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业生物科技 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金贵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534489
  • 页数:9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简要阐述了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成果和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内容含基因工程、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植物病虫害检测技术、新品种研发培育、动物生物技术、产业化技术、生物肥料、生物防治、能源作物、农机设备、设施等。

Ⅰ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成果 3

一、农业生物科技——基因工程 3

1.生产高效能植酸酵素水稻、转殖乳铁蛋白基因水稻、生产高效能植酸酵素马铃薯等检测能力的建立 3

2.西红柿抗虫基因转殖的研究 3

3.西红柿“花莲亚蔬五号”基因转殖的研究 4

4.基因转殖西红柿检测技术的开发 4

5.蝴蝶兰转殖类血红素双体蛋白基因的研究 4

6.蝴蝶兰高效率基因转殖法的研究 5

7.芋头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重组基因表达和抗真菌活性 5

8.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以促进转基因烟草和蝴蝶兰的生长 5

9.抗虫基因——金花石蒜凝集素(LAA)转殖于阿拉伯芥的研究 5

10.铁炮百合基因转殖 6

11.延迟老化作用以提升花卉园艺价值 6

12.人类第八凝血因子转基因复制山羊乳汁的生物活性分析 7

13.第八凝血因子转基因复制羊的产制 7

14.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抗菌性蛋白 7

15.山苦瓜DNA基源分析及萃取物对PPAR γ活化能力分析 8

16.基因组DNA快速萃取技术的开发 8

17.基因转殖木瓜鉴定技术的建立 9

18.基因改造木瓜与马铃薯对环境安全的评估——土壤生态 9

19.基因改造大豆及玉米的检测系统研发 10

20.两种定量PCR检测基因改造木瓜的比较 10

21.影响基因改造木瓜检测因子的探讨 10

22.东部地区基因改造木瓜种苗检测技术的开发 11

23.基因改造木瓜对土壤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基因转移 11

24.除草剂抗药性的基因突变及分子检测技术 11

25.基因转殖植物检测作业标准化 12

26.基因改造作物检测技术的开发 12

二、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3

1.水稻DNA指纹分析与品种鉴定系统的建立 13

2.利用分子标志鉴定马铃薯品种及组培苗遗传相似性分析 13

3.辣椒素分子鉴定技术介绍 13

4.番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的DNA鉴定技术 14

5.彩色番椒品种DNA指纹鉴定 14

6.利用线粒体DNA建立台湾牡蛎生命条码资料库 14

7.蝴蝶兰(兰科)nrDNA的ITS区的DNA指纹印迹分析 15

8.台湾原生石斛兰叶绿体DNA遗传差异度分析 15

9.台湾原生兰——鹤顶兰属亲缘关系的探讨 15

10.菊花分子标志建立及其在品种鉴定的应用 16

11.利用RAPD及AFLP分析紫锥菊组培苗的遗传相似性 16

12.分子技术在紫锥菊种原亲缘关系早期鉴定的应用 16

13.分子标志应用于火鹤花品种鉴别与遗传歧异性分析 17

14.以RAPD及ISSR分子标记分析桑品种间亲缘关系 17

15.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天竺草亲缘鉴定 17

16.桃杂交后代遗传歧异性的群集分析 18

17.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梨品种的指纹分析 18

三、农业生物科技——植物病虫害检测技术 19

1.快速检测鉴定各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技术 19

2.利用草莓走茎检测草莓青枯病菌 19

3.进口蔷薇科鲜果重要鳞翅目害虫快速鉴定系统 20

4.生物技术在进口苹果上害螨卵的鉴定应用 20

5.苹果、桃及梨等果实上多种鳞翅目害虫同时鉴定技术 21

6.经济重要性蓟马害虫的分子鉴定 21

7.林木褐根病单元抗体诊断试剂制备 21

8.树木褐根病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22

9.寡核苷酸生物芯片在褐根腐病菌及相关植物真菌病原的快速诊断、鉴定的应用 22

10.柑橘重要系统性病原整合式快速分子检测套组 22

11.柑橘萎缩病毒的胶金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发与应用 23

12.香蕉嵌纹病的胶金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发与应用 23

13.瓜类种苗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 24

14.西红柿抗根瘤线虫基因型快速检测技术 24

15.银叶粉虱带西红柿黄卷叶病毒的分子侦测技术 24

16.DNA阵列生物芯片可同时灵敏地检测两种兰花病毒 25

17.以滚环扩增法产生核酸探针同时检测多种双生病毒的技术 25

四、农业生物科技——新品种 26

1.优良粳稻新品种“台中192号” 26

2.水稻新品种“花莲20号” 26

3.水稻新品种“桃园4号” 27

4.水稻新品种“台南糯12号” 27

5.小米新品种“台东8号” 28

6.荞麦“台中3号”的育成 28

7.青葱新品种“桃园4号” 29

8.青葱新品种“兰阳4号” 29

9.苦瓜新品种“花莲4号” 29

10.苦瓜新品种“花莲3号” 30

11.苦瓜新品种“花莲2号” 30

12.棱角丝瓜新品种“澎湖1号”的育成 30

13.耐热高品质青江白菜“台南1号”、大粒质优落花生“台南15号” 31

14.台湾优质毛豆新品种“高雄9号”(绿晶) 31

15.毛豆新品种“台南亚蔬2号” 32

16.红豆新品种“高雄9号(红宝)” 32

17.浓绿荚菜豆“台中4号” 33

18.葡萄、甘蓝及菜豆新品种 33

19.甘蓝新品种“台南1号” 33

20.辣椒新品种“种苗1号” 34

21.高品质黄肉小果西红柿的研发 34

22.小果西红柿新品种“台南亚蔬19号” 35

23.西红柿新品种“花莲亚蔬18号” 35

24.西红柿新品种“花莲亚蔬17号” 35

25.小果西红柿新品种“种苗16号” 36

26.应用生物技术创造观果凤梨新品种 36

27.菊花新品种“桃园1号”及“桃园2号” 36

28.火鹤花新品种“台农4号”与“台农5号” 37

29.火鹤花品种改良 37

30.蝴蝶兰新品种“台农1号小精灵” 37

31.文心兰新品种介绍 38

32.长寿花“桃园1号”及“桃园2号”新品种的育成 38

33.应用生物技术创造百合新品种 38

34.药用石斛的杂交育种 39

五、农业生物科技——动物生物技术 40

1.基因选种:猪 40

2.基因选种:乳牛 40

3.基因选种:鸡 41

4.吴郭鱼分子育种研究 41

5.动物复殖平台的应用——异种间复殖动物的产制 42

6.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家畜生殖细胞的选性繁殖 42

7.牛胚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2

8.猪胚干细胞在生医研究的应用与展望 43

9.中草药复方取代抗生素应用于仔猪的研究 43

10.猪生殖及呼吸综合症标的型次单位疫苗开发 44

11.开发一种具备诱发猪只产生PRRSV中和力价反应及细胞免疫的融合蛋白次单位疫苗 44

12.发展PCR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鞭毛基因FliC 44

13.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45

14.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套组的研发 45

15.应用复合聚合酶连锁反应检测沙门氏杆菌 45

16.体细胞核转置牛羊的端粒长度分析 46

17.H5亚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套组 46

18.家禽始基生殖细胞的株化与其应用 47

19.家禽霍乱菌的高密度培养 47

20.以母鸡为生物工厂生产抗肠病毒71型lgY抗体 48

21.动物用疫苗迷入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 48

22.饲藻在九孔种苗生产的应用 48

23.石斑鱼多病原微流体检测芯片 49

24.海水养殖鱼类重要病原的自动化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神经坏死症病毒检测 49

