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导论 2
导论 2
第一章 浅谈理论 7
一、科学或诠释:Monster网站广告的两种观点 8
二、葛兰:客观取径 10
三、马提:诠释取径 11
四、客观或诠释:明显的不同 12
五、理解的方式:发现真实或创造多重现实? 13
六、人的本质:决定论或自由意志? 14
七、最高价值:客观或解放? 16
八、理论的目的:普遍法则或诠释引导? 17
九、研究方法:量化或质化? 18
第二章 绘制版图(传播理论领域的七大传统) 25
一、社会—心理学传统/传播为人际影响 27
二、模控学传统/传播为资讯处理 28
三、修辞传统/传播为有技巧的公共演说 31
四、符号学传统/传播为透过符号分享意义的过程 32
五、社会—文化传统/传播为制造与建构社会真实 34
六、批判传统/传播为不公不义论述的反思性挑战 36
七、现象学传统/传播为自我与他人透过对话的经验 38
八、画出传播理论领域 39
九、伦理传统/传播为有德的人以公平且有益的方式互动 41
第三章 字斟句酌:柏曼的象征聚合理论 45
一、范例:柏曼的象征聚合理论 45
二、什么是好的客观理论? 49
三、诠释理论的好理论标准何在? 55
四、平衡天秤:相等的重量与度量 60
单元2:人际传播 64
人际讯息 64
一、传播为打保龄球 64
二、传播为乒乓球 65
三、传播如同猜字谜 66
第四章 米德的象征互动论 68
一、意义:社会真实的建构 70
二、语言:意义的来源 71
三、思考:扮演他人角色的过程 73
四、自我:镜中倒影 75
五、社群:他人期望的社会化效果 76
六、应用象征互动集锦 77
七、评论:太宏伟的理论? 79
第五章 巴纳特·皮尔斯与维侬·克罗南:意义的协调管理(CMM) 83
一、CMM运作——实例举隅 84
二、进行对话的人:创造联结 88
三、说的故事、生活的故事以及其他较鲜为人知的故事 92
四、对话式沟通:与他人谈话的新方式 97
五、评论:CMM语言为你创造了什么 98
第六章 朱蒂·伯贡的违反预期理论 102
一、个人空间期望:符合或越轨? 104
二、原始模式的实际检验 106
三、从一个拖泥带水的模型转变成精简的理论 108
四、EVT的核心概念 109
五、评论:进展中的工程 115
第七章 大卫·布勒和朱蒂·伯贡的人际欺骗理论 119
一、战略性互动的突现理论 121
二、巧妙操弄资讯:说谎者的语言和外表 125
三、泄漏——真相将水落石出(也许) 127
四、应答者的两难:先入为主地相信或者猜疑? 129
五、将怀疑放到最后:欺骗者对猜疑的调适 131
六、评论:为什么需要如此完整? 132
道德省思 137
一、康德的绝对命令 137
二、奥古斯丁的神旨 139
三、希席拉·包克的诚实原则 140
认知处理 142
一、感官输入 143
二、中央处理 143
三、资讯储存 143
四、资讯修补 144
五、利用 144
第八章 杰西·迪利亚的建构主义 145
一、角色类目问卷的说明 146
二、个人建构作为认知复杂度的证据 147
三、为建构的区别来给RCQ计分 148
四、精巧的传播——人际边界 149
五、讯息的设计逻辑——连结复杂度与传播 151
六、精巧传播的效益 154
七、能言善道新世代的社会化 157
八、评论:认知复杂度的再思考 159
关系发展 163
一、友谊 163
二、罗曼史 164
三、家族 164
第九章 艾尔文·奥特曼与戴玛斯·泰勒的社会渗透理论 169
一、人格构造:一颗多层的洋葱 171
二、透过自我揭露而亲近 172
三、自我揭露的深度与广度 173
四、在报酬与投资的基准上规则化亲密度 175
五、评论:从社会渗透拉回现在 179
第十章 查尔斯·柏格的降低不确定性理论 183
一、降低不确定性:预测并解释 185
二、公理理论:关于不确定性的确定事物 186
三、定理:不确定性公理的逻辑力 189
四、应付特定不确定性的策略 191
五、评论:关于不确定性的一些疑虑 194
关系保养 198
第十一章 巴斯特与蒙哥马利的关系辩证 204
一、亲密关系的你推我拉辩证法 206
三、关系中的三种辩证 208
四、伴侣与社群之间的三种平行辩证 212
五、面对辩证紧张关系的实用法则 214
六、批评:我们如何处理关系混乱状态? 217
第十二章 保罗·瓦茲拉维克的互动观点 221
一、家庭作为一个体系 223
二、人际传播的公理 225
三、落入系统困境,无处可逃 230
四、重构:藉由改变规则来改变游戏 231
五、评论:体系内所需的调整 234
影响 237
第十三章 穆萨佛·薛里夫的社会判断理论 240
一、三个态度区域:接受、拒绝,或中立 242
二、自我涉入——你有多在乎? 243
三、判断讯息:对照与同化错误 246
四、矛盾与态度改变 247
五、给劝服者的实际建议 248
六、为接受提出理由的证据 249
七、评论:你的理论接受纬度有多广? 251
第十四章 理查·培迪和约翰·卡西普的推敲可能模式 254
一、中央与周边路径:通往劝服的选择道路 255
二、推敲的动机:努力是值得的吗? 258
