
4.“按德性分配”问题 585
五、道德运气问题 589
1.道德运气问题的提出及有关的争论 589
2.道德运气与德性 596
第十章 德性与教育 600
一、德性教育的重要性和任务 600
1.关于德性可教性的争论 600
2.德性教育的意义 604
3.德性教育的任务及不同教育者的职责 607
二、学校的德性教育责任 612
1.学校:德性教育的主渠道 612
2.学校德性教育的主要责任及其分解 615
3.当代中国学校德性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617
三、德性教育的共同原则 620
1.诉诸自主原则 621
2.防微杜渐原则 622
3.循序渐进原则 623
4.协同作用原则 625
5.营造环境原则 626
6.率先垂范原则 627
四、德性教育与德性修养 629
1.德性教育与德性修养的一致性与不同功能 629
2.德性教育与德性修养的良性互动 631
参考文献 634
后记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