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1
语文:语言和文化——访山东师范大学曹明海教授 1
语文教育: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者,母语规范化的责任承担者——访当代作家、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 8
重视语文教育 促进教学改革——访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 12
正确把握语文概念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访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 16
走进文本,积累知识,重视朗读——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特级教师陈钟樑先生 24
新课标 高考试题 语文教材——访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先生 30
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语文教学——访南京大学丁帆教授 34
文学创作靠积累感悟 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访文学评论家、山西省作协副主席段崇轩先生 39
关注人文教育 提高语文素养——访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 43
运用信息技术 描绘新课改蓝图——访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先生 47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语文——访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顾振彪先生 52
语文教材既要守正又要出新——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先生 57
倡导经典阅读 重视母语教育——访文艺理论家何满子先生 61
先记叙后议论 还语文以自然——访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 64
教书是育人的艺术 读书是作文的根本——访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 69
谈语文教学必须从孔夫子谈起——访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 74
解决文本解读问题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访福建师范大学赖瑞云教授 78
遵循教学规律 提高语文素养——访南京大学李开教授 84
规范语言文字,促进语文教育改革——访语言学家李行健先生 88
改革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访特级教师李元昌先生 93
强调人文性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访北京大学林焘教授 100
语文要与生活相结合——访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 104
重视文言文教学 关注书法和口语练习——访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 107
领会课标精神 深化教学改革——访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陆志平处长 111
淡化语法和汉语拼音教学是非理性的——访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 116
选文需传统经典 教学重潜移默化——访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 119
大量阅读育素养 古典文学是根基——访当代作家莫言先生 125
明确课程理念 解决实际问题——访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 129
更新教育理念 深化语文改革——访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 134
出新基础是守正 写作应具六个“有”——访南京大学裴显生教授 145
分析研究新课标 准确稳步抓落实——访曲阜师范大学钱加清教授 150
从中学实际出发 多读多写是基本——访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 157
质疑工具人文 纵谈语文素养——访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 160
现代人要学习现代语文——访首都师范大学饶杰腾教授 167
实施新课程理念师生一起学语文——访《语文教学通讯》主编桑建中先生 170
总结古代语文教学经验 促进现代语文教学发展——访曲阜师范大学单承彬教授 174
语文教师要敢于讲情感,讲人生——访山东师范大学宋遂良教授 179
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语文素养——访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 183
语文教改的方向是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访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 187
从文本阅读上下工夫 努力提高写作水平——访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 190
教材编写、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访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 199
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访对外汉语研究专家汪惠迪先生 203
重视学生实际 加强教学引导——访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王大绩先生 207
从语文教学角度谈鲁迅的作品——访鲁迅研究专家王景山先生 212
吸收传统教育精髓 正确贯彻课标精神——访南京十三中校长、特级教师王军先生 215
拼音、文言文及写作教学——访语言学家王均先生 221
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访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 224
教师视野需开阔 学生学习重自主——访吉林省教育学院王鹏伟教授 230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力戒教学虚浮之风——访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 235
掌握语言工具 承继文化传统——访南京大学王希杰教授 240
语文教学应“课内引导,课外拓展”——访特级教师魏伯河先生 245
要守住我们的根,把课改“当日子过”——访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先生 249
关注语文核心 规范教学改革——访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 255
搞好课堂教学 培养教学新秀——访山东省教研室特级教师吴心田先生 259
工具与人文有效结合 古代与现代合理配置——访北京大学谢冕教授 266
当代语文,人文先行——访文学评论家谢泳先生 269
辩证看待鲁迅作品 正确引导低龄写作——访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教授 273
健全人文教育 重视语文功底——访南京师范大学杨洪承教授 276
宽松·自然·平淡——访当代作家叶兆言先生 281
教师要有“主心骨” 教学真谛在育人——访特级教师于漪先生 285
语文素养·审美教育·文化传承——访山东大学美学专家曾繁仁教授 291
潜移默化统一工具人文 端正认识回归语文本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张定远先生 295
工具性是渠道 人文性为目的——访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教授 299
语文教育,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访曲阜师范大学张稔穰教授 302
文学,使人类避免自毁的命运——访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先生 306
屏弃急功近利 承继传统精华——访特级教师赵大鹏先生 310
备课需要“备学生” 作文应写“绿色文”——访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先生 315
破除八股 加强阅读——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园教授 318
接受古典文学滋润 养成热爱读书习惯——访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 322
语文学习靠积累、靠实践、靠自学——访语文教育家周正逵先生 327
语文科学性不容忽视 学生思维力着力培养——访国家级名师朱德发教授 332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