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导论 9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题争论的回顾 9
二、道家的含义、形象与品格特征 13
三、道家、道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0
四、道家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中的地位 26
五、研究道家哲学的现实意义 40
第二章 玄道本体论 47
第一节“道”为“天下母”的本体论 47
一、“道”之含义在理解上的歧义 47
二、“道”的本义 50
三、对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评论 54
第二节 道生万物的生成论 57
一、道生万物的生成论的历史文化渊源 57
二、道生万物的机理 59
三、道生万物的过程 62
第三节 道生万物的价值论 65
第三章 有无相生论 68
第一节 从“无”方面对世界的思辨思考 68
一、“无”是道家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69
二、“无”的存在与类型 72
三、由“无”悟道的哲理思维 75
第二节 从“有”方面对世界的现实思考 81
一、作为“万物之母”的“有” 82
二、“有,名万物之母”的哲学意蕴 85
三、对“有之以为利”的解读 88
第四章 天人自然论 91
第一节 道家哲学的天道论 91
一、关于“天道”的理论 91
二、关于“天下”的理论 94
三、关于“天地”的理论 97
第二节 道家哲学的自然论 99
一、生态自然的观点 99
二、“道法自然”的观点 102
三、“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观点 105
第三节 道家哲学的“人道”论 108
一、人本性自然 109
二、人性的堕落 113
三、人性的复归 118
第五章 社会历史论 123
第一节 对历史的基本看法 123
一、观察历史的视角 124
二、历史发展的阶段 125
三、历史发展的趋势 128
第二节 “善治”的社会管理论 130
一、“善治”的理念 131
二、社会管理主体的行为 133
三、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 134
第三节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管理思想 137
一、“为无为,则无不治”思想的内涵 137
二、实现“为无为,则无不治”的途径 140
三、“为无为,则无不治”思想的合理内核 141
第六章 形神生命论 143
第一节 贵生尊生重生的生命观 143
一、老子的贵生思想 144
二、庄子的尊生思想 147
三、葛洪的重生思想 149
第二节“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 151
一、随遇而安的本义 151
二、各种境遇的随遇而安 153
三、“与时俱化”的实用生存智慧 156
第三节 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161
一、以“安时处顺”的态度对待死亡 161
二、以道的理念解读死亡 163
三、研究死亡哲学的意义 165
第七章 人生修养论 168
第一节“七级九步”的修养路径 169
一、人生修养的七个等级 169
二、人生修养的九个步骤 171
三、践行“七级九步”的人生修养 174
第二节 守愚为智的人生智慧 175
一、“愚”是道家的形象 176
二、道家“愚”的含义 177
三、道家“愚”的学理 179
四、中西愚智论的比较 181
第三节 至美至乐的修养境界 182
一、“无为诚乐” 183
二、天乐人乐 186
三、精神逍遥 188
第四节 现实可行的修养实践 191
一、知足常足 191
二、清静稳重 195
三、为而不争 200
第八章 精神养生论 202
第一节 哲学养生与养生哲学 202
一、道家的养生哲学 203
二、养生哲学在道家哲学中的地位 206
三、道家养生哲学的基本要求是性命双修 208
第二节“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境界 213
一、养生哲学中的灵魂与肉体关系问题 213
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剖析 215
三、精神养生中的物质精神化 220
第三节“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 224
一、“无为”与精神养生 225
二、精神养生的核心是保持真性 228
三、修炼无为真性的途径 229
第四节 精神纤困的几种方法 232
第九章 道教哲学 238
第一节 道教理论家葛洪 238
第二节 葛洪道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43
第三节 葛洪道学思想的评价 250
一、葛洪道学中的宇宙自然生成论 251
二、葛洪道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253
三、葛洪道学中的科学主义精神 253
四、葛洪道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255
主要参考书目 258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