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吴敬琏 1
序二 曾康霖 1
辑一 货币战?没那么简单! 1
货币战?没那么简单! 2
不要陷入美国官方的汇率阳谋 7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替代人民币升值 11
汇率成为货币政策新重点 15
汇率自由化是迟早的事 17
汇率调整宜早宜快 19
推迟人民币升值的代价 21
低利润出口企业能够承受人民币升值 24
2010年的汇率变化对中国出口影响有限 26
欧元危机为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意外机遇 29
小浮动也是大进步 32
应该提前预防人民币升值过头 34
为人民币自由浮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37
东亚合作将渐入佳境 39
辑二 中国泡沫属于危险类型 41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羊群效应 42
不良银信关系显示金融体制改善有限 44
商业银行提高手续费应该听证 46
“大得不能倒闭”的代价太大 48
国资管理需要克服大企业病 51
民营资本在金融领域仍然难有作为 55
西部金融中心的未来版图 58
创业板开门红无法持久 63
警惕房地产数量和价格双重泡沫 65
房价在2009年到底涨了多少? 67
提高统计数据可信度需要制度保障 69
房租上涨是抑制购房需求的必然结果 71
既“扬汤”又“抽薪”,住房价格调控迈出第一步 73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 76
短期的不确定性在房价和出口 79
中国泡沫属于危险类型 81
辑三 滞胀离我们越来越近 83
展望中国经济的VVV型复苏 84
即将开始的第四个价格周期 86
通胀传导路径已经改变 88
农产品价格上涨背后的垄断房租 90
通胀预期渐成共识,调控时机稍纵即逝 92
不要错怪通胀预期 94
通胀是如何导致两极分化的? 97
短期政策空间变小,资产价格正在上升 99
遥望具有中国特色的滞胀 101
2010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前高后低” 103
2010年“保8”早就成定局 105
2010年的增长速度如期下滑 107
滞胀离我们越来越近 109
调控避免了过热,不宜再增加力度 112
资产价格和通胀在2011年仍有上行风险 114
辑四 货币政策比美国更宽松 117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来之不易去之也难 118
国际货币体系渐进改革比“百日维新”更可行 125
世行投票权调整缓慢 美国一票否决权应取消 127
周小川方案如同与虎谋皮 12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走多远? 131
本次金融危机不会导致大萧条重演 135
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 138
廉价资本继续冲击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 140
当前世界经济中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及对策 142
加强金融监管:政策协调仍是当务之急 146
Fed还是PBoC,谁来维护中国利益? 148
谁应该担心主权财富基金? 150
“池子”不是对付流动性泛滥的好办法 152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评财政部到香港发国债 155
中国的货币政策比美国更宽松 157
辑五 见证通胀 161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回到起点? 162
通胀迫使宽松货币政策转向 164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半年回顾 166
货币政策过松,银行监管须严 168
信贷增长再次加快 政策调整必将提前 170
货币政策正在摆脱过度宽松 172
货币政策微调不会导致半拉子工程 174
货币政策的难点在“适度” 176
加息是一个困难的决定 178
利率上调不能搞区域试点 180
适度允许通胀有助舒缓供求失衡 182
从“保增长”到“防通胀” 184
货币政策的可选空间继续缩小 186
三种政策工具,三种经济效果 188
看见通胀再加息,晚矣 190
辑六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长期问题 193
全球金融危机只是中国经济困难的次要原因 194
“三驾马车”分解法低估了进出口对增长的贡献 197
G20峰会促中国经济转型 199
美国经济转型中国最受冲击 201
救经济需要掌握好分寸 203
吹大泡沫不等于拯救经济 205
谨防国有银行改革走回头路 207
越保增长,就越需要保增长 210
增长短期无忧,政策需要从长计议 212
到了用长期政策取代短期政策的时候 214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长期问题 216
是时候退出赌局了 218
中国不需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221
不要误读了美国的最低工资制度 223
辑七 以改革“保增长”,用汇改“再平衡” 227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动力切换 228
增长模式转变仍要依靠市场 231
靠改革保长期增长,用升值控通胀预期 233
市场化改革有望重新启动 235
扩张性货币政策应当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 237
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再次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239
推进银行改革要克服“开放恐惧症” 241
组建金融控股的监管与挑战 244
出口转内销,障碍在哪里? 246
农业增长方式是否到了转变的时候? 249
网络借贷的发展有赖相关法律的转变 251
加速升值和“结构型进口”可以抑制通胀 254
汲取应对危机的教训,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 257
附录 260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