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国民党最后的总动员 1
第一节 “戡乱”总动员 1
一 总动员令的发布 1
二 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 8
三 民主同盟被迫解散 15
第二节 国大选举和实施宪政 20
一 行宪国大的政治意向 20
二 纷扰的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24
三 行宪国民大会的召开 30
四 总统选举和政府组成 37
第二章 国民党军战略攻势地位的丧失 54
第一节 战略形势的转换 54
一 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 54
二 七月山东战场的攻防战 60
三 解放军挺进中原 70
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守势作战 82
一 国民党军日趋恶化的北方战场 82
二 中原战场的拉锯战斗 94
三 解放军战略优势地位的确立 107
第三章 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和国民党强化统治的措施 121
第一节 中共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党的对策 121
一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运动 121
二 国民党对中共土地改革的对策 124
三 国民党在土改问题上的立法努力 130
第二节 总体战和国统区统治的强化 134
一 总体战 134
二 国统区的强化统治 138
第三节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141
一 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41
二 民主党派的斗争和新政协运动 156
第四章 国民党军战略决战的失败(上) 169
第一节 战略决战的准备 169
一 战略决战的酝酿 169
二 战略决战的序曲——济南战役 181
第二节 辽沈战役 188
一 锦州攻防战 188
二 长春之围 205
三 廖耀湘兵团的覆灭 210
第三节 平津战役(上) 220
一 辽沈战役期间的华北战场 220
二 平津作战的决策 226
三 平津之围与接洽和谈 234
第五章 国民党军战略决战的失败(下) 242
第一节 淮海—徐蚌战役 242
一 国共攻防计划 242
二 黄百韬兵团的覆没 251
三 黄维陷围和徐州弃守 266
四 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覆没 277
第二节 平津战役(下) 286
一 天津之战 286
二 北平和平解放 298
第六章 国民党政府财政和社会经济的总崩溃 307
第一节 财政金融的严重危机 307
一 财政收入状况的严重恶化 307
二 对美援的失望和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 317
第二节 掠夺性的币制改革 323
一 币制改革的酝酿 323
二 币制改革方案的发布 328
三 以强力贯彻的币制改革 335
第三节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 346
一 币制改革的失败 346
二 社会经济的严重混乱和财政的总崩溃 355
第七章 蒋介石引退和北平和平谈判 373
第一节 和平运动和蒋介石引退 373
一 和平运动与白崇禧主和 373
二 蒋介石引退和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389
第二节 李宗仁的求和活动 397
一 初步的接触 397
二 南京主和派的和谈方针 404
三 和平代表团与和平内阁 411
第三节 北平和平谈判 423
一 和谈酝酿成熟 423
二 北平和谈初期的意见交换 427
三 北平和谈的破裂 436
第八章 中华民国的覆灭 444
第一节 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的崩溃 444
一 国民党军的江防计划和形势 444
二 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455
三 国民党政府逃离南京 462
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全线溃退 471
一 上海战役和太原战役 471
二 解放军的全面进军(上) 483
三 解放军的全面进军(下) 494
四 广州国民党政府内部的纷争 511
第九章 国共对外政策 525
第一节 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525
一 魏德迈使华 525
二 美国1948年的《援华法》 535
第二节 对日和约和战争赔偿诸问题的处理 542
一 对日和约问题的初步讨论 542
二 战争赔偿与索还劫物问题 549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的末路外交 557
一 难以挽回美国从中国脱身 557
二 美国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 566
第四节 走向“一边倒”的中共外交政策 570
一 中共争取苏联的援助 570
二 中共的反美斗争 579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8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89
一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 589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597
第二节 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大陆的溃灭 603
一 解放军向西南进军 603
二 蒋介石退据台湾 620
参考文献 628
人名索引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