三、推敲的能力:他们做得到吗? 259
四、推敲的类型:客观思考vs.偏倚思考 260
五、精巧制作的论据:强、弱,和中立 261
六、周边线索:影响的另一条路径 262
七、周边力量的极限 263
八、选择一条路径:给劝服者的实际建议 265
九、评论:推敲这个模式 266
第十五章 里恩·费斯廷吉的认知不和谐理论 270
一、不和谐:行为与信念不一致 271
二、三项假设:降低态度与行为间不和谐的方法 272
三、经典实验:「我会为了一块钱撒谎吗?」 277
四、最新校订版:不和谐的因果 279
五、理论付诸实践:透过不和谐来说服 284
六、评论:不和谐上的不和谐 285
伦理反思 289
一、布伯的对话伦理 289
二、尼尔森的重要抉择 290
单元3:团体与公共传播 294
团体决策 294
第十六章 广川与顾然的团体决策功能性观点 298
一、有效决策的四项功能 300
二、将功能按优先顺序排列 303
三、传播在实现功能扮演的角色 305
四、从小池到大海 307
五、给业馀与职业人员的实用建议 309
六、批评:理性是否被高估了? 310
第十七章 普尔的调适性结构化理论 314
一、淘汰阶段模式 316
二、纪登斯的结构观点 318
三、互动——关乎道德、传播与权力 320
四、规则与资源的使用与滥用 321
五、研究规则与资源的运用 323
六、制造改变,再造稳定 324
七、我们如何在团体里生活? 326
八、批评:无论如何紧跟纪登斯 327
组织传播 331
一、机械取径 332
二、有机体取径 332
三、文化取径 333
四、批判取径 333
第十八章 韦克的组织资讯系统取径 334
一、组织:从模棱两可的资讯之中厘清事实 335
二、大学是非紧密连结的系统 336
三、大学对环境开放的系统 339
四、社会文化演化的三段过程 340
五、批评:本隐喻的优缺点 345
第十九章 吉尔茲与培肯诺沃斯基的组织文化取径 349
一、文化作为组织生活的隐喻 350
二、什么是文化;什么不是文化 351
三、厚描——民族志学者的任务是什么 352
四、隐喻:认真看待语言 354
五、象征性的故事解读 355
六、仪式:一直以来皆是如此,将来也是这样 359
七、管理者可能成为文化改变的代理者吗? 360
八、批评:文化取径有用吗? 361
第廿章 迪茲组织的批判传播取径 365
一、每日生活中的组织殖民 367
二、资讯与传播:造成改变的差异 368
三、策略——明显的管理措施以扩大控制 371
四、同意——自愿的忠诚以掩饰控制 373
五、涉入——自由表达想法,但无声音 374
六、参与——利害关系人行动中的民主 376
七、AES Corp.——赋权根植于价值 379
八、批评:职场民主是场空? 382
公开修辞 385
第廿一章 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 389
一、修辞:提高说服的可能性 391
二、修辞证据:结构推理、个人信誉与感情诉求 391
三、修辞五大圭臬 398
四、批评:通过时间考验 400
第廿二章 柏克的戏剧主义 403
一、认同:失去它则无说服可能 405
二、戏剧五价元素 406
三、罪恶——救赎循环:一切修辞的根本 408
四、利用戏剧观点进行的修辞批评 411
五、批评:评估评论者分析 413
第廿三章 费雪的叙事典范 416
一、说个动人的故事 418
二、叙事与典范:定义 419
三、典范转移:从理性世界典范到叙事典范 421
四、叙事理性:一致性与保真度 423
五、批评:费雪的故事具备一致性与保真度吗? 426
道德反思 429
一、亚里斯多德的黄金中道 429
二、卫斯特的预言式实用主义 430
单元 4:大众传播 434
导论——媒介与文化 434
一、后现代是描述现代主义的承诺不再看似理所当然的时期 434
二、我们已成为我们工具的工具 435
三、在后现代世界,任何跟真理或道德确定论有关的论点都令人怀疑 436
四、影像较其表征更重要 436
五、拜媒介之赐,我们可混合不同的风格与品味以创造独一无二的身分 437
六、后现代主义也可看成是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建立在多国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 438
第廿四章 麦克鲁汉的科技决定论 439
一、传播发明:历史的平衡点 440
二、我们制造工具而它们反过来形塑我们 442
三、媒介即讯息 443
四、人类历史的媒介分析 445
五、电视是冷媒介 448
六、生活于时代的尖端 449
七、新数位时代——科技独裁的时代? 451
八、评论:他可能是对的吗?但万一他是对的? 453
第廿五章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 457
一、与符号角力 459
二、黄丝带的转变:从原谅到自豪 461
三、制造迷思:剥除符号的历史 463
四、揭开同质社会的迷思 465
五、大众传播的符号学:「我想当麦可·乔丹」 466
