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6辑 第4册 六朝山水诗画美学研究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施筱云著;龚鹏程主编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9866449550
  • 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

第二节 文献检讨 4

第三节 研究范围 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六朝山水美学的开展 13

第一节 六朝美学开展的时代背景 14

一、前代遗绪 14

(一)政治的昏暗 15

(二)经学之寝衰 18

二、思想宗教之启沃 20

(一)老庄思想的影响 21

(二)佛教思想的影响 22

(三)道教信仰的影响 24

(四)玄学清谈的影响 26

三、批判精神与人文自觉的兴起 30

(一)批判精神的兴起 31

(二)人文自觉的提升 34

第二节 六朝山水美学的时空因素 38

一、历史变动因素 40

(一)动乱虚无的人生感慨 40

(二)制度改变的游宦机会 45

二、地理景观因素 48

(一)北地原野之豪健 49

(二)洛浦故土之怀思 51

(三)江南风物之鉴赏 53

三、文化生活因素 57

(一)清谈佛老 58

(二)纵情山水 60

(三)为文造情 62

第三节 山水与人文的交会 63

一、行吟寄托 65

二、赏游记录 67

三、隐者乐园 69

四、心灵漂泊 73

五、钩沉玄理 78

第三章 文学诗歌中之山水 81

第一节 寓目美学——由品人至品物 84

一、魏晋风度——《世说新语》的人物品鉴 85

(一)魏晋人的面貌之美 86

(二)魏晋人的风神之美 88

(三)魏晋人的德性之美 90

(四)魏晋人的品鉴美学 93

二、人物相拟——由巧语见美学 97

(一)以物象之美比拟人物 98

(二)以山水之美烘托人物 101

(三)山水与人格同化 103

三、寓目写心——寓目美学的开启 107

(一)形色照面的视觉评断 109

(二)由寓目到感心 112

(三)寓目美学的兴起 114

第二节 山水清音——山水中见品性,人品中放天真 119

一、神仙之乡——游仙、玄言、参佛的启发 121

(一)理性自觉的哲学高度 122

(二)安放心灵的人生企图 127

(三)感性审美的艺术表现 130

(四)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134

二、与道逍遥——人格与山林的对话 137

(一)安身立命的追求 138

(二)美感经验的开拓 142

(三)微观宏观的并存 148

三、人化自然——投射情志的山水 152

(一)抒郁愤 153

(二)遣悲怀 155

(三)寄离苦 156

(四)咏慷慨 157

(五)寄孤寂 159

(六)乐天命 161

(七)论诗文 163

第三节 神与物游——才性并风云捲舒 166

一、灵思飞动的山水意象 167

(一)直觉性之意象 168

(二)突发性之意象 170

(三)超时空之意象 171

二、壮思开阔的宇宙天地 173

(一)笔触之壮濶 173

(二)胸次之壮濶 174

三、悲思回荡的曲山迂水 175

(一)解忧之游憩 176

(二)忧苦之寄托 177

(三)苦闷之隐喻 178

四、才思洋溢的自然掇拾 179

(一)以物喻神之精 180

(二)神思入景之深 180

(三)神思融景之妙 181

第四节 模山范水——摹象写意而至情景交融 182

一、山水起兴的情志寄托 184

(一)以山水引仙心 184

(二)以山水引玄趣 185

(三)以山水寄感慨 187

二、声色大开的山水描写 188

(一)穷力追新之辞 189

(二)俪采百字之偶 191

(三)奇巧创新之变 194

三、精细雕琢的客观写景 197

(一)穷形尽相,巧构形似 198

(二)因方借巧,即势会奇 203

(三)游心窜句,镕裁警策 207

四、情景交融的主观寄情 211

(一)主动感应,情景相附 212

(二)被动起兴,情随物迁 215

(三)入兴贵闲,心物徘徊 217

下册 221

第四章 艺术理论中之山水 221

第一节 含道应物——以圣心观照自然 227

一、自由精神的追求 228

(一)迁想妙得 229

(二)逍遥境界 231

(三)理入影述 234

二、由略转精的表现 236

(一)立体透视的表达 236

(二)线的运用 238

(三)色彩的浑化 240

三、人意天意的呼应 242

(一)传神写照——顾恺之 243

(二)澄怀味象——宗炳 246

(三)易象同体——王微 248

(四)气韵生动——谢赫 251

第二节 以形媚道——以美姿呈现道体 255

一、以形写神与以形写形 257

(一)以形写神 258

(二)以形写形 262

(三)形神符应 264

二、应物象形与应目会心 268

(一)山水画与山水景象之对应 269

(二)作画者与山水景象之对应 270

(三)山水画与山水神理之对应 273

三、传移模写与明神降之 275

(一)写生留述 276

(二)移情山水 277

(三)融灵於画 279

第三节 心师造化——以主体融通山水 282

一、主客交融 283

(一)意趣兼具的客体 283

(二)学穷性表的主体 284

(三)主客交融的经验 286

二、立象於胸 288

(一)以情融景之写真方式 289

(二)意在笔先之写心法门 290

三、凝气怡神 292

(一)逍遥畅神的卧游赏会 292

(二)笔妙墨精的情理密附 295

第五章 山水诗画之情理会通与激荡 299

第一节 诗歌绘画之情理会通 302

一、意与象 302

(一)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 303

(二)创作过程中的抽象思维 308

二、形与神 316

(一)神与物游的动态作用 317

(二)寄形出神的静态象征 320

(三)形神之间的对应融合 325

三、情与韵 332

(一)托物言情,韵在其中 333

(二)意象情趣,相融浑化 336

(三)依情待实,立品养兴 340

第二节 诗歌绘画之情理激荡 344

一、虚与实 345

(一)意义功能的虚实 345

(二)题材内容的虚实 348

(三)艺术表现的虚实 350

二、简与丽 354

(一)雕采缛丽,新变代雄 357

(二)去博返约,和谐淡泊 360

三、图像与文字 365

(一)文字存形 366

(二)绘画宣物 369

第六章 结论 373

第一节 六朝山水诗画发展的突破 374

一、写实的突破 374

二、理论的启蒙 375

三、形上的追求 376

第二节 文艺美学质变的意义 377

一、文艺指向的转折 377

二、文字图像的互渗 379

三、心灵美境的交感 380

四、山水位阶的重整 381

五、山水美学的起点 382

参考文献 385

附表:论文相关文士生卒年表及相关资料 399

附图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