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革命:思想的传播与权力的越境 3
革命政治过程中理论的生成:“新民主主义”溯源与辨流 3
苏联、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及其体制的确立 35
毛泽东的美国观与新中国“一边倒”国际战略的形成 57
野坂参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日本认识——新中国对日外交思想探源 84
第二部 建国:信念与谋略的政治、外交射程 109
新中国1951:农业合作化决策的过程及其政治学意义 109
意识形态陷阱:国家工业化战略与农业合作化高潮 145
作为政治改革思想先驱者的刘少奇 194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217
“一边倒”冷战体制下和平共处的限度:朝鲜战争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236
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及其国际政治学意义 253
中国国际战略的概念和历史阶段 286
第三部 反思:中国问题的知识确认 301
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新世纪的命运 301
在比较历史研究中理解民族主义:伪问题与真问题 308
历史与政治学视野中的党史文献编纂 317
当代中国口述史的发展及其文化身份 332
社会史学视野中的公共安全问题 342
社会冷战论:在政治史、社会史研究中理解中国 351
化解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紧张:国际法准则和中国历史的逻辑 363
战争责任问题与革命外交遗产 374
中国的日本论和对日外交危机 383
战争记忆重构:后殖民文化的国际传播学分析 393
“西藏问题”视野中的西方与中国 404
边缘性焦虑:“不高兴”中国的病理分析 412
从世界历史和中国问题理解全球化:知识、话语、体制的主体性思考 421
从思想共同体重建共同体精神 428
后记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