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纵横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桂松著
  • 出 版 社:信诺设计出版文化公司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62771769X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

序 5

(一)香港教育概论 16

(1)从战后香港教育的变化看香港教育的利弊(1982年11月) 16

(2)未雨绸缪 方为上策——论过渡时期的香港教育(1985年5月) 21

(3)香港教育面面观(1993年2月6日) 24

(4)教育事业 稳中求变(1996年9月10日) 30

(5)教育目标须重新确定(1997年5月11日) 33

(6)全面检讨香港教育(1997年10月6日) 36

(7)推行优质教育要从实际出发(1998年9月28日) 38

(8)一个纲领性的教育文件(2001年11月22日) 40

(9)多元教育产生多元精英(2002年3月5日) 42

(10)克服障碍 多育精英(2002年5月28日) 44

(11)概述香港教育演变的第一本书——《香港教育发展历程大事记》读后感(2004年2月24日) 46

(12)对香港教育的回顾和瞻望(2006年7月31日) 49

(二)教育改革(总评) 54

(1)推行教改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999年11月12日) 54

(2)教改文件别具特色(2000年5月10日) 56

(3)支持教育改革(2001年3月3日) 58

(4)官民合作促成教改(2001年12月4日) 61

(5)名校要勇于教改(2001年12月10日) 63

(6)小学教改一马当先(2002年3月22日) 65

(7)高等教育的佳音——评《香港高等教育报告书》(2002年4月8日) 67

(8)关于高教的几个分岐问题(2002年5月23日) 70

(9)教育谘询机构亦需精简(2002年7月8日) 73

(10)教改是否过猛过速?(2002年7月23日) 75

(11)汲取教训 改进工作(2002年10月11日) 77

(12)教改——方向要坚持 步幅要放缓(2004年1月3日) 79

(13)同心协力 推动教改(2004年3月25日) 82

(14)教改初见成效(2006年2月16日) 85

(15)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前进——《分享学习 学习分享》读后感(2006年5月9日) 87

(16)外评报告的启示(2006年5月25日) 89

(17)中学班级结构必须调整(2006年6月16日) 91

(三)品德教育、国民教育及公民教育 94

(1)评《学校德育指引》(1981年10月) 94

(2)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1982年) 98

(3)谈谈班主任工作(1987年4月6日) 101

(4)体罚应该取消(1991年1月1日) 106

(5)齐来推动德育(2002年1月23日) 108

(6)学校是贯彻德育的主要阵地(2002年1月24日) 110

(7)青少年问题须深入探讨(2002年3月28日) 112

(8)德育应成为教改的重点(2002年4月17日) 114

(9)民主教育应逐步深化(2002年11月4日) 116

(10)学校有责任推行爱国教育(2002年11月30日) 120

(11)全面推广国民教育(2006年2月10日) 123

(12)国情教育之我见(2006年6月2日) 125

(13)从学生违法看公民教育(2006年6月26日) 128

(四)学制 132

(1)「四改三」是倒退性建议(1988年6月27日) 132

(2)评小学推行全日制(1997年7月6日) 135

(3)大学应实行四年制(1999年11月29日) 137

(4)学制改革不能急于求成(2003年7月10日) 139

(5)学制改革势在必行(2004年10月21日) 142

(6)学制改革策略探讨(2004年11月6日) 144

(7)评学制改革的行动方案(2005年5月28日) 145

(8)落实学制改革要注意的问题(2006年1月6日) 148

(五)课程 152

(1)认真推动课程改革(2000年11月17日) 152

(2)课程发展探讨(2000年12月11日) 154

(3)课程改革宜从精简教材着手(2001年12月6日) 163

(4)也谈历史科教学(2002年5月9日) 165

(5)提高体育教学水准 重在师资培训(2002年6月5日) 168

(6)学制改革须与课程改革同步(2004年11月2日) 170

(7)中史教育宜增不宜减(2005年9月9日) 172

(8)通识教育与师实培训(2005年10月24日) 175

(9)再谈通识教育(2006年3月16日) 177

(10)英中应否以中文教通识(2006年5月6日) 179

(11)「出薄一点,出好一点」——评教科书的出版方针(2006年7月21日) 181

(六)考试、评核及学位分配 184

(1)不应让考试继续支配学校(1998年2月11日) 184

(2)二万三千名会考生为何吃光蛋?(1999年8月16日) 187

(3)评小一派位新办法(2000年4月28日) 190

(4)小学不宜再设公开试(2002年2月4日) 192

(5)出谋献策改善升中派位办法(2002年3月21日) 194

(6)「五改三」不会导致平庸化(2002年4月22日) 196

(7)公开考试亦须改革(2002年6月3日) 199

(8)男女混合派位仍有缺陷(2002年7月12日) 201

(9)学生学习能力评估有待改进(2004年8月2日) 203

(10)评升中派位办法(2005年5月13日) 205

(11)「校本评核」宜押后(2006年4月12日) 207

(12)系统评估慎防「操练」学生(2006年4月27日) 209

(13)勿让小六教育变为应试教育(2006年8月3日) 211

(七)教学语言及语文教学 214

(1)改善语文教学措施为何事倍功半?(2001年5月12日) 214

(2)英语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01年12月19日) 218

(3)普通话教学可逐步扩展(2001年12月21日) 220

(4)母语教学应继续推行(2002年7月11日) 222

(5)对教学语言取向应采慎重态度(2002年11月18日) 224

(6)从实际出发制定语言政策(2005年4月25日) 226

(7)从会考成绩看母语教学(2005年8月18日) 229

(8)中文中学须提高英文教学水平(2005年12月9日) 231

(八)师资、师训及教师工作量 236

(1)「最差教学奖」有感(1991年12月25日) 236

(2)树立榜样 推广经验(1992年3月4日) 239

(3)评语文基准新方案(2000年10月9日) 241

(4)减轻教师的超重工作负荷(2002年1月10日) 244

(5)提倡师德 赏罚分明(2002年3月13日) 246

(6)校长培训务求有的放矢(2002年3月19日) 248

(7)办好学校需要发扬团队精神(2002年5月17日) 250

(8)减担课量是教师的合理要求(2002年11月19日) 252

(9)大力推行「敬师爱生运动」(2003年9月12日) 254

(10)能否为教师减压关乎教改成败(2005年3月3日) 256

(11)理性对待教师轻生事件(2006年1月13日) 259

(12)教师压力从何而来(2006年1月18日) 262

(13)减压措施切实可行(2006年3月4日) 264

(14)师训质素需要提高(2006年6月19日) 267

(九)幼儿教育 270

(1)改善幼儿教育(1988年1月10日) 270

(2)学前教育不可忽视(1990年4月11日) 273

(3)学前服务亦需改革(2002年5月6日) 276

(4)树立幼儿教育新文化(2002年5月30日) 279

(十)私立学校和直接资助学校 282

(1)谈谈私校问题(1981年11月) 282

(2)直资仍具吸引力吗?(2002年3月25日) 286

(3)直资名校减费利大于弊(2002年5月2日) 288

(4)私校与直资学校均有存在价值(2002年12月9日) 290

(十一)小班教学 294

(1)不必限于小班教学(2002年9月13日) 294

(2)小班教学不宜仓卒推行(2004年11月20日) 296

(3)慎重对待小班教学(2005年2月4日)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