25.台湾常见细菌性鱼病快速诊断套组 49

26.研发免疫层析式检测试剂快速诊断石斑鱼虹彩病毒感染症 50

27.鳗鱼溃疡症病原菌快速检测套组 50

28.孔雀石绿免疫检验试剂 50

29.“一点灵”简单试剂 51

30.超低温冷冻生物学在水产生物保种的研发 51

31.即用高效能多重相乳化型动物用疫苗油质佐剂制备技术的研发 52

32.黄耆等复方的汉方饲料添加物在淡水养殖鱼经济鱼种的应用 52

33.台湾栽培的黄耆茎叶产品在禽畜健康养殖的利用 52

34.高效能鳗鱼饲料研发 53

35.益生菌在饵料生物桡足类培养的应用 53

六、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化技术 54

1.珊瑚凤梨的组织培养生产技术 54

2.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观赏菠萝种苗 54

3.优质莲雾种苗快速繁殖技术 54

4.金柑无毒化种苗生产检疫与繁殖体系的建立 55

5.细本山葡萄组培苗及根器培养的研究 55

6.台湾原生种细本山葡萄健康种苗量产技术与萃取物对细胞基因体调控反应 55

7.巨峰葡萄无病毒健康种苗的开发 56

8.草莓无青枯病种苗的繁殖 56

9.山药瓶内结薯品种保存技术的开发 57

10.马铃薯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周年生产 57

11.彩色海芋健康种苗及种薯的生产 57

12.利用组织培养及诱变技术开发芋新品种 58

13.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蜂巢姜种苗 58

14.无病毒文心兰种苗的培育 59

15.台湾风兰大量繁殖技术的研究 59

16.仙履兰组织培养技术的研发 59

17.仙履兰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 60

18.厚叶风兰与无菌播种技术 60

19.粗茎鹤顶兰繁殖技术 60

20.紫花叶兰瓶内结薯的研究 61

21.黄根节兰繁殖技术 61

22.垂头地宝兰胚性愈合组织诱导及再生 61

23.一叶兰胚性愈合组织的诱导、增殖与再生 62

24.艳红鹿子百合组织培养大量繁殖 62

25.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绶草种苗 62

26.白芷优良种苗关键繁殖技术的研发 63

27.爪哇凤尾蕨无菌播种 63

28.地黄无病毒组培苗大量生产 63

29.利用离体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台湾金线莲 64

30.培地茅无菌试管苗的繁殖与应用 64

31.红花石斛与黄花石斛无菌播种技术 65

32.药用石斛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 65

33.麻风树组织培养量产技术 66

34.组织培养苗瓶内透气驯化新技术 66

35.山药新品种的种苗生产与机能性分析 66

36.竹炭在蝴蝶兰种苗产业的应用 67

37.文心兰切花生产水耕栽培技术 67

38.蝴蝶兰冬季抑梗的研究 68

39.香药草植物永续利用的研究 68

40.火鹤花W型槽栽培技术 69

41.海葡萄——晶莹剔透珍珠鱼子酱 69

42.运用重组功能性胜肽提升肉猪的生长性能与屠体品质 70

43.黄缘萤养殖与人工栖地营造技术 70

44.光触媒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 71

45.生物有机介质的开发与应用 71

七、农业生物科技——产品研发 72

1.鱼米之香——鱿鱼皮PL-DHA与米糠精华于保健品应用 72

2.优质米酒酿制技术的开发 72

3.新鲜有机发芽糙米加工技术 73

4.彩色饭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73

5.米系列美容保养品的研发 73

6.糠油润肤皂——天然、环保、美丽 74

7.山药多元化产品开发 74

8.酿酒用葡萄菌种筛选及利用 74

9.橙皮蜜饯研发及应用 75

10.龙眼核创伤愈合敷料产品的开发 75

11.青木瓜浓缩干燥保健产品的开发 75

12.红豆纳豆发酵产品开发 76

13.优质大豆发酵食品的生产技术——机能性胜肽 77

14.银耳多糖——可食的皮肤保养原料 77

15.纳米化技术应用于灵芝破壁孢子粉产品开发 77

16.家蚕生产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技术的研究 78

17.药用真菌与中草药机能性产品研发 78

18.森林药用真菌与双向型发酵技术产制品开发 79

19.应用基因体重排技术开发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机能性产品 79

20.天然植物新药源开发资料库 79

21.保健植物多元化产品开发 80

22.香草植物的开发应用 80

23.新引进药用植物活性分析的研究 80

24.保健作物创新新概念新产品——香蜂草纯露香氛湿纸巾及湿巾 81

