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清人戏曲序跋之理论基础——以前代曲论做为观察对象 1
第一章 缘起 1
第二章 元代以前之戏曲理论 5
第一节 先秦时期 5
第二节 汉代至唐代 8
第三节 宋代 15
第三章 元代之戏曲理论 25
第一节 作家及优伶批评论 25
第二节 曲韵曲律论 30
第三节 创作论 33
第四节 表演论 37
第五节 戏曲史论 40
第四章 明代之戏曲理论 47
第一节 明初太祖洪武初年(1368)至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 47
第二节 世宗嘉靖元年(1522)至穆宗隆庆六年(1572) 56
第三节 神宗万历元年(1573)至万历四十九年(1621) 77
第四节 光宗天啓元年(1621)至思宗崇祯十六年(1644) 105
中篇 清人戏曲序跋本论 131
第一章 总论 131
第一节 清代呈现专着形式之曲论 131
第二节 清代戏曲序跋之数量与范围 132
第三节 清代戏曲序跋之分类 136
第二章 曲律论 137
第一节 腔板论 137
第二节 宫调论 140
第三节 曲牌论 146
第四节 音律论 150
第五节 字数句法论 153
第六节 制谱论 156
第三章 动机论 167
第一节 风化陶淑 167
第二节 摅衷诉志 172
第三节 感怀共鸣 176
第四节 评论史事 180
第五节 用洗前陋 182
第六节 炼石补恨 183
第四章 创作论 189
第一节 取材论 189
第二节 主题思想论 192
第三节 关目排场论 194
第四节 结构论 195
第五章 表演论 201
第一节 论唱曲 201
第二节 表演论序跋之特殊情况 204
第六章 戏曲史观论 207
第一节 戏曲本事溯源 207
第二节 戏曲史观 222
第三节 花部史观 226
第七章 批评论 235
第一节 品评曲论曲律优劣 235
第二节 版本目录校勘 241
第三节 作家批评论 245
第四节 剧本批评论 252
第五节 优伶批评论 261
第八章 杂论 269
第一节 曲谱选曲标准 269
第二节 悲喜剧观 271
第三节 有关戏曲之方言、术语、特殊观念及题词 273
第四节 音乐功能论 285
下篇 结论——总结淸人戏曲序跋之内涵、承传及特质 295
第一章 清人戏曲序跋之内涵与承传 295
第二章 古典戏曲之美对清人序跋之影响 305
第一节 杂剧之美 305
第二节 传奇之美 309
第三节 杂剧传奇美对清人序跋之影响 314
第三章 清人戏曲序跋之美学特质 319
第一节 和谐——清人戏曲序跋美学特质之一 319
第二节 创新——清人戏曲序跋美学特质之二 323
第三节 完美——清人戏曲序跋美学特质之三 326
附录 331
引用参观考书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