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概况 1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6
第三节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9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5
第二章 脏腑 20
第一节 五脏 21
第二节 六腑 36
第三节 奇恒之府 40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41
第三章 气、血、津液 46
第一节 气 46
第二节 血 52
第三节 津液 53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56
第四章 经络 58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58
第二节 十二正经 60
第三节 奇经八脉 69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74
第五章 病因 76
第一节 外感病因 76
第二节 内伤病因 79
第三节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81
第四节 其他病因 84
第六章 病机 89
第一节 邪正盛衰 89
第二节 阴阳失调 92
第三节 气血失常 98
第四节 津液代谢失常 102
第七章 诊法 106
第一节 诊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诊法的基本原则 106
第二节 四诊 107
第八章 辨证 17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77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88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216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 225
第九章 治则、治法 237
第一节 治则 237
第二节 治法 247
第十章 中药学 249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249
第二节 中药的应用 251
第三节 中药的采收 255
第四节 中药的炮制 255
第五节 常用中药 257
第十一章 方剂学 338
第一节 方剂的基础知识 338
第二节 常用方剂 339
第十二章 针灸 374
概述 374
第一节 腧穴基本知识 374
第二节 针具与针刺练习 384
第三节 毫针刺法 386
第四节 其他针具的刺法 392
第五节 灸法(附:火罐疗法) 394
第十三章 常见病证 398
感冒 398
咳嗽 400
喘证 404
心悸 407
胸痹 410
眩晕 413
中风 416
头痛 421
胃痛 424
泄泻 428
便秘 431
水肿 433
淋证 437
月经不调 440
崩漏 448
闭经 450
痛经 453
带下病 455
痈 457
丹毒 460
乳癖 462
蛇串疮 463
湿疮 466
肛痈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