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1919-1949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303002286
  • 页数:47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3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3

第一节 “五四”前夜的中国 3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3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5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 8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

五、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4

第二节 五四运动 17

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7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反动政府的镇压 19

三、工人阶级举行政治大罢工 拒签和约的胜利 22

四、爱国反军阀斗争的继续 26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28

一、新思潮的澎湃和改造社会的探索 28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32

三、杜威来华和对实用主义的宣扬 “问题与主义”的争论 33

四、“五四”后的思想逆流和对封建思想的进一步批判 36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0

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40

二、罗素来华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43

三、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46

四、新民学会关于改造中国与世界问题的讨论 49

五、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和组织的发展 52

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4

第二章 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 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 56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协同”侵略 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 56

一、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紧 56

二、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和曹锟贿选 60

三、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地方军阀的“联省自治” 63

四、国民经济发展的迟滞 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65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潮 68

一、“好政府”主义 68

二、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69

三、制宪救国 71

四、废督裁兵 7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75

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75

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纲领的宣传及对资产阶级政治主张和军阀谬论的批判 79

三、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84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88

第四节 国共合作的酝酿 92

一、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 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 92

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方针的正式确定 95

三、国民党改组工作的进行 98

第五节 新文艺的成就和文化思想上的争论 100

一、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新文学主张的提出 100

二、小说、诗、戏剧的成就 103

三、“整理国故”、考辨古史和“新红学” 105

四、西方教育学的输入和教育改革 108

五、科学与人生观问题论战 111

第二编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一九二四年一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117

第一章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掀起 117

第一节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和革命运动开始高涨 117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17

二、孙中山系统讲演三民主义 121

三、革命武装的建立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平定商团暴乱 124

四、中俄协定的签订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127

五、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 130

六、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32

第二节 五卅运动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潮 136

一、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36

二、五卅运动 138

三、省港罢工 143

四、革命势力统一广东 国民政府的成立 145

五、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47

第三节 张冯吴孙各派势力的演变 反奉倒段斗争和三一八惨案 152

一、吴佩孚再起 孙传芳控制东南五省 152

二、郭松龄的倒戈和失败 吴张的结合 153

三、反奉倒段斗争和“首都革命” 154

四、三一八惨案 国民军退往西北 156

第四节 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及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158

一、国民党左中右三派的分化 廖仲恺被刺 158

二、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161

三、西山会议派的出现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166

四、国家主义派的活动和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168

五、三二○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171

六、工农运动的继续发展 173

第二章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的失败 175

第一节 北伐的胜利进军 奉系军阀在北方的黑暗统治 175

一、北伐战争的开始 175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177

三、中国国民党广州联席会议和迁都之争 181

四、奉系军阀在北方的黑暗统治 183

第二节 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185

一、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武汉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 185

二、工会组织的发展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87

三、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村革命 190

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3

第三节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新勾结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4

一、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194

二、蒋介石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反对蒋介石反革命活动的斗争 196

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00

第四节 武汉政府走向反动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国民革命的失败 205

一、武汉地区的讨蒋 工农运动的继续高涨和深入 205

二、反革命势力对武汉政府的压迫 武汉政府的北伐 207

三、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9

四、武汉政府的右转和夏斗寅许克祥的叛变 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 212

五、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 215

六、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的失败 218

第三编 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与加强工农武装革命和抗日民主运动(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223

第一章 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 223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 223

一、宁汉合流与国民党各派的纷争 223

二、蒋冯阎桂四派联合“北伐”和东北“易帜” 226

三、国民党“训政”的开始和对革命的镇压 227

四、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亲帝反苏外交 22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的开端 232

—、中国革命的低潮和共产党的八七会议 232

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全国各地武装起义 236

三、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241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毛泽东关于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论述 243

五、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46

六、中国共产党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 249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阀的大规模混战 251

一、国民党军阀在地盘分配和军从“编遣”止的争斗 蒋桂、蒋冯、蒋唐战争 251

二、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 254

三、国民党召开的“国民会议” 257

第四节 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土地革命和红军反“围剿”战争 259

一、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59

二、古田会议和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65

三、毛泽东对社会调查的大力提倡 269

四、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271

五、苏维埃区域的土地革命 274

六、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278

七、王明的《两条路线》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282

第五节 中间政派和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 285

一、第三党的“平民革命” 285

二、改组派“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和活动 289

三、人权派的“争人权”和反对暴力革命 291

第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 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起伏 294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 294

一、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三省的沦亡 294

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 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危机 297

三、一二八上海抗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 301

四、国难会议和宪政运动 305

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的错误政策 307

六、美英对日本的纵容和限制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310

第二节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313

一、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 313

二、国民党的法西斯宣传 316

三、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扩张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320

四、国民党政府反动的土地法令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和晏阳初的“县政建设” 327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向关内的侵略扩张 抗日民主浪潮的起伏 331

一、伪“满洲国”的成立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 331

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34

三、日本侵略势力向关内扩张 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 337

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政府 342

五、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外交的继续 346

第四节 文化思想上的斗争和左翼文化的成就 348

一、革命作家内部的争论和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348

二、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文化的“围剿” 352

三、文艺战线上的斗争和左翼文艺的成就 355

四、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马克思主义者的古史研究 363

五、哲学上的争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开展 370

第五节 苏维埃区域革命的深入和各项建设的开展 374

一、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 川陕苏区的开辟 374

二、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 377

三、苏区各项建设的开展 378

第六节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胜利 385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开始长征 385

二、遵义会议 390

三、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 红军长征的胜利 392

四、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的游击战争 395

第三章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398

第一节 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定 398

一、华北事变 民族危机的加深 398

二、国民党内英美派同亲日派的分化 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400

三、民族资产阶级抗日要求的进一步增长 403

四、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和一二九运动 405

五、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40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调整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411

一、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411

二、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调整 “逼蒋抗日”方针的确定 414

三、共产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刘少奇关于白区工作方针政策的论述 417

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 421

五、国民党“五五宪草”的公布 426

第三节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29

一、两广事变 绥远抗战和援绥运动 429

二、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争取 431

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432

四、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及其《根绝赤祸案》 438

五、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的斗争 440

六、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 442

七、“两个口号”的争论和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45

八、抗日民主思想运动的开展 449

九、《实践论》和《矛盾论》 451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456

一、壮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458

二、蒙古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458

三、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461

四、藏族人民的反侵略反分裂斗争 462

五、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464

六、苗瑶等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466

七、彝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468

八、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和雾社高山族人民的起义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