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2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2
第二节 针灸治疗作用 5
第三节 针灸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7
第四节 特定穴的应用 9
第五节 针刺深度与如何取得良好疗效 15
各论 22
第一章 肺系病证 22
第一节 感冒 22
第二节 咳嗽 24
第三节 哮病 27
第四节 喘证 30
第五节 肺胀 33
第二章 心系病证 36
第一节 心悸 36
第二节 胸痹 39
第三节 不寐 42
第四节 癫狂 44
第五节 痫病 47
第六节 痴呆 50
第七节 厥证 52
第三章 脾胃病证 55
第一节 胃痛 55
第二节 痞满 57
第三节 呕吐 60
第四节 噎膈 62
第五节 呃逆 64
第六节 腹痛 67
第七节 泄泻 69
第八节 痢疾 72
第九节 便秘 75
第四章 肝胆病证 78
第一节 胁痛 78
第二节 黄疸 80
第三节 积聚 83
第四节 鼓胀 85
第五节 头痛 87
第六节 眩晕 90
第七节 中风 92
第八节 瘿病 96
第五章 肾系病证 99
第一节 水肿 99
第二节 淋证 101
第三节 癃闭 104
第四节 阳痿 106
第五节 遗精 108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110
第一节 郁证 110
第二节 血证 112
第三节 痰饮 117
第四节 消渴 120
第五节 内伤发热 123
第六节 自汗、盗汗 125
第七节 肥胖 126
第八节 虚劳 128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133
第一节 痹证 133
第二节 痿证 136
第三节 颤证 140
第四节 痉证 142
第五节 腰痛 144
第八章 附病 147
第一节 鼻窒 147
第二节 面瘫 148
第三节 面痛 150
第四节 落枕 151
第五节 颈椎病 152
第六节 肩周炎 153
第七节 网球肘 155
第八节 腰椎间盘脱出症 156
第九节 扭挫伤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