25.莲花植物胎盘素的生技研发 81

26.洛神葵保健技能性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81

27.台湾红花石斛的培养及药理试验 82

28.丹参酸的成分萃取技术 82

29.丹参GAP安全栽培及有效成分的萃取 82

30.增加何首乌活性成分的栽培与炮制方法 83

31.鱼腥草美容护肤面膜研发 83

32.保健植物香椿产品开发利用 84

33.养生草花青素制品开发 84

34.蒙古黄耆活性成分萃取 85

35.天然皂素萃取浓缩粉末制程 85

36.玉液琼浆台湾金圆酒简介 85

37.玫瑰纯露加工技术与美容保健产品的研发 86

38.杀很大——台湾产褐藻萃取物的抑癌机制 86

39.跟健康说“藻”——藻寡糖于保健食品的应用 86

40.海藻的利用 87

41.藻寡糖——调节免疫及体内环保新主张 87

42.绿藻类萃取物于保健保养品的应用 87

43.鱿(油)金金给你顾脑筋——鱿鱼皮PL-DHA对智力衰退的探讨 88

44.海蟑螂——潜藏多项机能成分的快脚精灵 88

45.裸鳁胜肽的萃取与应用 89

46.裸鳁乳酸菌发酵物的应用 89

47.蛎壳功能性萃取成分及衍生产品应用 89

48.深层海水在保健保养品的应用 90

49.鱼鳞的完全利用 90

50.海鲡品种改良及疫苗的开发与应用 91

51.畜禽粪燃料油的研发 91

52.畜禽产品机能性物质多样化应用成果 92

53.爽喉锭急毒性与致突变试验 92

八、农业生物科技——生物肥料 93

1.菌株发酵有机物产出液肥的研究 93

2.新型生物性有机营养益菌肥制作技术 93

3.生物性有机液肥制程的研发 93

4.新型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商品化 94

5.多种溶磷能力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4

6.酵素液肥添加剂 94

7.堆肥茶汤制程的研发 95

8.新型控释肥料技术的研发 95

9.生物有机基质培养基的开发与应用 95

10.优质鸡粪有机肥的产制 96

11.利用木霉菌及枯草杆菌种制作生物性肥料的技术 96

12.含丰富生物肥料菌株育苗介质的开发 96

九、农业生物科技——生物防治 98

1.苏力菌生物杀虫剂 98

2.黑角舞蛾的性荷尔蒙诱杀技术 98

3.昆虫性荷尔蒙在作物产业上的应用 98

4.微生物制剂防治作物病害的研发与应用 99

5.本土微生物制剂产品产业化研究 99

6.功能性木霉菌液态制剂在茄果类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99

7.害虫控制用途的真菌杀虫剂的生产与回收 100

8.抗逆境基因在微生物防治剂的应用 100

9.植物性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100

十、农业生物科技——能源作物 101

1.环保能源——生质柴油 101

2.能源作物的开发与利用——油菜 101

3.能源作物——大豆、向日葵 102

4.能源作物的开发与利用——甘薯 102

5.甜高粱的开发与利用 104

十一、其他类型农业生物科技 105

1.蝴蝶兰与风兰远缘杂交及胚拯救育成特殊花形的蝴蝶兰杂交新品种 105

2.蝴蝶兰与万代兰远缘杂交及胚拯救的研究 105

3.蝴蝶兰与狐狸尾兰远缘杂交育成各类香花蝴蝶兰新品种 105

4.心血管保健药物的开发 106

5.防癌药用植物简介 106

6.可降血糖保健植物的开发 107

7.保肝药用植物简介 107

8.三叶五加细胞培养及成分分析 108

9.入侵红火蚁快速鉴定试剂的研发 108

10.液相层析仪串联电洒式质谱仪复合筛检抗菌剂研究 108

11.文心兰盆花1—MCP保鲜新技术 109

12.绿竹笋保鲜贮运及加工技术 109

13.人工水苔介质的应用 110

14.真菌除草剂防除平原菟丝子的开发 110

15.水质总生菌数检测套组 110

16.微生物学检验的抗生物质筛检与辨别 111

17.牛巴氏杆菌重组膜蛋白及本土株不活化菌苗的研究 111

18.利用融合蕙兰嵌纹病毒外鞘蛋白以提升目标蛋白于大肠杆菌中表现量的技术 112

19.促进细胞生长与重组蛋白质大量生产的方法 112

十二、农业生物科技——设备、设施 113

1.组织培养用桌上型自动封膜机 113

2.组织培养用塑胶培养瓶 113

3.纳米化即时多功能石英微阵列生物检测器 114

4.细胞电压注射器 114

5.替换式环状电极构造 114

6.畜禽舍空气污染防治设施 115

7.SPF兔及天竺鼠动物舍设施 115

8.基因转殖植物田间试验设施与研究 115

9.“兽医基因改造产品动物舍”的设计 116

10.“兽医基因改造产品动物舍”重要设备 116

11.基因转殖家畜禽隔离田间试验场的建构与认证 116

12.基因转殖作物检测监测联合实验室的建立 117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ⅰ.农委会下属的农业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机构 121

