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元思想的概况 1
第一节 宋代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
第二节 宋代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12
第三节 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 17
第二章 李觏的“医国”思想 22
第一节 “康国济民”的一生 22
第二节 礼论思想 26
第三节 易论思想 32
第四节 经济思想 37
第三章 邵雍的象数学思想 43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43
第二节 先天象数学的宇宙发生论 45
第三节 “以物观物”的认识论 50
第四节 “元会运世”的历史观 53
第四章 周敦颐的“太极”说 56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56
第二节 《太极图说》 58
第三节 “诚”和“主静”说 62
第五章 司马光的哲学思想 67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67
第二节 尚天命的哲学思想 69
第三节 性兼善恶的人性论 74
第六章 张载的哲学思想 79
第一节 “知礼”“求索”的一生 79
第二节 “太虚即气”的宇宙观 84
第三节 “一物两体”的辩证法 93
第四节 “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 101
第五节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107
第七章 王安石的改革思想 117
第一节 “变法”“进取”的一生 117
第二节 “万物一气”的自然观 120
第三节 “天人不相干”的天道观 125
第四节 “耦之中又有耦”的矛盾观 130
第五节 “思而至于圣”的认识论 134
第六节 “性情之相须”的人性论 139
第八章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 146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146
第二节 “天即是理”的天理论 150
第三节 “格物致知”的求知论 162
第四节 “以知为本”的知行观 167
第五节 “万物有对”的辩证法 174
第六节 “性即是理”的人性论 181
第九章 杨万里的哲学思想 195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195
第二节 元气本原论的宇宙观 198
第三节 “易”为“变”的变易思想 205
第四节 知行并重的知行观 212
第五节 治国利民的政治思想 218
第十章 朱熹的理学思想(上) 223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223
第二节 天理论 229
第三节 发展观 241
第四节 知行观 254
第十一章 朱熹的理学思想(下) 265
第五节 人性论 265
第六节 修养论 279
第七节 教育论 287
第十二章 张栻的理学思想 293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293
第二节 宇宙论 295
第三节 人性论 298
第四节 认识论 303
第十三章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 308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08
第二节 “理”与“心”并重的宇宙观 312
第三节 “天下事必有对”的辩证法 317
第四节 “存心”、“反己”的认识论 322
第五节 人与天地同其性的性善论 325
第十四章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332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32
第二节 “心即理也”的宇宙观 333
第三节 “发明本心”的认识论 337
第四节 “人性本善”的人性论 344
第五节 朱、陆论争的实质 351
第十五章 陈亮的事功之学 358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58
第二节 哲学思想 360
第三节 事功思想 366
第十六章 叶适的事功之学 373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73
第二节 哲学思想 375
第三节 功利思想 384
第十七章 许衡的理学思想 387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87
第二节 理学思想 388
第三节 心性思想 390
第十八章 刘因的理学思想 396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96
第二节 生化论和心性论 397
第三节 齐物论和观物论 402
第十九章 吴澄的理学思想 405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405
第二节 理气思想 406
第三节 人性思想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