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三 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理成功模式 第3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4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詹向阳等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9787805296524
  • 页数:18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中国现代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置成功模式等内容。

模式三 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理成功模式 1216

第三册目录 1216

第十二编 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 1216

第一章 美国化解不良资产的经验与借鉴 1216

第一节 美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1216

一、美国的不良资产状况 1216

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1216

(一)客观原因 1217

(二)微观方面 1217

第二节 FDIC和RTC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 1218

一、FDIC与RTC 1218

(一)FDIC与RTC的目标与职责 1218

(二)法律框架 1219

二、FDIC与RTC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 1220

(一)共同措施 1220

(二)FDIC与RTC处理不良资产的具体措施 1221

第三节 商业银行自身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 1223

一、不良贷款形成初期的处理措施 1223

(一)设立信贷账户管理部 1223

(二)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 1224

(三)设立专门的不良债权处理委员会 1224

二、不良贷款形成后期的对策 1224

(一)好银行/坏银行模式 1225

(二)拍卖变现抵押品或担保品 1225

(三)接收债务人权益 1225

(四)资产证券化 1225

(五)强制破产 1226

第四节 美国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启示 1226

一、美国处理不良资产模式的特点 1226

(一)市场规模较大 1226

(二)方式较多 1226

(三)市场参与者类型多,分为投资人、中介组织和资产管理人 1226

(四)折价出售 1226

二、美国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启示 1227

(一)成功经验 1227

(二)启示 1228

第二章 转轨国家解决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案 1230

第一节 转轨国家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1230

一、转轨国家不良贷款的状况 1230

(一)转轨国家银行资产营运的经济金融背景 1230

(二)转轨国家不良资产的状况及影响 1230

(三)转轨前和转轨中银行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232

(四)不良资产的成因 1233

第二节 转轨国家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 1234

一、波兰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 1234

(一)剥离不良资产 1235

(二)建立基金,促进债务重组和私有化 1235

(三)完善法律体系 1235

(四)进行企业重组 1236

(五)进行私有化 1236

(六)实施姊妹银行计划 1236

(七)实施非贷款重组方案 1236

二、匈牙利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 1237

(一)处理措施 1238

(二)实施战略 1238

三、原民主德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 1240

(一)重组原则 1241

(二)处理措施 1241

四、其它转轨国家银行不良资产处理 1243

(一)俄罗斯银行不良资产处理 1243

(二)捷克斯洛伐克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 1244

第三节 转轨国家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比较 1246

一、对转轨国家银行不良资产解决方案的评析 1246

(一)东欧转轨国家不良资产解决的共性 1246

(二)措施比较 1246

二、转轨国家不良资产解决方案的经验与启示 1248

(一)存在的不足 1248

(二)启示 1249

第三章 日本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教训 1250

第一节 日本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1250

一、日本不良资产状况 1250

(一)日本对不良资产的界定 1250

(二)日本不良资产状况 1251

(三)不良资产对日本金融业的影响 1252

二、巨额不良资产出现的原因 1253

(一)泡沫经济环境里进行的金融自由化是主要原因 1253

(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1253

(三)银行资本金匮乏 1253

(四)企业资金运用发生了变化 1253

(五)主银行制度存在弊端 1254

(六)政府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处理濒危银行的传统方式又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 1254

(七)超额贷款和超额借款 1254

(八)经济结构不合理之处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纠正 1254

(九)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1255

第二节 日本解决银行危机的方案变迁 1256

一、最初的掩盖与拖延 1256

二、1995年底采取零敲碎打的措施 1256

(一)主持成立合作信用购买公司 1256

(二)组建东京共同银行 1256

(三)官方出资协助金融机构合并 1257

三、推出全面解决方案 1257

(一)动用公共资金解决“住专”问题 1257

(二)重组东京共同银行协定银行 1257

(三)建立共同债权收购机构 1258

(四)修改《日本银行法》,改革金融监管体系 1258

(五)整理回收银行 1258

(六)深化金融自由化 1258

(七)动用公共资金,清理不良资产 1259

(八)修改金融会计制度 1259

(九)债权整体出售 1259

(十)革新贷款分类法 1260

(十一)设置金融再生相关法案 1261

(十二)鼓励银行业重组 1262

(十三)其他间接措施 1263

第三节 日本商业银行危机处置方案的特点成效与教训昭示 1263

一、日本不良债权发生和处理的历程可概括如下 1263

二、目前来看,日本处理银行危机措施的特点如下 1263

三、日本处理银行业危机的教训昭示 1264

第四章 东南亚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与教训 1267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1267

一、投资膨胀和信用膨胀是产生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 1267

二、外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银行不良资产剧增 1268

三、国家保护产生银行道德风险 1268

四、过早地对外资开放金融市场 1269

五、金融系统过于分散,银行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日趋激烈,容易产生不良资产 1269

第二节 泰国商业银行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理 1270

一、关闭、国有化和合并金融机构 1270

二、出售银行给境外投资者 1270

三、政府的资本援助 1271

四、成立泰国金融重组局和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不良资产 1271

五、鼓励成立民营资产管理公司 1272

六、构筑法律政策环境 1272

(一)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配套法律政策 1272

(二)银行监管方面的政策 1272

(三)企业重组方面的政策措施 1272

第三节 马来西亚银行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理 1273

一、政府成立专门机构 1273

二、合并金融机构 1273

三、政府资金援助 1273

四、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 1274

五、促进企业重组 1274

六、构架法律政策环境 1274

第四节 印尼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 1274

一、关闭、合并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 1275

二、政府资金援助 1275

三、不良资产处理 1275

四、构架法律政策环境 1275

第五节 东南亚国家商业银行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理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1276