一、农委会 农业试验所 121

(一)农试所概况 121

(二)农试所机构 121

1.作物组 121

2.生物技术组 124

3.农业化学组 125

4.植物病理组 127

5.应用动物组 130

6.农业工程组 131

7.农业经济组 131

8.作物种原组 131

9.技术服务组 132

10.农场管理组 132

11.罗娜种原保存园 132

12.花卉研究中心 132

13.关西工作站 134

14.嘉义农业试验分所 136

15.凤山热带园艺试验分所 137

(三)农试所研发成果介绍 138

(四)农试所出版刊物 148

二、农委会 林业试验所 149

(一)简介 149

(二)技术单位 149

植物园组 149

育林组 150

森林经营组 151

林业经济组 152

集水区经营组 153

森林保护组 154

森林利用组 155

森林化学组 158

木材纤维组 159

技术服务组 160

六龟研究中心 160

莲华池研究中心 161

中埔研究中心 162

恒春研究中心 163

太麻里研究中心 164

福山研究中心 165

(三)林业试验所图书与出版物 166

三、农委会 水产试验所 167

(一)简介 167

(二)研究单位 169

企业策划组 169

海洋渔业组 169

水产养殖组 169

水产加工组 170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 170

海水繁养殖研究中心 171

沿近海资源研究中心 171

东港生技研究中心 172

东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173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173

(三)水产试验所研究与发展 174

(四)水产试验所出版物 176

四、农委会 畜产试验所 177

(一)畜产所及所属单位沿革纪要 177

(二)人力结构 177

(三)畜产所下属单位 177

遗传育种组 177

家畜营养组 178

家畜生理组 178

畜产加工组 178

畜牧经营组 179

饲料作物组 179

技术服务组 179

产业组 180

宜兰分所 180

新竹分所 181

恒春分所 182

彰化种畜繁殖场 183

高雄种畜繁殖场 184

花莲种畜繁殖场 184

台东种畜繁殖场 185

澎湖工作站 186

(四)畜产试验所重要成果 186

五、农委会 家畜卫生试验所 194

(一)简介 194

(二)业务职掌 194

(三)人员编制 194

(四)研究部门 194

生物研究组 194

猪瘟研究组 195

疫学研究组 196

制剂研究组 197

动物用药品检定分所 198

六、农委会 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 199

(一)简介 199

(二)业务单位 199

残毒管制组 199

农药化学组 204

应用毒理组 205

生物药剂组 206

农药应用组 208

公害防治组 209

技术服务组 210

(三)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研究出版 211

七、农委会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12

(一)简介 212

(二)组织编制 212

(三)试验研究业务概况 212

植物组 212

动物组 214

楼地生能组 216

经营管理组 218

解说教育组 219

八、农委会 茶业改良场 221

(一)简介 221

(二)业务简介 222

(三)历年成果概要 222

九、农委会 种苗改良繁殖场 223

(一)简介 223

(二)组织架构 223

(三)主要业务 223

(四)重要研究 223

(五)单位及成员介绍 224

(六)种苗改良繁殖场出版品 225

十、农委会 桃园区农业改良场 226

(一)历史沿革 226

(二)业务单位 226

作物改良课 226

农产研究室 226

园产研究室 232

作物环境课 243

植物防疫研究室 243

土壤保育研究室 247

生物机电研究室 250

农业推广课 252

农业经营研究室 253

推广教育与信息研究室 255

台北分场 257

五峰工作站 263

生技小组 264

(三)桃园区农业改良场出版刊物 265

十一、农委会 苗栗区农业改良场 266

(一)简介 266

(二)出版刊物 266

(三)成果展示 266

十二、农委会 台中区农业改良场 268

(一)简介 268

(二)重要研究成果 268

1.稻作与米质研究室 268

2.蔬菜研究室 269

3.果树研究室 270

4.生物技术研究室 270

5.特作与杂粮研究室 271

6.花卉研究室 272

7.土壤肥料研究室 272

8.植物保护研究室 275

9.作物病虫害发生预测研究室 277

10.农业机械研究室 279

11.推广教育研究室 281

12.农业经营研究室 283

13.农村生活研究室 287

14.埔里分场 290

(三)台中区农改场农业科技发展 290

(四)台中区农改场出版刊物 292

十三、农委会 台南区农业改良场 293

(一)成立时间 293

(二)任务 293

(三)组织 293

(四)编制 293

(五)技术单位 294

作物改良课 294

作物环境课 300

农业推广课 302

嘉义分场 303

朴子分场 304

云林分场 305

义竹工作站 306

十四、农委会 高雄区农业改良场 307

(一)成立时间 307

(二)农业环境 307

(三)组织编制 307

(四)业务及重要研究成果 307

作物改良课 307

作物环境课 310

农业推广课 311

旗南分场 311

澎湖分场 312

(五)结语 312

十五、农委会 台东区农业改良场 313

(一)沿革 313

(二)编制 313

(三)农业环境 313

(四)业务单位 314

作物改良课 314

作物环境课 318

农业推广课 320

斑鸠分场 321

十六、农委会 花莲区农业改良场 323

(一)沿革 323

(二)任务 323

(三)组织及其编制 323

(四)研究成果 324

(五)新近研发成果——本土保健产品之开发利用 325

十七、农委会 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 327

(一)认识农科 327

(二)产业聚落(进驻企业技术或产品内容分类) 327

(三)农业生物科技园区核准进驻企业名单与营业内容 328

(四)农科魅力 331

(五)服务团队 334

十八、金门县农业试验所 335

(一)沿革 335

(二)组织编制 335

(三)日常业务 336

十九、金门县畜产试验所 339

(一)沿革 339

(二)业务简介 339

(三)未来发展 340

二十、金门县水产试验所 341

(一)单位简介 341

(二)组织编制/业务职掌 341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ⅱ.财团法人涉农生物科技研究机构 345

