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3
犯罪学概述 3
第一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犯罪学的特性与功用 8
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13
犯罪学简史 20
第一节 西方犯罪学简史 20
第二节 中国犯罪学简史 47
第一编 犯罪现象 53
第一章 犯罪现象 53
第一节 概述 53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类型 59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状况 63
第二章 犯罪行为 74
第一节 概述 74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 76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 81
第三章 犯罪人 89
第一节 概述 89
第二节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90
第三节 犯罪人的类型 96
第四节 犯罪人的实证研究 97
第四章 被害人 100
第一节 概述 101
第二节 被害人的类型 105
第三节 被害现象 115
第四节 被害原因: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 121
第五节 被害预测、被害调查与被害预防 127
第六节 被害赔偿与被害测定 130
第二编 犯罪原因 135
第五章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罪因结构 138
第六章 犯罪的自然原因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第二节 时间与犯罪 150
第三节 地理与犯罪 155
第七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 163
第一节 概述 163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165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173
第四节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 177
第八章 犯罪的文化原因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 193
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 204
第九章 犯罪的个体原因 211
第一节 概述 211
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 216
第三节 犯罪心理原因:非观念层面 227
第四节 犯罪心理原因:观念层面 238
第三编 犯罪预防 249
第十章 犯罪预防的一般原理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51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 253
第四节 综合治理:中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 256
第十一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267
第一节 概述 267
第二节 社会预防的功能 268
第三节 宏观社会预防 270
第四节 微观社会预防 280
第十二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 283
第一节 概述 283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 286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 288
第四节 变态人格的矫治 292
第十三章 犯罪的治安预防 294
第一节 概述 294
第二节 重点人员控制 297
第三节 重要场所控制 302
第四节 特殊行业控制 304
第五节 犯罪的宏观控制 307
第六节 犯罪的技术预防 309
第七节 实施犯罪治安预防应当注意的问题 317
第十四章 犯罪的刑罚预防 320
第一节 概述 320
第二节 刑罚预防的实现方式 324
第三节 对犯罪人的矫治 330
第四节 对犯罪人的社区矫正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