一、成效 1276

(一)本国货币汇率和国内股票市场回升、利率下降 1276

(二)经济开始复苏,外汇储备持续增长 1277

(三)投资者的信心逐步恢复,银行筹资的难度和成本相对降低 1277

(四)金融系统渐趋稳固 1277

二、面临的问题 1277

(一)如何更好的管理不良贷款,而不仅仅是将他们剥离出来 1277

(二)加强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的还贷能力和意识 1277

三、启示 1278

(一)东南亚四国银行重组和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给我们的启示是 1278

(二)泡沫经济支撑不了可持续发展 1278

(三)适当但要谨慎地对外开放资本市场,让外资参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工作 1278

(四)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 1279

(五)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要结合企业改革 1279

(六)实行有弹性的汇率政策 1279

(七)加强对外债的管理 1279

第五章 其他一些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与启示 1280

第一节 韩国重组银行体系的实践 1280

一、韩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1280

(一)政府的过度干预 1280

(二)银行和企业高度交融 1280

(三)政府有关政策不利于银行运行 1280

二、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措施 1281

(一)对问题严重的银行实行关闭或国有化或合并 1281

(二)重组资产管理公司 1281

(三)向国外银行和战略投资者出售银行股权以获得资金 1282

(四)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援助 1282

(五)加强监管 1282

第二节 瑞典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 1283

一、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1283

(一)税收政策使贷款增长速度过快 1283

(二)金融监管施松,实施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使贷款增长 1283

(三)贷款过度增长引发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的破灭又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急剧上升 1283

(四)货币危机使银行不良资产猛增 1284

二、瑞典银行重组和银行不良资产处理 1284

(一)政府成立援助银行的专门机构 1284

(二)合并储蓄银行业 1285

(三)成功运用“好银行/坏银行”战略 1285

(四)政府注资和担保 1286

三、成效与启示 1286

(一)成效 1286

(二)启示 1287

【专家论坛】 1288

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探索 1288

关于借助外资处置不良资产的几点思考 1293

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选择 1295

【银行家说】 1300

走有中国特色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之路 1300

抓住重点 扎扎实实做好金融不良资产的QD管理和处置工作 1304

【本土探索】 1308

多方协同化解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1308

外援介入不良资产处置 1310

强力监管结硕果 1311

【国际典范】 1312

世界各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模式选择 1312

日本处理不良债权的新举措 1314

国际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经验及其启示 1315

第十三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策略与方案比较 1323

第一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原则与战略 1323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与特点 1323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制度根源 1323

(一)不良资产与产权制度低效率 1323

(二)不良资产与“委托——代理”链条过长 1324

(三)不良资产与银行寻租、腐败及政府行为 1324

(四)不良资产比率偏高与处置制度安排失衡 1325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1325

(一)不良资产量大面广 1326

(二)不良资产类型特殊 1326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原则 1326

一、建立稳定的经济环境,避免严重的经济动荡 1326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1326

(二)在我国国情下有计划地按步骤进行处理 1326

二、政府、国企和银行三方紧密合作 1327

(一)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1327

(二)国有企业根本性改革 1328

(三)银行主导与宽让原则 1328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战略 1330

一、世界各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 1330

(一)美国 1330

(二)日本 1330

(三)法国 1330

(四)东欧 1331

二、解决我国不良资产的战略措施 1331

(一)解决我国不良资产应注意的问题 1331

(二)具体的实施战略 1332

第二章 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案比较 1335

第一节 以企业为主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案 1335

一、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1335

二、该方案的优缺点分析 1335

第二节 核销债务方案 1336

一、债务核销的概念 1336

二、债务核销的对象 1336

三、债务核销的方案 1336

(一)加剧了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意识 1336

(二)债务对银行本身降低风险不利 1336

第三节 以财政注资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方案 1337

一、两种具体思路 1337

(一)方案一的中心内容 1337

(二)方案二的中心内容 1337

二、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1338

(一)优点 1338

(二)存在的问题 1338

第四节 以银行为主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方案 1339

一、基本思路 1339

二、该方案的优缺点分析 1340

(一)优点 1340

(二)缺点 1340

第五节 通过中介机构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方案 1340

一、政策性中介机构化解不良资产方案 1340

(一)基本思想 1340

(二)具体方法 1340

(三)优缺点分析 1341

二、商业性中介机构化解不良资产方案 1341

(一)商业性中介机构的类型 1341

(二)基本思路 1341

(三)运用商业性中介机构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案 1342

(四)运用商业性中介机构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做法 1345

第三章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保全方案 1347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保全概述 1347