一、工业技术研究院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 345

(一)工业技术研究院 345

(二)工业技术研究院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 346

二、工业技术研究院 生技与医药研究所 352

(一)简介 352

(二)定位 352

(三)愿景 352

(四)发展策略 352

(五)研究领域 353

(六)委托服务项目 353

(七)科专计划 354

三、财团法人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 356

(一)简介 356

(二)沿革 356

(三)研究开发项目 356

(四)研发成果可移转技术 358

四、财团法人台湾香蕉研究所 363

(一)沿革 363

(二)整体运作状况 363

(三)未来目标与计划 364

(四)部门职掌 365

五、财团法人台湾动物科技研究所 370

(一)简介 370

(二)业务单位介绍 370

应用动物组 370

动物医学组 371

生物科技组 374

动物资源组 374

育成中心 377

(三)动物科技研究所创新研发能量 377

六、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380

(一)简介 380

(二)宗旨与目标 380

(三)主要任务 381

(四)两个园区 381

(五)研发计划 381

(六)产业策进 383

(七)研发成果 384

七、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389

(一)沿革 389

(二)宗旨 389

(三)组织架构 389

产品及制程研发中心 389

检验技术研发及服务中心 393

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 393

(四)研发成果介绍 394

(五)技术转移 395

八、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实验动物中心 417

(一)中心沿革 417

(二)中心愿景 417

(三)中心任务 417

(四)成果认证 418

(五)技术服务 419

(六)种原服务 420

(七)教育训练 421

(八)研究人员 422

九、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台湾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423

(一)成立背景 423

(二)定位与任务 423

(三)核心工作 424

(四)团队成员 425

十、财团法人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426

(一)创立缘起 426

(二)研究范围 426

(三)各组室业务 427

(四)研究成果 430

十一、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 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432

(一)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 432

(二)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432

十二、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 生物科技产业研究中心 434

(一)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 434

(二)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生物科技产业研究中心 435

十三、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 环境科技研究所 440

(一)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 440

(二)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 环境科技研究所(略) 443

十四、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 生物科技研究所(略) 444

十五、财团法人“中央”畜产会 技术服务中心 444

(一)关于本中心 444

(二)本中心特色 444

(三)受理检体种类 445

(四)服务项目 445

(五)服务优势 445

(六)服务团队 446

十六、财团法人微生物文教基金会 447

(一)缘起 447

(二)宗旨 447

(三)组织 447

(四)董事成员简介 447

(五)灵芝科学馆 448

(六)补助研究专题 449

十七、财团法人灵芝保健基金会 450

(一)主管摘要 450

(二)基金会价值观 450

(三)基金会使命 450

(四)基金会愿景 451

(五)业务范围 451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ⅲ.“中央”研究院设立的涉农生物科技研究机构 455

一、“中研院” 455

(一)简介 455

(二)任务 455

(三)研究所、中心 455

二、农业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457

(一)设立沿革 457

(二)任务与方针 457

(三)研究主题 458

(四)研究中心进展及成果 459

(五)最新研究成果 460

(六)未来展望 462

三、植物暨微生物学研究所 463

(一)简介 463

(二)核心实验室 463

(三)主要研究人员及研究项目 465

(四)研究成果 467

四、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 468

(一)简介 468

(二)研究设施 468

(三)研究方向 469

(四)研究人员 469

(五)研究技师 470

五、生物化学研究所 471

(一)简介 471

(二)研究方向 471

(三)组织架构 471

(四)主要人员及研究领域 471

(五)研究计划 472

六、分子生物研究所 473

(一)成立时间 473

(二)发展目标 473

(三)人员 473

(四)学术交流 473

(五)未来展望 474

(六)研究主题 474

(七)研究成果(2003—2005) 475

七、基因体研究中心 477

(一)关于中心 477

(二)预期目标 477

(三)研究介绍 478

(四)研发成果 479

八、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481

(一)成立时间 481

(二)研究人员及其专长 481

(三)研究重点 481

九、环境变迁研究中心 484

(一)简介 484

(二)研究发展方向与重点 484

(三)主要人员及其研究方向 488

(四)重要研究成果 488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ⅳ.大学设立的农业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机构 495