六、评论:迷思符号常重新肯定现状? 468
第廿六章 史都·霍尔的文化研究 472
一、媒介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具 474
二、早期文化批判者 475
三、制造意义 478
四、大众传播的企业控制 479
五、媒介在波斯湾战争的角色 480
六、后九一一媒介报导——寒蝉效应 482
七、顽固的阅听人 483
八、评论:我们如何知道他是对的? 485
媒介效果 488
第廿七章 乔治·葛伯纳的涵化理论 491
一、暴力指数 493
二、相等的暴力,不等的风险 494
三、建立阅听人档案 495
四、以电视犁耕的心田长出可怕的想法 496
五、主流 498
六、回响 499
七、评论:涵化差异真的存在吗?很大吗?重要吗? 500
第廿八章 麦斯威尔·麦康斯与唐纳·萧的议题设定理论 505
一、最初的议题:不是怎么思考,而是思考些什么 506
二、恭逢其时的理论 507
三、媒介议题与公众议题:密切吻合 508
四、何者是因,何者是果? 509
五、谁为议题设定者设定议题? 510
六、谁最受媒介议题影响? 512
七、框架作用:转移属性的显著性 513
八、不只思考些什么,还有怎么思考它 515
九、超乎意见之上——媒介议题的行为效果 516
十、评论:效果太有限、范围太广? 518
第廿九章 李维与纳斯的媒体方程式 522
一、媒体方程式:媒体=真实生活 523
二、跨越抗议的直觉:「不是我,我知道图像不是人」 524
三、旧脑袋被新科技愚弄 525
四、证明方程式 526
五、批评:有趣的单向关系 534
伦理反省 538
一、哈伯马斯的论述伦理 538
二、克里福德·克里斯钦的公有社会伦理 540
单元 5:文化脉 544
导论——文化间传播 544
第卅章 威廉·古迪康斯特的焦虑/不确定感管理理论 547
一、陌生人登场 548
二、有效沟通:用心的结果 549
三、焦虑与不确定感:文化变异性的两种结果 552
四、当文化冲突时,如何处理焦虑与不确定感 554
五、评论:淹没在团体间变项中 559
第卅一章 史泰拉·婷图梅的面子—协商理论 563
一、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566
二、面子的多种面孔 568
二、面子:连接文化与冲突管理 569
三、修订后的面子—协商理论 572
四、应用:胜任愉快的文化间面子功夫 575
五、评论:个别差异造成的混淆 576
第卅二章 盖瑞·菲利普森的言说符码理论(民族志传播学) 581
一、言说符号的特色 584
二、言说符号的实质内容 585
三、言说符码的诠释 587
四、言说符码的地点 589
五、讨论言说符码的力量 590
六、表演民族志 592
七、评论:沟通理论中的不同言说符码 593
性别与传播 597
一、男人与女人间的相似处比差异处还多 598
二、不管女人或男人的沟通风格都存在很大的变异性 598
三、生物性别是事实,社会性别则是概念 599
第卅三章 荻柏罗·谭娜的性别方言风格 601
一、当哈利碰上莎莉:两个文化的冲突 603
二、女人渴望连系vs.男人渴望地位 606
三、和谐式谈话vs.报告式谈话 607
四、「现在才总算开始明白了!」 611
五、评论:谭娜对研究与男性太宽厚? 612
第卅四章 桑德拉·哈汀与茱莉亚·五德的立场理论 617
一、植基于哲学与文学的女性主义者立场 620
二、女人属于被边缘化的群体 622
三、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知识vs.在地知识 624
四、强客观:从妇女立场而来较不偏颇的观点 626
五、实践的理论:以妇女生活为基础的沟通研究 628
六、评论:边缘的立场较不虚假? 630
第卅五章 雪莉丝·克拉玛罗的无声团体理论 633
一、无声团体:在别人宇宙内的黑洞 635
二、陈述经验的阳刚权力 636
三、身为沟通守门人的男性 638
四、国际网际网路未实现的承诺 639
五、女人对男人谈话的看法:转译的问题 641
六、私下一吐为快:与女人结成网络 643
七、公开发言:女性主义字典 644
八、性骚扰:为表达经验铸造出来的词 646
九、评论:好男人很难找到(并改变) 647
伦理反省 651
一、卡萝·吉莉根的不同的声音 651
二、塞拉·班哈碧布的互动式普世主义 652
单元 6:整合 656
导论——传播理论 656
第卅六章 混沌中的秩序 661
一、将理论绘制在客观——诠释的天平上 663
二、「一方面……另一方面」 664
三、学者的四个选项:拒斥、尊重、合作、结合 667
四、最后的提醒 672
附录A 名词解释 675
附录B 理论摘要 697
一、人际传播 697
二、团体与公共传播 700
三、大众传播 702
四、文化脉络 703
附录C 期刊 705
附录D 传播伦理的NCA信条 706
注释 英文版 708
注释 中文版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