一、商业银行资产保全的基本含义 1347

二、商业银行资产保全的工作内容 1347

三、商业银行资产保全工作的基本原则 1348

四、建立、健全贷款风险责任制度 1349

(一)建立、健全信贷资产法律保障机制 1349

(二)建立信贷资产结构监测机制 1349

五、建立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评估机制 1350

第二节 争取国家支持与协助开辟市场 1351

一、争取国家支持 1351

(一)内涵与依据 1351

(二)适用范围 1351

(三)国家支持方面 1352

(四)争取方式 1353

(五)注意事项 1353

二、协助开辟市场 1353

(一)含义 1353

(二)银行具有的优势 1353

(三)协助方式 1354

(四)注意事项 1354

第三节 追加贷款与贷款展期 1355

一、追加贷款 1355

(一)追加贷款的含义与适用范围 1355

(二)操作程序与要求 1356

(三)注意事项 1356

二、贷款展期 1357

(一)含义 1357

(二)适用范围 1357

(三)基本原则 1358

(四)操作程序 1358

(五)注意事项 1359

第四节 息转本与停息挂账 1360

一、含义 1360

(一)息转本的含义 1360

(二)停息挂账的含义 1360

二、法律依据 1360

三、适应范围 1361

四、操作程序 1361

(一)制定企业整改方案 1361

(二)企业提出息转本或停息挂账申请 1362

(三)银行审查企业整改方案,并对企业申请做出决策 1362

(四)银行向国务院提出申请 1362

(五)办理有关手续 1362

(六)企业组织实施整改方案,银行监督 1362

五、注意事项 1362

(一)息转本与停息挂账只能作为个案处理措施 1362

(二)切实把握企业发展趋势 1363

(三)注意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 1363

(四)息转本操作的规范性 1363

(五)停息挂账的政策性 1363

第五节 控制企业存款账户 1363

一、含义 1363

二、法律依据 1364

三、银行账户种类及有关规定 1364

(一)基本存款账户 1364

(二)一般存款账户 1364

(三)临时存款账户 1365

(四)专用存款账户 1365

四、适用范围 1365

五、操作程序 1365

(一)掌握借款人开户情况 1365

(二)了解借款人收支情况 1366

(三)扣划借款人存款 1366

(四)制约借款人存款资金的支用 1366

(五)争取联合制裁措施 1366

(六)申请仲裁或支付令 1366

六、注意事项 1367

(一)密切关注借款人多头开户行为 1367

(二)注意法律对存款人的保护 1367

(三)实施中注意与借款人协商 1367

(四)要注意区分保证人与借款人 1367

第六节 行使代位权 1368

一、含义 1368

(一)产品销售或提供劳务与收款存在时间差 1368

(二)商业竞争 1368

(三)赊购方拖欠 1368

二、法律依据 1369

三、操作步骤 1369

(一)跟踪借款人,掌握其违约事实 1369

(二)摸清企业应收账款,并了解相关情况 1369

(三)了解第三方债务人情况,有的放矢 1370

(四)与借款人协商,争取一致行动 1370

(五)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强制执行 1370

四、注意事项 1370

(一)认识代位权的特殊性 1370

(二)要有的放矢 1370

(三)注意代位权的行使范围 1370

(四)折让问题 1371

(五)债务转移问题 1371

第七节 收贷挂钩 1371

一、收贷挂钩的含义与依据 1371

(一)含义 1371

(二)法律依据 1372

二、同挂钩的适用范围与形式 1373

(一)适用范围 1373

(二)收贷挂钩的形式 1373

三、操作程序与要求 1374

(一)摸清情况、初拟挂钩对象 1374

(二)与有关部门或企业协商 1374

(三)实施收贷挂钩 1374

(四)取消或继续实行收贷挂钩 1374

四、注意事项 1374

(一)收贷挂钩的有限性 1374

(二)挂钩贷款的政策性 1374

(三)新贷款的评审 1374

(四)收贷挂钩的负面影响 1374

第八节 提前回收 1375

一、含义 1375

二、法律依据 1375

三、适用范围 1377

(一)借款人不具备提前清偿贷款债务的能力 1377

(二)借款人是银行的重要客户或战略伙伴 1377

(三)借款人借款金额巨大 1377

(四)借款人承认违约且愿意采取补救措施 1377

(五)因政策性、不可抗力或其他非借款人过错导致借款人违约 1377

四、操作程序 1377

(一)了解借款人情况,掌握借款人的违约事实 1377

(二)分析借款人违约原因与企业状况,决定是否采取提前回收贷款措施 1378

(三)向借款人发出通知 1378

(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378

五、注意事项 1378

(一)加强合同管理,避免无效合同 1378

(二)区分银行提前回收贷款与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 1378

(三)慎重决策 1378

(四)多管齐下 1378

第九节 申请支付令 1379

一、含义 1379

二、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1379

三、操作程序 1379

(一)银行了解借款人情况,决定是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1379

(二)向法院提出申请 1380

(三)法院受理、审查并发出支付令 1380

(四)债务人清偿债务或提出异议 1380

(五)银行向法院申请执行 1380

四、注意事项 1381

第十节 行使抵押权和质押权 1381

一、行使抵押权 1381

(一)抵押的含义与特征 1382

(二)抵押物的范围与种类 1382

(三)抵押方式 1383

(四)抵押登记 1384

(五)抵押的效力 1384

(六)抵押权的实现 1386

(七)注意事项 1387

二、行使质押权 1388

(一)质押的含义与特征 1388

(二)质物 1389

(三)质押的设定 1390

(四)质押的法律效力 1391

(五)质权的实现 1394

(六)注意事项 1394

第十一节 追索保证人 1396

一、保证的含义与特征 1396

(一)保证担保是一种债权担保 1396

(二)保证担保是一种人的担保 1396

(三)保证担保是一种承诺性担保 1396

(四)保证担保是一种从属性担保 1396

(五)保证担保是一种义务担保 1397

(六)保证担保是一种无偿担保 1397

(七)保证担保是一种附停止条件的担保 1397

二、保证方式及其特征 1397

(一)一般保证 1397

(二)连带保证 1398

(三)共同保证 1398

(四)最高额保证 1399

三、保证范围与保证期间 1399

(一)保证范围 1399

(二)保证期间 1399

四、追索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400

(一)保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问题 1400

(二)保证期间问题 1400

(三)企业与社会信用和司法力度问题 1401

第十二节 起诉 1401

一、含义 1401

二、法律依据 1402

三、适用范围 1402

(一)借款人有钱不还债 1403

(二)借款人存在幻想,有意拖欠贷款 1403

(三)借款人厚此薄彼 1403