一、台湾大学 食品科技研究所 495

(一)简介 495

(二)师资阵容 495

二、台湾大学 动物学研究所 500

(一)前言 500

(二)沿革 500

(三)教育目标 500

(四)未来展望 501

(五)学术研究 501

(六)师资阵容 503

三、台湾大学 植物科学研究所 509

(一)简介 509

(二)研究特色 509

(三)未来发展 509

(四)发展方向 509

(五)研究方向 509

(六)师资阵容 510

四、台湾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 518

(一)简介 518

(二)教育目标 518

(三)核心能力 518

(四)师资阵容 519

五、台湾大学 生化科学研究所 521

(一)简介 521

(二)教育目标 521

(三)特色 521

(三)师资阵容 522

六、台湾大学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525

(一)成立目的 525

(二)发展方向与重点 525

(三)师资介绍 525

七、台湾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学研究所 529

(一)成立目的 529

(二)发展方向 529

(三)师资及其专长 530

八、台湾大学 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 531

(一)研究所简介 531

(二)特色 531

(三)发展方向 531

(四)师资介绍 531

九、台湾大学 渔业科学研究所 536

(一)历史沿门革 536

(二)实验室简介 536

(三)师资阵容 537

十、台湾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539

(一)简介 539

(二)中心成立 539

(三)主旨任务 539

(四)中心出版 540

(五)研究计划 541

(六)研究人员及其专长 541

十一、台湾大学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543

(一)成立缘起 543

(二)中心成立目的 544

(三)中心方向重点 544

(四)中心组织 545

十二、台湾大学 农艺学系暨研究所 548

(一)简介 548

(二)沿革 548

(三)研究发展 548

(四)未来发展方向 549

(四)师生结构 549

(五)师资及其研究领域 549

(六)研究计划 550

十三、台湾大学 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暨研究所 551

(一)简史 551

(二)宗旨 551

(三)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551

(四)师资阵容 552

十四、台湾大学 农业化学系暨研究所 553

(一)概况 553

(二)沿革简史 553

(三)发展现况 554

(四)未来愿景 554

(五)发展之任务、目标与策略 554

(六)师资及其专长 555

十五、台湾大学 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暨研究所 557

(一)本系沿革 557

(二)教学目标 557

(三)前瞻与创新 557

(四)研究方向 558

(五)研究团队 558

(六)未来展望 559

十六、台湾大学 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暨研究所 560

(一)沿革 560

(二)现况 560

(三)发展方向 561

(四)师资及专长 561

十七、台湾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系暨研究所 562

(一)系所简介 562

(二)本系订定大学部教育目标 562

(三)师资及其专长 562

十八、台湾大学 园艺学系暨研究所 564

(一)简史 564

师资阵容 564

十九、台湾大学 生物产业传播暨发展学系暨研究所 566

(一)沿革 566

(二)发展方向 566

(三)师资阵容 567

二十、台湾大学 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暨研究所 572

(一)本系范畴 572

(二)研究方向与成果 572

(三)师资及其专长 573

二十一、台湾大学 昆虫学系暨研究所 574

(一)系所简史 574

(二)系所概况 574

(三)发展方向 575

(四)师资阵容 575

二十二、中兴大学 生物科技学研究所 577

(一)简介 577

(二)研究方向 577

(三)本所设立宗旨 577

(四)教育目标 577

(五)师资阵容 577

二十三、中兴大学 生物化学研究所 580

(一)简介 580

(二)研究表现 580

(三)师资及其专长 580

二十四、中兴大学 生物科技发展中心 582

(一)简介 582

(二)发展方向及工作项目 582

(四)未来与展望 584

(五)研究计划 585

(六)中心人员 586

二十五、中兴大学 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587

(一)历史沿革 587

(二)发展方向 587

(三)学术研究 587

(四)师资阵容 588

二十六、中兴大学 兽医病理生物学研究所 591

(一)本所沿革 591

(二)设立宗旨 591

(三)未来发展重点 591

(四)师资及其专长 591

二十七、中兴大学 微生物暨公共卫生学研究所 592

(一)简介 592

(二)设立目标 592

(三)系所特色及发展方向 593

(四)师资阵容 593

二十八、清华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 595

(一)师资 595

(二)研究 596

(三)主要教师介绍 596

二十九、清华大学 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 601

(一)简介 601

(二)师资阵容 601

三十、清华大学 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 602

(一)简介 602

(二)师资阵容 602

三十一、成功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 608

(一)发展简史 608

(二)研究目标 608

(三)师资特色 610

(四)研究特色 610

(五)师资介绍 610

三十二、成功大学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614

(一)简介 614

(二)中心目标 614

(三)研究工作 614

(四)师资 615

三十三、成功大学 生物科技中心 616

(一)组织及架构 616

(二)主要成员及其专长 616

三十四、成功大学 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617

(一)简介 617

(二)教学宗旨 617

(三)师资阵容 617

三十五、成功大学 热带植物科学研究所 619

(一)设立宗旨 619

(二)教育目标 619

(三)研究特色 619

(四)未来目标 620

(五)师资阵容 620

三十六、交通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暨研究所 622

(一)简介 622

(二)设立宗旨 622

(三)研究领域 622

(四)师资及其专长 624

三十七、“中央”大学 生物科技与生医工程研究中心 626

(一)中心简介 626

(二)中心人员及专长领域 626

三十八、嘉义大学 农学研究所 628

(一)历史背景及本所发展过程 628

(二)理念与特色 628

(三)发展方向 628

(四)中长程发展计划 629

(五)师资阵容 629

三十九、嘉义大学 生物农业科技学系(所) 638

(一)创立沿革 638

(二)本系宗旨 638

(三)领域范围 638

(四)教师及专长 638

四十、嘉义大学 农艺学系暨研究所 639

(一)理念与特色 639

(二)生涯发展 639

(三)本系宗旨 639

(四)研究重点 640

(五)发展方向 640

(六)中长程发展 640

(七)师资阵容 640

四十一、嘉义大学 园艺学系暨研究所 642

(一)简介 642

(二)师资及专长 642

四十二、嘉义大学 森林暨自然资源学系暨研究所 643

(一)创立沿革 643

(二)本系宗旨 644

(三)研究领域 644

(四)研究计划 645

(五)师资及研究领域 649

四十三、嘉义大学 动物科学系暨研究所 650

(一)系所沿革 650

(二)理念与特色 650

(三)发展方向 650

(四)师资阵容 650

四十四、嘉义大学 兽医学系暨研究所 654

(一)历史沿革 654

(二)成立宗旨 654

(三)目标与特色 655

(四)未来展望 655

(五)师资及专长 655

四十五、嘉义大学 食品科学系暨研究所 657

(一)简介 657

(二)未来发展方向 657

(三)师资及专长 658

四十六、嘉义大学 水生生物科学系暨研究所 659

(一)宗旨 659

(二)理念与特色 659

(三)师资阵容 659

(三)研究计划 660

四十七、嘉义大学 生物资源学系暨研究所 662

(一)设立宗旨 662

(二)教学特色 662

(三)发展方向 662

(四)师资阵容 662

四十八、嘉义大学 生化科技学系暨研究所 665

(一)简介 665

(二)发展方向 665

(三)研究群 665

(四)产学研合作 665

(五)历任专任教师及其专长 666

(六)研究计划 666

四十九、嘉义大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暨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 669

