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新中国现代化核心理念的四次转变 7
一、第一次变迁:从三民主义现代化到新民主主义现代化 7
二、第二次变迁:从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到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 10
三、第三次变迁: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13
四、第四次变迁:从发展到科学发展,从“小康”到“全面小康” 15
第二章 毛泽东对苏联经典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 18
一、批判基调:对苏联的学习与超越 18
二、对苏联公有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 20
三、对苏联计划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 25
四、对苏联工业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 28
第三章 重探现代性: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33
一、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战略 33
二、学习苏联的现代化战略 35
三、“借鉴苏联,统筹兼顾”战略 37
四、“赶英超美”战略 38
五、“农工商并举”战略 39
六、“四化”战略 40
七、“小康”战略 41
八、“全面小康”战略 43
九、“科学发展”战略 44
十、我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态势及经验教训 45
第四章 发展取向的三次转型:11个五年规划的回顾与前瞻 47
一、“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以工业化为重点,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7
二、“六五”计划到“九五”计划:以市场化为取向,重视社会发展 50
三、“十五”计划以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完善市场化、推进城镇化为新的着力点 52
四、11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态势与未来取向 54
第五章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演进 59
一、从“基本小康”的指标体系到“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 60
二、从重GDP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现代化指标体系 64
三、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演进的思考 71
第六章 从外视向内转:“四化”理论的形成与蜕变 77
一、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四化”理论的萌发(1949~1954) 77
二、“四化”提法的定型:“四化”理论的形成(1955~1963) 80
三、“两步走”战略的形成:“四化”理论的完善(1964~1978) 82
四、从“四化”到“小康”:“四化”理论的蜕变(1979~1990) 84
五、对“四化”理论蜕变的解析 87
第七章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性重构 90
一、现代性目标重构:从“大同”到“小康” 90
二、现代性主题重构:从“革命”到“发展” 92
三、现代性模式重构:从“模仿”到“创新” 95
四、经济现代性重构:从“计划”到“市场” 96
五、政治现代性重构:从“专政”到“民主” 98
六、国际现代性重构:从“封闭”到“开放” 100
第八章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互动:中国“开放”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02
一、“开放”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02
二、“开放”政策的基本内涵与战略地位 104
三、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根源 108
第九章 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0
一、小康理论的发展行程 110
二、小康理论的基本构造 114
三、小康理论的基本特点及“大同小康”之变的深刻根源 117
第十章 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进 121
一、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形成(1979~2002) 121
二、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发展(2002~~2007) 123
三、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完善(2007年至今) 129
四、中国小康指标体系演进的反思 130
第十一章 大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新选择 134
一、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是大城市化 134
二、中国城市化的路径及其问题 137
三、中国大城市化的时机业已成熟 140
第十二章 新工业化路在何方:21世纪初的新工业化思潮解读 143
一、新工业化思潮缘起 143
二、新工业化思潮特点 144
三、新工业化思潮形态 147
四、新工业化思潮评析 154
第十三章 人文化与市场化交融:第三次国学思潮探析 158
一、兴起及内涵 159
二、流派分析 164
三、特征分析 167
四、背景及根源 171
五、反思与前瞻 174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讨与实践指向 178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178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路径与方式 182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185
第十五章 市民返乡与农民进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流动 189
一、农民流动的路径与方式 190
二、农民流动的动力与制度分析 192
三、农民流动的限度及其原因 197
第十六章 新中国第一次农民进城潮的形成与消解 201
一、农民进城潮形成与消解的实证分析 201
二、农民进城潮形成的制度分析 203
三、农民进城潮消解的制度分析 207
第十七章 社队企业体制下的农民流动 211
一、社队企业遍地开花,农民大规模地向社队企业集聚流动 212
二、社队企业停办,农民流动停滞 214
三、社队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农民流动的唯一渠道 215
四、社队企业飞速发展,农民流动离土不离乡 216
五、社队企业体制下农民流动的反思 218
第十八章 乡镇企业体制下的农民流动 222
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流动的第一次高潮 223
二、乡镇企业整改,农民流动趋缓 225
三、乡镇企业进入战略发展阶段,农民流动呈异地化与饱和化 226
四、乡镇企业进入深层改制时期,吸纳就业能力大幅下降 228
五、乡镇企业在城乡一体化与现代企业制度架构下改革,农民流动多元化 230
六、乡镇企业体制下农民流动的反思 231
第十九章 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流动机制变迁的考察 234
一、农民流动机制的历史变迁 235
二、农民产业流动机制变迁的解析 239
三、农民城市流动机制变迁的解析 242
四、农民流动机制变迁的特点与经验 244
参考文献 249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