(四)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 1403

(五)保证人拒不履行担保责任 1403

四、诉讼权利与义务 1403

(一)诉讼权利 1404

(二)诉讼义务 1404

五、注意事项 1404

(一)注意起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405

(二)诉讼前要考虑起诉的实际效果 1405

(三)诉讼时效问题 1405

(四)财产保全问题 1405

第十三节 贷款核销 1406

一、含义 1406

二、核销范围 1407

三、注意事项 1409

(一)掌握国家政策 1409

(二)先追索后核销 1409

(三)建立责任追查制度 1409

(四)建立核销台账 1409

【专家论坛】 1410

浅谈不良资产清收的对策 1410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化解进程中的异常行为及其对策 1413

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途径分析 1417

论银行不良资产若干解决办法 1421

【银行家说】 1424

如何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1424

分层次处置不良资产策略研究 1428

【本土探索】 1431

开拓进取探索处置不良资产新路 1431

清收不良贷款的基本经验 1434

“堡垒”是这样攻破的 1436

攻城不畏坚 1437

【国际典范】 1439

不良资产处置国际经验之比较 1439

美、日、韩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情况与启示 1453

国外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经验与启示 1457

第十四编 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与运营 1461

第一章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的背景 1461

第一节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1461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突出 1461

二、外国的资产管理公司 1462

(一)美国 1463

(二)泰国 1463

三、我国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可行性 1464

(一)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营情况 1464

(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优势 1466

第二节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和目标 1468

一、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 1468

(一)资产管理 1468

(二)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 1468

(三)资产管理公司的特点 1470

二、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 1471

(一)人员目标 1471

(二)经营目标 1474

第三节 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政策法律配套 1475

一、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立法的主要内容 1475

二、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476

第四节 资产管理公司运营中的主要问题 1478

一、道德风险 1478

(一)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道德风险 1478

(二)资产管理公司与其他单位共有的道德风险 1479

(三)其它单位的道德风险 1479

二、市场化水平较低 1479

三、人才问题 1480

(一)通常情况下的人才问题 1480

(二)我国的人才问题 1480

四、法律问题 1481

(一)面临着一定的现行法律规定与司法障碍 1481

(二)不良资产权属的法律支持问题 1481

(三)债权转移的合法性问题 1482

(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1482

五、资金问题 1482

(一)关于资产接收和处置过程中的税费问题 1482

(二)最后付款人的问题 1482

(三)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金来源不足 1483

六、环境问题 1483

第二章 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接收 1485

第一节 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接收原则 1485

一、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不良资产的范围 1485

(一)剥离范围的确定 1485

(二)剥离时点的确定 1487

二、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不良资产的条件 1489

三、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不良资产的原则 1489

(一)协商确定原则 1489

(二)总量控制原则 1490

(三)便于处置的原则 1490

(四)分次逐户剥离原则 1490

(五)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原则 1490

第二节 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收购方法 1491

一、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 1491

(一)资本金 1491

(二)收购资金 1491

(三)流动资金 1491

二、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方式 1491

(一)按合理市场价格收购 1491

(二)按面值收购 1491

(三)按固定折扣收购 1492

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程序 1492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拟剥离不良资产进行审核 1492

(二)确定不良贷款交接名单 1492

(三)核对不良贷款数额 1492

(四)签订不良贷款债权转让协议 1492

(五)发出不良贷款债权转让通知 1492

(六)办理不良贷款档案移交手续 1493

第三章 不良资产的债务重组 1494

第一节 债务重组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1494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1494

