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背景 2
一、互联网的破茧与起飞 2
二、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发展状况 4
第二节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8
一、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点 9
二、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理论观 19
第三节 网络心理的理论观 28
一、关于上网 28
二、关于网络人际沟通 32
三、关于“网络成瘾” 37
四、关于网上偏差行为 40
第二章 青少年上网与其自我中心思维 43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44
一、自我中心思维可影响青少年的上网行为 44
二、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思维独树一帜 45
三、分离一个体化让青少年迈向独立 47
四、自我中心思维助分离一个体化顺水行舟 49
五、研究方法 49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52
一、青少年的假想观众更易促发网络成瘾 52
二、分离一个体化可对网络成瘾推波助澜 54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57
一、研究结论 57
二、对策建议 58
三、问题展望 59
第三章 青少年上网与其学习适应性 61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62
一、学习生活伴随互联网乃必然趋势 62
二、学习适应性可促进学习及心理健康 63
三、互联网使用与学习适应性关系并非单纯 64
四、研究方法 65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67
一、上网历史不短上网娱乐较突出 67
二、上网未对学习适应性产生明显影响 70
三、网络成瘾者学习适应性存在缺陷 71
四、网龄长及成瘾者学习适应性受损 72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74
一、研究结论 74
二、对策建议 74
三、问题展望 75
第四章 青少年上网与其自我的发展 77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78
一、互联网是青少年表现自我的新舞台 78
二、互联网的特点让虚拟自我如鱼得水 79
三、人格特点虽有异虚拟自我却趋同 81
四、网络交往中的自我表现有谋有略 82
五、网络交往对自我认同利弊两可 83
六、研究方法 84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87
一、青少年的虚拟自我聚焦于心理状态 87
二、热衷虚拟自我的青少年易坠网络成瘾 89
三、青少年网络交往中自我表现策略特点鲜明 91
四、网络老手的自我表现策略运用自如 93
五、面对陌生人的自我表现策略更显心机 95
六、自我认同完成者的自我表现策略更张扬 96
七、自我认同完成有助于抑制“网络成瘾” 97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98
一、研究结论 98
二、对策建议 99
三、问题展望 100
第五章 青少年上网与其依恋关系 101
第一节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102
一、互联网恐成青少年的又一依恋对象 102
二、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异曲同工 103
三、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可相得益彰 105
四、互联网在满足依恋上或越俎代庖 106
五、研究方法 107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109
一、母子疏离可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109
二、父子疏离可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111
三、同伴疏离可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112
四、男生网恋超女生年级高低无分别 114
五、网恋倾向受制母子依恋及同伴依恋 115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117
一、研究结论 117
二、对策建议 117
三、问题展望 118
第六章 青少年上网与其心理性别 121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122
一、先天生就男女身虚拟世界或可变 122
二、心理性别定型过程始于婴幼儿期 123
三、心理性别定型在青少年期尘埃落定 124
四、心理性别定型路上有人“另辟蹊径” 126
五、研究方法 127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127
一、男性化青少年对竞技游戏情有独钟 127
二、男性化青少年更热衷在网游中交友 129
三、男性化青少年排斥在网游中扮女性 130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132
一、研究结论 132
二、对策建议 132
三、问题展望 133
第七章 青少年上网与其心理健康问题 135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136
一、互联网的普及是福是祸引人关注 136
二、青少年上网恐致某些心理健康问题 137
三、暴力网络游戏或是攻击性的催化剂 138
四、暴力网络游戏可致青少年麻木不仁 139
五、研究方法 141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143
一、青少年上网与否并不影响心理健康 143
二、网络成瘾者难免心理健康问题之扰 144
三、逗留网络时间越长,心理健康问题越重 145
四、男生更喜暴力游戏,不同年级相差无几 146
五、网络游戏不分暴力均可催生身体攻击 147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149
一、研究结论 149
二、对策建议 149
三、问题展望 150
第八章 青少年的网上亲社会行为 151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152
一、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社会同样需要道德 152
二、网上亲社会行为与现实相比形异而神似 153
三、网上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自成一格 155
四、网络道德的表现自主开放且多元 156
五、网络道德或可决定网上亲社会行为 158
六、研究方法 159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161
一、青少年网上亲社会行为表现令人欣慰 161
二、网上亲社会行为随年级递增而衰减 162
三、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积极向上未堕落 164