(一)历史沿革 669

(二)特色 669

(三)发展方向 670

(四)师资及专长 671

五十、嘉义大学 中草药暨微生物利用研发中心 672

(一)沿革 672

(二)缘起及背景 672

(三)发展目标 673

(四)中心人员设置 674

五十一、屏东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 675

(一)简介 675

(二)教学目标 675

(三)核心能力 675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研究领域 675

(五)未来展望 676

(六)研究计划 676

(七)师资及专长 677

五十二、屏东科技大学 生物资源研究所 678

(一)简介 678

(二)理念与特色 678

(三)发展重点 678

(四)课程规划 679

(五)师资及其专长介绍 679

五十三、屏东科技大学 植物科学研究所 680

(一)系所介绍 680

(二)系所发展重点 681

(三)师资及专长 682

五十四、屏东科技大学 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 683

(一)简介 683

(二)目标及特色 683

(三)主要设施 683

(四)发展方向 683

(五)师资及专长 684

五十五、屏东科技大学 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 685

(一)简史 685

(二)理念与特色 685

(三)发展方向 685

(四)师资阵容 685

五十六、屏东科技大学 亚太热带农业研究中心 687

(一)中心简介 687

(二)特色实验室 688

五十七、屏东科技大学 热带农业系国际合作研究所 694

(一)历史沿革 694

(二)目标 694

(三)师资阵容 694

五十八、屏东科技大学 活性天然物技术研发中心 696

(一)成立沿革 696

(二)设立目标 696

(三)中心特色 696

(四)研究重心 698

(五)研究计划 699

(六)中心研究成果 699

(七)研究团队及人员 701

五十九、屏东科技大学 森林资源调查研究室 702

(一)沿革 702

(二)研究成员及其专长 702

(三)研究方向 702

六十、屏东科技大学 遗传育种研究室 703

(一)研究方向 703

(二)研究成果 703

六十一、宜兰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 704

(一)本所简介 704

(二)设立目标 704

(三)发展重点 704

(三)师资阵容 705

六十二、宜兰大学 食品科学系(所) 707

(一)沿革 707

(二)特色 707

(三)未来展望 707

(四)研究方向 708

(五)现有研究成果 708

(六)预期效益 708

(七)教师及其专长 709

六十三、宜兰大学 动物科技学系(所) 710

(一)沿革 710

(二)特色 710

(三)未来展望 710

(四)研究室 711

(四)师资阵容 714

六十四、宜兰大学 园艺学系(所) 715

(一)系所沿革 715

(二)发展计划 715

(三)研究成果 715

(四)预期效益 716

(五)教育目标与特色 716

(六)师资阵容 717

六十五、宜兰大学 森林暨自然资源学系(所) 718

(一)系所沿革 718

(二)发展计划 718

(三)设立宗旨 718

(四)教学特色 719

(五)师资阵容 719

六十六、中山大学 海洋生物研究所 720

(一)本所简介 720

(二)师资阵容 720

(三)实验室 721

六十七、澎湖科技大学 海洋创意产业研究所 723

(一)本所特色 723

(二)本所近、中、长程发展计划 723

(三)教育目标 724

(四)教学特色 724

(五)发展策略 724

(六)师资介绍 725

六十八、台湾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研究所 726

(一)沿革 726

(二)成立宗旨 726

(三)教学宗旨 726

(四)未来发展 726

(五)师资阵容 727

六十九、台湾海洋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 729

(一)简介 729

(二)沿革 729

(三)研究领域 729

(四)师资阵容 730

七十、台湾海洋大学 水产生物科技顶尖研究中心 732

(一)中心简介 732

(二)中心目标 732

七十一、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渔业生产与管理系暨研究所 733

(一)系所沿革 733

(二)教育目标与特色 733

(三)政策推行——简化学制 733

(四)未来发展 734

(五)教师及其专长介绍 734

(六)研究计划 734

七十二、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水产养殖系暨研究所 736

(一)沿革 736

(二)教育目标 736

(三)发展特色 736

(四)研究、建教合作 737

(五)师资及其专长 737

七十三、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水产食品科学系暨研究所 738

(一)宗旨 738

(二)专任教师及其专长 738

七十四、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海洋生物技术系暨研究所 740

(一)发展沿革 740

(二)特色 740

(三)师资介绍 740

七十五、东华大学 生物技术育成中心 741

(一)中心沿革 741

(二)营运目标 741

(三)组织架构 741

(四)未来展望 742

(五)培育资源 742

(六)培育范围 742

(七)培育内容 743

(八)培育成果 743

七十六、东华大学 生命科学系暨生物技术研究所 744

(一)历史沿革 744

(二)系所介绍 744

(三)师资介绍 744

七十七、东华大学 生物资源与科技研究所 746

(一)前言 746

(二)发展方向及重点 746

(三)教学特色 746

(四)课程规划 746

(五)学生辅导 746

(六)学生进路——深造、就业 747

(七)未来发展与愿景 747

(八)师资阵容 747

七十八、东华大学 生态与环境教育研究所 748

(一)宗旨 748

(二)发展方向及重点 748

(三)发展计划 749

(四)展望 749

(五)师资介绍 749

七十九、东华大学 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 750

(一)沿革及宗旨 750

(二)发展方向及重点 750

(三)学术领域 750

(四)师资及其专长介绍 750

八十、台北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 752

(一)设所缘起 752

(二)成立经过 752

(三)教育目标 752

(四)建教合作 752

(五)学习研究环境与学术交流 753

(六)师资阵容 753

八十一、台北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754

(一)宗旨 754

(二)任务 754

(三)短、中、长期目标 754

(四)人员、组织、空间等规划 754

(五)软硬件设备规划 755

(六)营运办法 755

(七)经费运算 755

(八)预期成效 755

(九)联络人 755

八十二、台东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所 756

(一)沿革 756

(二)教育目标及宗旨 756

(三)发展特色 756

(四)未来发展 756

(五)教师及专长 757

八十三、台南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所) 758

(一)沿革 758

(二)特色 758

(三)设立背景 758

(四)研究方向 759

(五)教育目标 759

(六)师资简介 759

八十四、台南大学 环境生态研究所 761