二、不良资产债务重组的原则 1495

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操作程序 1496

一、对企业首先进行资产债务清理和财务分析 1496

(一)清理企业资产和债务 1496

(二)分析企业资金平衡关系 1496

(三)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1496

(四)分析企业获利能力 1496

(五)分析企业资金结构 1496

(六)分析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企业宏观经济效益 1497

(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1497

二、与企业就债务重组进行洽商 1497

三、撰写债务重组方案 1497

四、签订债务重组合同 1498

五、合同的实施 1498

(一)对欠债企业提出和确认托整要求 1498

(二)重组企业债务 1498

(三)寻求优势企业兼并或新的投资者收购 1499

第三节 债务重组的主要做法及注意事项 1499

一、债务重组的主要做法 1499

(一)按债务人未来可能清偿能力的大小分 1499

(二)按对债权的处置方式分 1499

(三)按对债务的处置方式分 1500

二、债务重组的注意事项 1503

第四章 不良资产的拍卖 1506

第一节 资产管理公司实施拍卖的操作程序 1506

一、拍卖的特点 1506

(一)公开、公平、公正 1506

(二)拍卖活动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507

(三)拍卖必须通过拍卖行进行 1507

二、拍卖当事人 1507

(一)拍卖人 1507

(二)委托人 1508

(三)买受人 1509

(四)竞买人 1509

三、资产管理公司实施拍卖的操作程序 1509

(一)确定拍卖标的 1509

(二)拍卖委托 1509

(三)拍卖公告与展示 1510

(四)拍卖的实施 1511

第二节 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的拍卖 1512

第三节 资产管理公司对实物资产的拍卖 1514

一、资产管理公司拍卖实物资产的限制条件 1514

二、案例分析 1514

第五章 不良资产的租赁与分包 1516

第一节 资产管理公司租赁的实施过程 1516

一、租赁的含义 1516

二、租赁的种类 1516

(一)融资租赁 1516

(二)经营租赁 1517

三、企业租赁经营的特征 1517

四、企业租赁经营的主要形式 1518

(一)个人承租 1518

(二)合伙承租 1518

(三)全员承租 1518

(四)企业承租 1519

(五)入股承租 1519

五、资产管理公司租赁的实施过程 1519

(一)选择租赁资产 1519

(二)风险抵押 1519

(三)计算租金 1520

(四)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承租人 1521

(五)租赁合同的签订 1522

(六)租期终了后租赁资产的处置 1523

第二节 资产管理公司分包业务的操作 1523

一、不良资产分包的含义及意义 1524

(一)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化解不良资产 1524

(二)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手段灵活多样的优点 1524

(三)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 1524

二、不良资产分包业务的基本原则 1524

(一)法律契约原则 1525

(二)忠实责任原则 1525

(三)审慎管理原则 1525

(四)经济效益原则 1525

三、资产管理公司分包业务的操作程序 1525

(一)分包资产的选择与定价 1525

(二)分包人的选择及其权利与义务 1526

(三)分包业务的基本程序 1527

(四)分包业务的后续处理工作 1527

第六章 不良资产的置换与出售 1529

第一节 不良资产置换 1529

一、资产置换的概念 1529

二、资产置换的作用 1529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1529

(二)实现规模经济 1530

第二节 不良资产的出售 1530

一、资产出售的概念、特征 1530

二、不良资产出售过程中的困难 1531

(一)需求水平低 1531

(二)市场技术创新较晚 1531

(三)不良资产的价值难以明确 1531

三、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 1531

(一)评估重点应是企业整体价值评估 1532

(二)充分考虑影响不良资产价值的因素 1532

(三)评估方法的选择 1533

四、不良资产的的出售方式 1534

(一)按对出售对象的处理方式划分 1534

(二)按参与出售的主体划分 1535

五、不良资产的多样化出售 1535

第七章 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破产清偿及法律追偿的措施 1537

第一节 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破产清偿的程序与方式 1537

一、破产的内含与特征 1537

二、破产的程序和方式 1538

(一)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1538

(二)债权申报 1540

(三)债权人会议 1540

(四)和解和整顿 1541

(五)破产宣告 1542

(六)破产清算 1542

第二节 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法律追偿的手段 1544

一、法律追偿的含义 1544

二、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法律追偿的手段 1545

(一)行使抵押权 1545

(二)行使质押权 1546

(三)起诉 1548

【专家论坛】 1550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与发展的思考 1550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1555

不良资产处置中四方合作方式研究 1558

金融法律适用问题 1562

【银行家说】 1564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与中国AMC处置不良资产战略 156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运作分析 1568

加快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1573

【本土探索】 1577

运用债务重组化解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有关问题探析 1577

组建AMC解决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的有效性分析 1581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五大难题 1583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不良金融资产租赁创新纪实 1587

以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 1588

【国际典范】 1589

日本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和做法 1589

美国的不良资产多样化出售 1593

第十五编 债转股的理论与实践 1599

第一章 债转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599

第一节 债转股的国际经验借鉴 1599

一、不同债转股的目的决定着不同的债转股方式 1600

(一)可转换型债转股 1600

(二)破产型债转股 1600

(三)收益型债转股 1600

(四)政策型债转股 1601

二、国际上债转股的实践经验 1601

(一)美国的债转股 1601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拉丁美洲国家的债转股 1601

(三)东欧及前苏联等体制转轨国家的债转股 1603

(四)1998年以来东南亚国家的债转股 1604

第二节 我国债转股的特定含义和目的 1605

一、债转股的概念 1605

二、我国债转股的特定含义 1605

(一)银行债权不能直接转为股权 1606

(二)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可直接转为股权 1606

(三)银行债权经债转债后再由新债权人实施债转股 1606

(四)转股债权是从国有银行转让而来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债权 1606

(五)债转股的股权是资产管理公司代表国家持有股份 1606

(六)债转股对于企业来说实质是债务转资本 1607

(七)债转股的三层基本含义 1607

三、我国债转股的主要目的 1607

(一)为国有企业减债增资 1607

(二)扭转部分国有企业财务亏损 1607

(三)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 1608

(四)从观念上认清债转股的真正目的 1609

(五)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不良资产的回收率 1609

(六)推动国有企业的解困进程,盘活国企资产 1610

第三节 我国债转股的功能与作用 1611

一、债转股的功能定位 1611

(一)国有企业高负债导致亏损的质疑 1611

(二)关于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 1616

(三)债转股的功能定位 1616

二、债转股作用 1616

(一)化解金融风险,加快银行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1617

(二)推动国有企业的解困进程 1618

(三)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强化企业治理结构 1618

(四)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 1618

(五)社会震动小,容易得到各方支持 1618

三、债转股的意义 1618

(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造和公司法 1618

(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募集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 1619