四、网络道德可促进网上亲社会行为 165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166
一、研究结论 166
二、对策建议 166
三、问题展望 167
第九章 青少年的网上偏差行为 169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170
一、虚拟世界已是偏差行为表现的新天地 170
二、网上偏差行为的界定暂无共识 171
三、网上偏差行为形形色色花样翻新 172
四、网络道德或为偏差行为的止泄阀 175
五、研究方法 176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178
一、网上偏差行为聚焦过激、色情与欺骗 178
二、网上网下多种因素促发网上偏差行为 179
三、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仅露端倪 181
四、男生网上偏差行为明显超女生 182
五、网上过激行为随年级增长而衰减 183
六、积极的网络道德可阻网上偏差行为 184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186
一、研究结论 186
二、对策建议 186
三、问题展望 187
第十章 青少年的网上音乐使用 189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190
一、网上音乐青少年情有独钟 190
二、网上音乐经济快捷又丰富 191
三、网上音乐使用更能调节情绪 192
四、诸多因素影响网上音乐使用 193
五、研究方法 194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196
一、青少年网上音乐使用首推音乐欣赏 196
二、网上音乐使用无关男女但长幼不同 197
三、人格不同,网上音乐使用和孤独感也不同 199
四、网上音乐使用可调节人格和孤独感的关系 200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203
一、研究结论 203
二、对策建议 203
三、问题展望 204
第十一章 青少年的网上购物意向 205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206
一、虚拟世界中的购物消费方兴未艾 206
二、网上购物意向有赖网店产品及服务 207
三、网上购物意向亦受消费者特征影响 207
四、信任及风险知觉对网上购物举足轻重 209
五、网上购物意向与主观规范关系紧密 210
六、研究方法 211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213
一、曾经网上购物的青少年会“得寸进尺” 213
二、风险知觉与主观规范的影响背道而驰 215
三、金融风险与心理社会风险共阻网上购物 216
四、产品种类对主观规范、风险知觉的影响 218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219
一、研究结论 219
二、对策建议 219
三、问题展望 220
第十二章 青少年的互联网信息焦虑 221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222
一、包罗万象的互联网信息可致人如坠烟云 222
二、互联网信息焦虑可谓信息焦虑的加强版 223
三、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可舒缓互联网信息焦虑 224
四、研究方法 225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227
一、青少年互联网信息焦虑总体体验适中 227
二、高中生互联网信息焦虑“力压”初中生 229
三、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与信息焦虑此消彼长 230
四、混合式搜索策略可减少互联网信息焦虑 231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233
一、研究结论 233
二、对策建议 234
三、问题展望 234
第十三章 青少年的互联网服务偏好 237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238
一、虚拟世界中社交娱乐信息服务任人挑选 238
二、外向性神经质人格与网上社交关系密切 239
三、网上娱乐及信息服务使用也显人格变奏 240
四、网上社会支持看似无形却有特殊益处 241
五、研究方法 242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243
一、网上社交女生更爱且随年级而增加 243
二、外向性神经质青少年钟情网上社交 244
三、社会支持善利用,网上娱乐靠边站 246
四、互联网信息服务偏好随年级而增加 247
五、开放性人格的青少年更爱信息服务 248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250
一、研究结论 250
二、对策建议 250
三、问题展望 251
第十四章 青少年上网的某些影响因素 253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254
一、纷繁复杂的因素均可影响上网行为 254
二、着眼未来,积极应对者无缘网络成瘾 255
三、生活压力可使青少年逃入网络空间 256
四、心理弹性高对网络成瘾可能有免疫 257
五、研究方法 258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260
一、注重当前及幻想发泄者难逃网络成瘾 260
二、高责任心青少年会因网络社交而成瘾 262
三、高神经质青少年网络社交娱乐均致瘾 263
四、高宜人性青少年会因网络社交而成瘾 264
五、主观压力催化网络社交与成瘾心理弹性有缓冲 266
六、主观压力催化网络娱乐与成瘾心理弹性有缓冲 267
七、主观压力催化网络信息与成瘾心理弹性有缓冲 269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270
一、研究结论 270
二、对策建议 271
三、问题展望 272
第十五章 青少年的健康上网 273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274
一、健康上网可让青少年如虎添翼 274
二、互联网之双刃剑可趋利避害 275
三、研究方法 276
第二节 研究发现与分析 278
一、青少年健康上网包含八类表现 278
二、健康上网有标准健康时限十小时 279
三、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可分四形态 281
四、教育指导、经验引导、心理参照护航健康上网 283
五、消极社会影响与青春期问题不利健康上网 286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286
一、研究结论 286
二、对策建议 287
三、问题展望 288
第十六章 青少年上网心理的评估 289
第一节 与互联网应用相关的心理评估 290
一、青少年的互联网服务偏好 290
二、青少年的互联网信息焦虑 291
三、青少年的网上音乐使用 293
四、青少年的网上购物风险知觉 295
五、青少年的网上购物主观规范 296
第二节 与上网行为相关的心理评估 298
一、青少年的网上自我表现策略 298
二、青少年的网恋倾向 300
三、青少年的网络道德 301
四、青少年的网上亲社会行为 303
五、青少年的网上偏差行为 305
六、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307
参考文献 311
附录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