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 心灵史拾零 3
心灵史上的无语者 3
世纪初的忏悔 6
“殉道”还是“殉清”? 9
为什么忧伤? 12
梁启超的信仰根底 15
鲁迅与耶稣 18
纯真年代的纯真心灵 21
毛泽东在1917 24
毛泽东在1918 27
毛泽东在1919 30
新生活的实验 33
“新人”是怎样炼成的 37
墓与幕 40
有志者,事未成 43
因德而死,责尽而亡 46
政治局里的“多余人” 49
中央委员会里的工人代表 52
世纪中的反省 55
精神的后园 58
折断的翅膀 61
旷野 66
新女性 72
老一代 75
“时间”的开始与停滞 78
世纪末的凝思 82
叛徒问题或灵与肉 85
在平等的追求之外 88
不知所终 91
有一个朋友去了远方 93
三十年的三十个瞬间——1976-2005年日记选 96
辑二 由远及近 117
孔子——伟大的平衡者 117
“过渡时代”尘埃落定? 131
人以食为天 134
受命造反的青春暴力 137
千万不要忘记 147
三种“传统”力量塑造中的“当下”——《精神历程》序 150
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二元还是一元? 156
从乡土中国到都市中国 159
不那么锱铢必较的市场经济 162
仰望星空 立足大地 165
做伟大的模仿者,还是新文化的创造者? 171
后奥运的文化中国 175
辑三 域外来风 185
萨特的意义与局限 185
阿隆、萨特、加缪三人谈 189
《论李维》告诉我们什么? 201
美国的民主与精英治国 205
大众时代的来临 209
汤尼潘帝 212
法兰柴思 215
有许多好人很安静 217
循规蹈矩是因为谦卑 220
无告者的声音 222
同情的危险 225
我与俄苏文学 228
一部久候方至的人文经典 231
现代人的古典启蒙 234
相得益彰——两经典合序 237
相伴二十年 240
辑四 私下的忆念 247
历史的微光 247
渐行渐远渐无书 249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52
父亲的背影 256
母亲的声音 262
“隔代”的追思 265
男人还值得女人去爱吗? 270
永远的两性之别 273
为什么结婚,为什么不? 276
好看的绝望 279
饥渴年代的读书生活 282
自行车进京记 286
骑车去三联的日子 288
徒步环行密云水库 291
回家过年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