(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利于增强国有资产的流动性 1619

(四)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619

(五)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证券市场活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619

第四节 我国债转股的可行性分析及其风险 1620

一、债转股的可行性分析 1620

二、债转股的条件 1621

三、债转股存在的风险 1622

(一)道德风险 1622

(二)政府选择风险 1623

(三)利息损失风险 1623

(四)定价风险 1623

(五)企业经营风险 1623

(六)证券市场风险 1624

(七)财政风险 1624

第二章 我国债转股有关的法律问题 1626

第一节 债转股的法律依据 1626

一、《关于实施债转股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要点 1626

(一)实施债转股的目的和原则 1626

(二)选择企业的范围 1626

(三)债转股企业的选择条件 1627

(四)实施债转股的程序 1627

(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债转股企业的关系 1627

二、《关于债转股企业规范操作和强化管理的通知》的内容 1627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债转股工作 1627

(二)规范操作,加快债转股工作进度 1628

(三)实施债转股企业要切实做好工作,落实扭亏脱困责任 1628

(四)加快实施债转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628

(五)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及审计工作 1629

(六)各地经贸委要积极落实配套政策和措施 1629

(七)加强对债转股企业的监督管理 162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7号)《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主要内容 1629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及经营目标 1630

(二)公司的设立和业务范围 1630

(三)收购不良贷款的范围,额度及资本来源 1630

(四)债权转股权 1631

(五)公司的经营和管理 1631

(六)公司的终止和清算 1632

四、关于债转股企业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规定 1632

五、与债转股政策配套的税务政策 1633

第二节 债转股的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1633

一、债转股的法律含义 1634

(一)权利的性质不同 1634

(二)权利的内容不同 1634

(三)承担的风险不同 1634

(四)清算的受偿顺序不同 1634

二、债权出资的合法性问题 1635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及与现有法律的冲突问题 1636

四、对特定企业债转股申请的法律审查 1636

(一)各个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1636

(二)法人主体资格 1637

(三)关联关系 1637

(四)对外担保和法律纠纷 1637

(五)企业章程 1637

(六)正在和可能发生的企业重组 1637

(七)职工安置、社会保障情况 1637

五、债转股的一般法律要求 1637

第三节 债转股的法律操作 1638

一、债权转移 1638

(一)债权转移的合法性 1638

(二)不良债权收购价格和若干债权银行之间的关系 1638

(三)债权转让合同的有关条款 1639

二、股权转换 1640

(一)确定目标企业的重组方案 1640

(二)修改公司章程 1640

(三)债权转股权的转换比例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外投资能力的限制 1641

(四)担保贷款中担保的建议 1642

(五)债权转股权协议 1642

三、股权实现或退出 1642

(一)股权回购 1642

(二)股权转化 1643

第三章 与债转股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1644

第一节 债转股的决策体系 1644

一、债转股的决策体系 1644

(一)国家经贸委选择债转股的决策体系 1644

(二)资产管理公司选择债转股企业的决策体系 1644

二、债转股过程中的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1644

(一)国家经贸委的职责 1644

(二)财政部的职责 1645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1645

(四)中国证监会的职责 1645

(五)当地政府的职责 1645

(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 1645

三、改组为有限责任股份公司的运作程序 1646

(一)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程序 1646

第二节 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过程中的用途及其与企业的关系 1647

第三节 政策在债转股过程中的作用 1648

第四节 防止债转股过程中逃废债的可能 1649

一、债转股实践中确实出现了废债的倾向及可能 1649

(一)“跑部转债”及相关现象说明了什么 1649

(二)债转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化解不良债权的堆积”,而不是单纯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 1650

二、正确剥离债权,防范逃废债风险 1651

(一)债转股企业的基本条件和范围 1651

(二)明确不应当实施债转股的企业 1652

三、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才能避免大规模废债的可能 1652

第四章 我国债转股的实际操作 1654

第一节 我国债转股的特色 1654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不同 1654

二、不良贷款涉及的对象不同 1654

三、债务关系的复杂程度不同 1654

四、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成熟度不同 1655

五、债权的市场定价转让机制未建立起来 1655

六、国家财政将成为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最终承担者 1655

第二节 我国债转股的选择范围和条件 1656

一、债转股企业的选择 1656

(一)选择债转股企业的范围 1656

(二)选择债转股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1656

(三)国家经贸委选择债转股企业 1657

二、我国债转股的条件 1657

(一)债转股的三个过程 1657

(二)债转股的条件 1658

第三节 债转股的途径与程序 1659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 1659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范围 1659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条件 1659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方式 1660

(四)不良资产剥离价格 1660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权的转移步骤 1661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审核和确认 1661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转移步骤 1662

