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共和国文学前革命文艺意识形态之发展 1
第一节 裂谷的一畔 1
第二节 延安的意义 9
第三节 《讲话》与国家文化秩序 23
第四节 超级文学 40
第二章 党的文化领导权 50
第三章 中国作家协会的历史与功能 63
第一节 渊源 63
第二节 从文协到作协 71
第三节 中国作协诞生 75
第四节 胡风的质疑 81
第五节 作协对文学的领导 84
第四章 文学创作队伍建设 92
第一节 1949~1956年:强调文学正规化 93
第二节 从反右到《红旗歌谣》 101
第三节 重新回到秩序 110
第四节 “文革”:工农兵对文学的统治 113
第五节 神话的终止 121
第五章 文学的思想斗争 124
第一节 共和国文学的治理观 124
第二节 以《文艺报》第四、五卷为例 127
第三节 斗争的普遍性和各种形相 134
第四节 原理与效果 139
第六章 “八十年代”的博弈 148
第一节 走向“八十年代” 149
第二节 守循与通变 156
第三节 另一种开端 159
第四节 历史的草蛇灰线 161
第五节 复苏与歧路 170
第六节 打通和开辟广泛对话 173
第七节 艰难的“卸载” 178
第八节 理论与批评 184
第九节 “形式”的禅机 187
第七章 变异:199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观察 194
第一节 文化态势 195
第二节 现象观察:四大表现 197
第三节 环境观察:读图时代 202
第四节 思想观察:多元格局中的贫困 209
第五节 结构观察:新的文学关系及要点 220
附录 当代文学的写史问题——有关“共和国文学生产方式”课题的一次漫谈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