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4
孔门弟子知多少 4
1.出典 4
2.《论语》传递的弟子数信息 6
3.《论语》传递的弟子能耐信息 8
“教化”与“授业” 11
1.“教化”的先见 11
2.“教”、“诲”之别 12
3.“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辨 13
4.“束脩”辨 16
5.今古势易话“授业” 17
“君子”之教[上] 20
1.“君子”之问 20
2.“君子”之辨 21
3.“君子”之规 22
4.致“君子”之道 22
5.“君子”真伪之辨 25
6.“成人”之见 26
7.“君子”学说的性质 27
8.今古势易话“伦理之教”(一) 28
“君子,,之教[下]——子以四教 33
1.“忠”、“信,,之教 33
2.“行,”之教 35
3.“文”之教 37
4.从伦理价值架构角度审视 39
5.“文”、“行”先后别解 40
6.今古势易话“伦理之教”(二) 41
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君子儒”之教 44
1.《论语》传递的信息 44
2.书之教 45
3.礼之教 45
4.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伦理之教 46
5.诗之教 47
6.所谓“六艺” 50
7.所谓“六艺”[续] 51
8.今古势易话“伦理之教”(三) 52
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别解 55
1.“学”之辨 55
2.“思”之辨 56
3.“学,,、“思”内在关联 57
4.今古势易话“学”、“思” 57
师一弟子问对[上]——孔门所授之“业” 60
1.弟子为学而发问 60
2.人师为教而提问 63
3.因学而教 64
师一弟子问对[下]——问对过程 66
1.发问主体 66
2.孔子审题、辨惑与专对 66
3.弟子认同、重问、追问与反问 69
4.孔子告白与提问 72
5.评答 73
启发 76
1.“愤”、“悱”辨析 76
2.因“愤”而“启”、因“悱”而“发”示例 77
3.“启”、“发”即善喻 78
4.因学而教,教无常法 80
5.今古势易话“启发” 81
因材施教 85
1.因“由”施教 85
2.因“赐”施教 87
3.因“求”施教 89
4.诸例同理 90
5.今古势易话“因材施教” 92
“为学”与“出仕” 94
1.对政事的关注 94
2.荐才 98
3.见证与反证 99
4.根植于君子之教 100
5.今古势易话“出仕”与“焉用稼” 100
学无常师 105
1.师古 105
2.法时贤 107
3.相师之道 109
4.当仁不让于师 110
师表 111
1.以授业为天职 111
2.身教 114
3.今古势易话“人师” 119
外篇 123
先秦儒家“先教”说 123
1.教而后刑,教而后兵,教而后用 123
2.“先教”理由 124
3.因时因势而行 125
4.“先教”说要义 125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 127
1.所谓“王天下不与存焉” 127
2.君子三乐与天下之乐的区别 128
3.为何以教育为乐事 129
4.“易子而教”别解 129
孟子“五教”说 132
1.“有如时雨化之”之教 132
2.“成德”之教与“达材”之教 132
3.“答问”之教 132
4.“私淑”之教 133
5.“五教”说的认识价值 134
孔孟授业价值取向比较 136
1.孔子“俯就之教” 136
2.孟子“高致之教” 138
3.孔孟授业行为之别 140
4.拔高孔子倾向辟议 142
孔孟师一弟子问对比较 143
1.孟门弟子知多少 143
2.孟门师一弟子问对例证 145
3.师一弟子问对艺术的进展 151
荀子“教化”说 154
1.教化“要义” 154
2.教化“职责” 155
3.教诲 156
4.修身之教 157
荀子“学之终始”说 160
1.为学之“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160
2.为学之“义”: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162
3.一教一学 164
荀子师说 168
1.“师”字指称的对象 168
2.“师法”说 169
3.“人师”说 171
4.“师术”说 172
5.“隆师”说 175
荀子“主外说”与孟子“主内说” 178
1.“性善论”的“主内说”与“性恶论”的“主外说” 178
2.孟、荀“教”与“学”见解的异同 180
《大学》纲要 185
1.题解 185
2.梗概 185
3.主题词解释 188
《学记》纲要 191
1.“学”理 191
2.“学”规 191
3.“教”型(法) 194
4.“师”道 198
5.“学”道 199
6.战国至秦汉间授业观念的化石 200
《学记》辨析 201
1.“教学相长”辨 201
2.“学不躐等”辨 203
3.“君子之教,喻也”辨 204
4.“师严然后道尊”辨 206
孔子师一弟子问对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 209
1.“产婆术”要义 209
2.孔门师一弟子问对要义 212
3.“产婆术”与孔门问对异同 214
4.“启发式”与“产婆术” 218
中西“主内说”、“主外说”比较 220
1.近代西方“主内”、“主外”之说与中国古代“主内”、“主外”之说异同 220
2.超越“主内”、“主外”争议的现代视野 221
孔子授业研究独白 225
孔子授业研究的心路历程 225
孔子授业研究的价值取向 228
孔子授业要义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