第四节 债转股的政策配套措施 1663

一、债转股的原则 1663

(一)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该是效益不好的企业 1663

(二)寻找适当的渠道转让银行的股权 1664

(三)银行必须熟悉企业所在的行业 1664

(四)对整个债转股的规模应该有一个控制 1664

二、债转股顺利进行所需的政策搭配 1664

(一)在制度上保证债转股是“仅此一次” 1664

(二)要强调继续深化国企改革 1665

(三)法律配套 1665

第五章 债转股的宏观效应分析 1666

第一节 债转股在经济新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666

一、有利于盘活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666

二、有利于国有企业转亏脱困 1666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1666

四、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1667

五、有利于开拓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的新局面 1667

第二节 债转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668

一、容易给宏观经济带来冲击 1668

二、容易给企业带来冲击 1668

第三节 债转股对社会信用的影响 1669

一、债权人合法权益缺乏法律保障,受到损害 1669

二、银行抵押法权遭无视和侵犯 1669

三、逃废银行债已成企业“重生”的“活”路,债权债务关系混乱 1669

第四节 债转股要求规范的政府行为 1670

一、国家必须下决心一次性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1670

二、理顺财政银行关系 1670

三、国家对不良债权债务的大规模处理要有统筹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 1671

四、从以上判断出发,政府对债转股对象的选择标准不同于债权人的选择标准 1671

五、政府行为——债转股成功实施的前提 1671

【专家论坛】 1672

债转股透析 1672

债权转股权问题研究 1675

债转股及其银企双赢目标的实现 1677

【银行家说】 1679

从债转股到股变现 1679

加快解决债转股资产的新思路 1681

【本土探索】 1683

中国企业债转股问题研究 1683

债转股与企业运行规范的冲突与对策 1686

【国际典范】 1690

转轨经济国家的债转股实践 1690

债权转股权问题研究 1692

第十六编 不良资产证券化 1696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在全球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1696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实质与意义 1696

一、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1696

二、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应收账款 1698

(一)应收账款买断业务(也称保险业务)及商业票据贴现业务 1698

(二)资产证券化 1698

(三)资产支持借款 1699

三、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1699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全球发展 1700

一、融资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 1700

二、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特点 1700

三、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1701

第三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我国银行业的现实选择 1702

一、提高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性 1702

二、增强各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 1703

三、减少资金来源的约束 1704

(一)减少银行资金来源约束 1704

(二)减少企业的资金约束 1705

(三)解决住房金融市场的资金约束问题 1705

四、分散经营风险 1706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概念 1706

(二)资产证券化分散银行风险实例 1707

五、化解不良资产 1708

第二章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1710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1710

二、资产证券化的对象 1711

(一)理想资产具有特征 1711

(二)不利于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属性 1711

(三)发达国家的证券化资产 1711

三、资产证券化的运作主体 1711

(一)发动主体 1711

(二)特设主体 1711

(三)代发行主体 1712

(四)担保主体 1712

(五)资信评级主体 1712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 1712

(一)发起人 1712

(二)服务人 1712

(三)发行人 1713

(四)投资银行 1714

(五)信用增级机构 1714

(六)信用评级机构 1714

(七)受托人 1715

(八)投资者 1715

第二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程序 1715

一、发起人(银行)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剥离贷款 1715

二、发起人(银行)向SPV出售贷款组合 1715

三、完善证券化结构,进行内部评级 1716

四、信用增级 1716

五、进行证券发行评级 1716

六、确定证券发行条件,安排证券销售 1716

七、SPV获取证券发行吸入,向贷款出售,银行支付购买价款 1716

八、资产支持证券进入二级市场 1716

九、积累现金流对资产池实施投资管理 1717

十、到期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对剩余现金进行最终分配 1717

第三章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 1718

第一节 资产证券的几个约束条件 1718

一、金融资产的约束 1718

二、市场主体的约束 1719

三、制度约束 1720

四、企业证券市场约束 1721

(一)市场规模有待扩张 1721

(二)流动性不足 1722

(三)利率尚未市场化 1722

(四)信息披露失真 1722

五、风险利率 1723

(一)提前偿付风险 1723

(二)流动性风险 1723

(三)定价风险 1723

(四)结构风险 1723

六、人才约束 1724

第二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1724

一、证券化资产选择 1724

(一)贷款 1724

(二)应收账款 1724

(三)租赁 1724

(四)收费 1724

(五)保险 1724

(六)自然资源 1724

(七)各种有价证券组合 1725

二、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725

(一)持有抵押贷款的收益 1725

(二)证券化减少了管理成本 1725

(三)持续证券化带来的收益 1726

(四)证券化的其他收入 1726

三、住房贷款证券化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 1726

(一)确定发起人资格 1726

(二)成立适当的SPV 1727

(三)成立政府抵押贷款担保机构 1727

(四)培育机构投资者 1728

(五)建立抵押证券二级市场 1729

(六)大力完善法规建设和加强部门协调 1730

(七)制定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 1730

第三节 工商企业贷款证券化 1730

一、企业贷款 1730

(一)短期贷款 1731

(二)中长期贷款 1731

二、企业贷款证券化效益分析 1731

(一)强化退出机制 1731

(二)增加流动性 1732

(三)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1733

三、工商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原则 1733

(一)证券化必须符合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 1733

(二)证券化必须正确处理银企关系 1733

(三)证券化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1734

第四节 项目贷款证券化 1735

一、项目贷款证券化概述 1735

(一)项目融资的特征 1735

(二)项目融资结构 1736

(三)项目融资的信用保证机构 1737

(四)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1738

二、项目贷款证券化 1739

(一)项目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 1739

(二)银行对证券化资产的选择及其定价 1741

(三)项目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 1742

(四)我国项目融资离岸证券化模式 1744

三、项目抵押贷款证券化运行机制 1745

(一)项目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性质与作用 1745

(二)项目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1745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 1747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设计 1747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1747