(一)概况 761

(二)设立宗旨 761

(三)教育目标 761

(四)发展特色 762

(五)研究计划 762

(六)师资阵容 762

八十五、彰化师范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 764

(一)系所简介 764

(二)教学目标 764

(三)未来展望 764

(四)师资及研究方向 765

八十六、中国文化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 766

(一)沿革 766

(二)特色 766

(三)发展计划 766

(四)研究发展 767

(五)研究进度 767

(六)师资阵容 768

八十七、朝阳科技大学 生化科技研究所 777

(一)博士班 777

(二)硕士班 777

(三)师资阵容 777

八十八、东海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779

(一)成立宗旨 779

(二)核心研究 779

(三)师资阵容 780

八十九、东海大学 热带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782

(一)成立目的 782

(二)整体规划 783

(三)研究重点 784

(四)主要目标 786

(五)研究团队 787

(六)中心执行成果绩效 788

九十、大叶大学 生物产业科技学系暨研究所 789

(一)系所简介 789

(二)师资及研究实验室简介 789

九十一、大叶大学 分子生物科技学系(所) 796

(一)系所简介 796

(二)系所特色 796

(三)师资阵容 797

(四)研究实验室 798

九十二、辅英科技大学 分子生物检测暨发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799

(一)沿革 799

(二)中心特色 799

(三)未来发展 799

(四)实验室 800

(五)服务项目 800

(六)研发合作大事记 800

(七)研发团队及其专长 801

九十三、辅仁大学 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803

(一)简介 803

(二)中心工作 803

九十四、长荣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所) 805

(一)设立宗旨 805

(二)教育目标与教学使命 805

(三)发展方向 805

(四)系所特色 806

(五)师资阵容 806

九十五、中国医药大学 生态暨演化生物学研究所 808

(一)本所简介 808

(二)特色与目标 808

(三)研究重点 808

(四)发展方向 809

(五)师资阵容 809

九十六、明志科技大学 生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811

(一)简介 811

(二)成立宗旨 811

(三)中心成员 811

(四)中心实验室 812

(五)研究成果 812

(六)服务项目 812

九十七、元智大学 生物科技与工程研究所 813

(一)系所概况 813

(二)发展目标 813

(三)系所特色 813

(四)师资阵容 813

九十八、中台科技大学 食品科技系所 815

(一)系所简介 815

(二)本系所研究的发展目标 815

(三)师资结构简介 815

(四)组织成员 816

九十九、中台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所 817

(一)本所简介 817

(二)发展重点与特色 818

(三)未来展望 818

(四)师资阵容 818

一零零、元培科技大学 生物技术系(所) 820

(一)简介 820

(二)师资阵容 821

一零一、元培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系(所) 823

(一)沿革 823

(二)业务发展 823

(三)未来的发展重点 823

(四)特色 824

(五)师资研究 824

一零二、远东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825

(一)中心简介 825

(二)研发成果 825

一零三、大仁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系暨研究所 827

(一)沿革 827

(二)特色 827

(三)培育目标 827

(四)未来展望 827

(五)实验室 827

(六)师资及其专长介绍 828

一零四、大仁科技大学 食品科技系暨研究所 829

(一)系所介绍 829

(二)师资及其专长介绍 830

一零五、亚洲大学 水稻T-DNA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831

(一)目标 831

(二)研发项目如下 831

(三)特色 831

(四)研究人员 831

一零六、亚洲大学 菇类研究中心 833

(一)目的 833

(二)工作内容 833

(三)预期成果 833

(四)师资及研究方向 833

一零七、立德大学 食品餐饮管理学系暨研究所 834

(一)系所宗旨 834

(二)未来发展方向 834

(三)系所师资 834

一零八、中华科技大学 健康科技研究所 835

(一)设立宗旨 835

(二)目标与特色 835

(三)实验室 835

(四)师资及其专长介绍 839

一零九、东方技术学院 生物科技发展中心 840

(一)简介 840

(二)服务项目 840

(三)师资及其专长介绍 840

一一零、淡江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所 841

(一)研究所简介 841

(二)研究特色 841

(三)师资介绍 842

一一一、实践大学 食品营养与保健生技学系(所) 843

(一)设立宗旨 843

(二)教育目标 843

(三)发展特色 844

(四)师资及其专长 844

一一二、弘光科技大学 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系(所) 845

(一)特色 845

(二)研究重点 845

(三)师资介绍 845

一一三、弘光科技大学 产业应用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847

(一)成立宗旨 847

(二)核心实验室 847

一一四、义守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暨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研究所 850

(一)概况 850

(二)教学与研究 850

(三)课程与设备 850

(四)师资及其专长 851

一一五、大同大学 生物工程学系所 852

(一)简介 852

(二)核心能力 853

(三)师资情况 853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ⅴ.其他相关的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 857

一、台糖公司研究所 857

(一)台湾糖业公司简介 857

(二)台糖公司研究所 857

二、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 863

(一)亚蔬中心简介 863

(二)研究主题 864

(三)种质资源 864

(四)亚蔬中心联系方式 865

三、亚太粮食肥料技术中心 867

(一)简介 867

(二)组织与职掌 868

(三)业务工作 869

(四)经费来源 870

(五)工作绩效 870

(六)愿景展望 872

四、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 874

(一)创业宗旨 874

(二)经营理念 874

(三)发展沿革 874

(四)主要业务 875

(五)农业产品介绍 877

参考文献 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