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认知·语用·话语 2
1英汉语强势反身代词用法的认知功能观 2
1.1引言 2
1.2所指依存等级及认知逻辑 3
1.3语法表现和语义性质 5
1.4语篇功能与特点 7
1.5结语 11
2生命性对英汉语NP用法的作用——一项语料考察 14
2.1引言 14
2.2语料处理和NP句位分布综合数据考察 14
2.3生命性对英汉语NP在不同层面用法的作用 18
2.4结语 27
3篇章语序认知分析 29
3.1引言 29
3.2前人对语言结构与认知的相关论述 30
3.3时间顺序和因-果顺序 31
3.4整体-部分顺序和总-分顺序 33
3.5小结和余论 36
4话语所指物可及性分析 38
4.1引言 38
4.2关于可及性理论 38
4.3可及性与可知性 40
4.4轻主语与限一未知信息 41
4.5话语推理 42
4.6相距程度、同一性、竞争度与显著度 44
4.7结语 46
5汉语句内代词所指解读的语用学视角 47
5.1引言 47
5.2约束论与代词所指 47
5.3句内代词所指用法的语用学解读 50
5.4结论 57
6话语生成与理解——语序标记语的作用 59
6.1引言 59
6.2话语生成实验:假设与设计 61
6.3语序标记语分析 63
6.4讨论与结束语 66
7再谈“衔接”与“连贯” 68
7.1引言 68
7.2关于衔接与连贯理论 68
7.3隐含信息 70
7.4隐含信息与话语连贯 72
7.5余论 74
第二编 语篇与照应 76
8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照应功能 76
8.1引言 76
8.2“自己”的语句和语篇照应功能 77
8.3余论 85
9汉语反身代词长距离照应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88
9.1引言 88
9.2题元等级论 88
9.3 NP显著性计算法 90
9.4长距离照应的阻断现象 92
9.5有生性条件和次(成分)统制 93
9.6结语 95
10可推知照应再考——专就语篇中的照应性名词短语而论 96
10.1引言 96
10.2语用理据 97
10.3语篇语境的作用 98
10.4已知性等级与定指表达 99
10.5不定名词短语的照应用法 101
10.6结束语 103
11英语话语中的间接照应 104
11.1间接照应界说 104
11.2间接照应与两类名词短语优选条件 106
11.3间接照应制约因素 108
11.4推导假说 110
11.5结束语 113
12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后照应的几个问题——与赵宏、邵志洪先生商榷 115
12.1引言 115
12.2关于“句内照应单向性”与认知语法的有关理论 115
12.3第三人称代词句内后照应制约条件:理论诠释与比较 117
12.4关于复合句的“基本句”与“变体” 120
12.5关于超句后照应 122
13何以使用“指称”?——谈谈术语“reference”的汉译 124
13.1问题 124
13.2考察 124
13.3准确解读词义是译好术语的前提 126
13.4结语 128
第三编 英汉对比和回指解析 130
14汉英篇章视点回指式对比考察 130
14.1问题的提出 130
14.2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131
14.3对比考察 132
14.4结论 144
15汉英篇章回指手段对比考察——专就翻译语料中汉语LDR及其英语对应用语而论 145
15.1引言 145
15.2研究设计 145
15.3对比考察 146
15.4结论 157
16英汉人称代词回指和预指比较研究 159
16.1引言 159
16.2关于句法问题 159
16.3关于章法问题 161
16.4结语 165
17英汉篇章结构模式对比研究 166
17.1引言 166
17.2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66
17.3篇章实例分析 168
17.4统计分析 174
17.5讨论与小结 177
18中心理论和回指解析计算法 179
18.1引言 179
18.2回指解析过程 179
18.3中心理论 181
18.4基于中心理论的回指解析计算法 182
18.5结语 186
19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回指解析研究概述 188
19.1引言 188
19.2自然语言理解中回指解析计算方案的研究 188
19.3回指解析研究发展动态 193
19.4回指解析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95
19.5小结 195
第四编 语法理论与关系结构 198
20再谈中心词理论与“的”字结构 198
20.1引言 198
20.2中心词理论 198
20.3“的”的功能性质和“的”字结构 200
20.4小结和余论 208
21关系结构的提升分析 211
21.1引言 211
21.2关系结构的生成 212
21.3汉语关系结构生成方式 215
21.4小结和余论 217
22也谈“NP1的NP2+V得R”的生成 219
22.1引言 219
22.2已有的理论解释 219
22.3本文的解释——关系化移位与合并 222
22.4有关的问题 225
22.5结论 228
23句子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化考察 230
23.1引言 230
23.2相关文献简要回顾 230
23.3语料调查 231
23.4语用功能特点 232
23.5结语 235
参考文献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