(一)商业银行的逐步独立化 1747

(二)利率逐步合理化、市场化 1747

(三)国企逐步规范化 1748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1748

(一)若证券化中发行的证券是股票,则是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思路 1748

(二)若证券化中发行的证券是债务,则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思路 1748

第二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1749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公司的设立问题 1749

二、不良资产债券的财政担保问题 1749

三、不良资产支持债券的利率确定 1750

四、如何确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出售时的折扣问题 1750

(一)事前进行估算,即事先确定不良资产出售的折扣率 1751

(二)协商定价法 1751

(三)市场拍卖法 1751

五、不良资产债券 1751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技术与制度保障 1752

一、技术保障 1752

(一)现金流的重组 1752

(二)破产隔离 1752

(三)真实出售 1753

(四)信用评级 1754

(五)信用增级 1754

二、制度保障 1755

(一)做好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工作 1755

(二)加速培养和打造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 1755

(三)建立积极的政府支持和鼓励机制 1755

(四)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 1755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1756

【专家论坛】 1757

关于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1757

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1760

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1765

【本土探索】 1768

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看中国突破模式的选择 1768

资产证券化——从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开始尝试 1774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资产管理 1777

【国际典范】 1780

中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比分析 1780

韩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国际证券化案例分析 1784

第十七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操作设计 1786

第一章 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操作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86

第一节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操作实务 1786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金融工具 1786

二、住房按揭担保债券运行机制 1787

(一)MBS的发行主体 1787

(二)MBS的结构设计 1787

(三)MBS证券化的具体程序 1788

三、抵押担保债券的运行机制 1789

(一)CMO的特征 1789

(二)决定CMO结构设计的因素 1789

(三)CMO结构设计与收益比较 1790

(四)CMO的发行方式 1791

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模式 1791

第二节 英国住房抵押有限公司证券化操作实务 1792

一、选择和确定资产证券化的专业人员 1792

(一)主承销商 1792

(二)担保人 1792

(三)付款服务人 1792

二、债券发行设计 1792

(一)信用增级 1792

(二)债券清偿机制 1793

(三)债券结构 1793

三、时机选择 1794

第三节 香港按揭证券公司证券化操作实务 1794

一、香港按揭证券公司(HKMC)情况介绍 1794

二、HKMC的业务回顾 1795

(一)债务债券发行业绩 1795

(二)推出按揭保险计划(即MIP计划) 1795

(三)创设MBS 1795

(四)HKMC按揭贷款组合的质量 1795

三、MBS的结构设计 1796

(一)一次性交换和持有结构 1796

(二)多次发行结构 1796

四、MBS计划的主要特点 1797

(一)背对背结构 1797

(二)按揭收入的过手 1797

(三)HKMC提供偿付担保 1797

(四)没有其他信用增级方式 1797

(五)此外,MBS计划还有两个特点,即以港币发行和不需要信用评级 1797

五、MBS对银行的好处 1797

(一)容易满足金融监管的要求 1797

(二)获取服务费收入 1797

(三)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风险 1797

(四)获得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1797

六、MBS发行的参与方 1798

(一)发行人 1798

(二)担保方 1798

(三)发起人或贷款组合的卖方 1798

(四)总服务人 1798

(五)交易管理者 1798

(六)债券受托人 1798

(七)担保权益受托人 1798

(八)股票受托人 1799

(九)支付代理人 1799

(十)提供公司服务商 1799

(十一)审计师 1799

(十二)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 1799

七、HKMC的担保内容及担保费的计算原则 1799

(一)HKMC的担保内容 1799

(二)HKMC担保费的计算原则 1799

八、香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1799

第四节 国外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 1800

一、房地产抵押贷款 1800

(一)住房低押贷款市场 1800

(二)抵押支持证券 1800

二、值得借鉴的证券化经验 1803

三、香港住房抵押贷款的成功经验 1804

(一)完全的市场机制 1804

(二)严密的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1804

(三)健全的法制 1804

(四)先进的业务处理手段 1804

(五)全方位的业务营销 1804

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 1805

五、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基本成熟 1805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 1805

(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 1806

六、我国宜采取担保融资方式进行证券化 1807

第二章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操作设计 1808

第一节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1808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背景 1808

二、住房抵押贷款及其特征 1809

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和作用 1810

(一)内涵 1810

(二)作用 1810

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目标取向 1810

第二节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主体设计与结构设计 1811

一、主体设计 1811

(一)特设交易机构(SPV)的构造 1811

(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其他市场主体 1813

二、结构设计 1815

(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业务流程 1815

(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证券设计 1815

(三)住房抵押贷款组合的标准 1817

第三节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1818

一、住房抵押贷款抵押权转让问题 1818

(一)抵押权转让 1818

(二)抵押权转让操作处理 1819

二、住房抵押证券信用增级问题 1819

(一)破产隔离 1819

(二)优先证券/次级证券结构 1819

(三)信用担保 1820

(四)保险公司签发保险单 1820

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资信评级问题 1820

(一)选择评级机构的基本标准 1820

(二)建立我国权威的评级机构 1820

(三)评级追踪与调整 1821

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税收问题 1821

(一)商业银行出售住房抵押贷款的税务问题 1821

(二)SPV所涉及的税务问题 1821

(三)投资者所涉及的税务问题 1821

五、住房抵押证券的利率确定问题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