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互动 1
第一节 对“经济社会学”的各种界定 1
第二节 作为知识集成的学科及其边界的模糊性 4
第三节 经济学和社会学关系简史 5
第四节 经济学和社会学互动中的几种重要的研究策略 14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和集成策略 15
第六节 全书结构 17
第一章 若干基本概念 20
第一节 资源稀缺性 20
第二节 行为假定 21
第三节 制度 28
第四节 组织 33
第五节 社会均衡 34
第二章 市场运行机制:简单的供求模型 39
第一节 需求—供给原理和均衡价格理论 40
第二节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44
第三节 价格是一种社会合约 45
第四节 均衡价格与价格干预政策 47
第三章 供求模型的假定和社会学因素的介入 53
第一节 制度与价格反应 53
第二节 社会地位的影响及价格作为社会地位的标志 58
第三节 人际关系网络与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机制 63
第四章 社会互动下的市场需求 70
第一节 个人需求与他人的影响 70
第二节 从众行为与需求 72
第三节 从众行为介入下的需求扩展过程 77
第四节 关键环节上的群体规模 87
第五节 需求的从众效应与供给方的分化 93
第六节 求异与需求 95
第五章 受他人影响的消费者行为 102
第一节 受他人影响的个人偏好 102
第二节 预算约束和消费者选择 110
第三节 消费者选择与需求曲线 115
第六章 社会互动下的市场供给 122
第一节 供给的创新 122
第二节 模仿行为与市场供给 128
第三节 厂商的供给博弈 138
第四节 进一步的讨论:厂商间的互动与稳定市场的形成 145
第七章 厂商目标和成本 148
第一节 单一利润目标假定及最大化决策 148
第二节 厂商行为的双重目标:利润与关系净收益 153
第三节 成本的主体性和社会性 159
第四节 厂商的物质转化成本和社会认可成本 162
第五节 选择机会集和机会成本 169
第六节 受制度因素影响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区分 174
第八章 厂商组织中的绝对收益激励和相对地位激励 177
第一节 工资—劳动模型中的激励和相对地位的士气研究 178
第二节 相对地位激励的双重作用 180
第三节 晋升激励分析 183
第四节 其他治理制度分析 190
第九章 信息的隔离、依赖与市场交易 194
第一节 情境定义和自我实现预言 194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199
第三节 信号理论 203
第四节 信息获取渠道与信息质量 206
第十章 交易中的信任 215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 216
第二节 什么是信任 217
第三节 信任给予和风险 224
第四节 信任接受 231
第五节 制度变迁和信任 233
第十一章 市场中的地位 236
第一节 交易中的谈判地位 236
第二节 市场势力 247
第三节 “地位”信号 254
第四节 竞争地位与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 256
第五节 地位差异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260
第十二章 交易中的社会歧视 263
第一节 作为一种偏好的歧视 263
第二节 作为群体规范的歧视 270
第三节 社会群体间的歧视 273
第四节 作为社会指示器的“统计歧视” 275
第五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对“农民工”的三种歧视 275
第十三章 组织形式及选择 283
第一节 交易成本与不同组织形式的替代选择 284
第二节 交易特征、交易成本和组织形式 290
第三节 合约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 294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及选择 298
第五节 人际关系网建构中的优化选择 304
第十四章 经济资源的占有与制度的社会建构 311
第一节 占有与产权 311
第二节 怎样描述产权或资源占有状态 320
第三节 制度建构的方式及成本 329
第四节 个人偏好汇总问题 335
第十五章 制度变迁 340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源泉 340
第二节 集体行动与搭便车问题 345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帕累托改进和非帕累托改进 354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359
第五节 制度变迁的路径 363
参考文献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