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鉴要 中国人才思想原典》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颂陶,余兴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2900974
  • 页数:44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人才价值 3

导语 3

国之六宝 人才为首 5

招揽贤才 中兴国家 7

举士任官获大治 10

治天下必选贤者 12

没有比用贤更加急迫的事 15

尊贤使能 俊杰在位 17

立足大处治国家 18

齐桓公称霸之秘诀 20

用人要尽其才 22

礼贤下士则功成 23

王者不却众庶 25

仗贤者王 仗贼者亡 28

不任贤则奸佞作乱 29

务众贤而同其心 30

人无弃人 31

君子劳于求贤 32

士存国存 士亡国亡 34

欲霸王者托于贤 36

明君慎于择士 38

洞悉所长 荐置其位 39

博学之人非富贵者可比 41

尔安百姓 何则非人 43

不嗜贤 国将乱 44

治国首先要选拔辅佐人才 46

招贤用才 长治久安 47

任使得人 天下自治 48

世必有才 随时所用 50

治国家用好谋臣猛将 51

守国在政 行政在人 53

贤才辅则天下治 54

圣人养贤 以及万民 55

士者为国之重器 56

良臣佐君成大业 57

吾任天下之智力 58

得人在审取其实 59

不任贤才 终将大乱 60

龙争天下 招致四方人才 61

储备人才的意义 63

报国莫如荐贤 66

人法兼资天下治 68

为国入宝 不如献贤 69

用人与行政相扶持 71

国家所重者 人才也 72

第二篇 成才之路 75

导语 75

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77

人求多闻尽其才 79

学而后入政 8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2

治国的九条原则 84

孔子论学习 86

贤者无常师 88

孔子论修身 89

百年之计 莫如树人 92

孟子论修身 93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94

学习可以改变人生 95

机遇是成功的条件 97

修身为功业之前提 99

不学习不能提高自身修养 101

择人而树 102

不务学问 不能致圣 103

好学无早晚 105

要广泛学习 106

人之有学 犹物之有治 107

君主应以修身为本 108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111

人才也要不断学习 112

博学有利于事 114

珍惜光阴 善始善终 116

不患无才 患志不立 117

学习使人有区别 118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119

道业学术 不可不求 121

先学后用 122

胸中切不可有傲 123

要与高明的人交往 124

仕而优则学 126

学非记诵 当究事所以然 128

好高能下好洁能容 129

纲常大节 要自家努力 130

竟夕点检 恍然独觉 132

疑而深思 多有领悟 134

人不可生而无师 135

有容乃大 忍者成功 137

不学无术乏大体 138

乐于听取别人意见 140

不耻下问是求知根本 142

虚心是成功之道 143

窥月 望月 玩月 144

骄傲有害学问 145

学问贵在能屈己下人 147

学必由博而致约 148

明理 做好人 149

人生顺境总凭旗脚转 150

养儿如同养树 151

去嫉妒心 去名利心 152

人而无恒 一无所成 153

在勤奋中精熟 155

从公务中学习 157

第三篇 用才之道 161

导语 161

舜命百官各司其职 163

不避前嫌敢用人 166

蔽贤者受罚 168

祁奚举贤不避亲 170

人职相匹 事得其人 171

齐王一日得七贤 172

用其长 不用其短 173

孔子论荐贤 174

用人宜取长舍短 175

人要推己及人 176

任官而课其功 177

国有三不祥 178

任人之长 不强其短 179

求贤如同雕璞玉 180

贤人并非全才 181

选贤任能应有道 182

治国之臣各有职责 183

逾越职守甚于寒冷 184

用人明法而不疑 185

任人不可无术 186

圣人治吏不治民 187

重用智术能法之士 188

君臣同欲而异使 189

任力不如任人 190

人固难全 权而用其长 192

责人以人 自责以义 194

得士之道在尊士 195

正名审分 治之辔也 197

观其所举 可知治乱 199

大材大用 小材小用 200

伊尹论择官标准 202

不可以儒生任文吏之事 204

士贵其用 不必求备 205

任贤有十难 206

才能既殊 任政亦异 207

荐贤者自身要贤 209

曹操能唯才是举 211

人有所短 唯才是举 213

人各有长短 要用其所长 214

量才任官 215

何代无贤 但患不知 217

比较长短 皆适其才 218

取舍无择亲疏 219

得贤之由 由乎审礼 220

辨才而仕 各得其位 222

李勣有知人之荐 223

进贤不以次 225

才德辨识与轻重 226

刘邦用人所长 228

识人用人是取胜之根本 230

养士以求贤才 232

特殊人才可授大任 234

任贤使能 何有新旧 235

劳于求贤 逸于任使 236

司马光论用人之道 238

选才要注意德才和功绩 239

用贤不专 不如不用 241

精察 审用 则人才出 242

用人忌三蔽 244

量才而任 考绩而黜陟 246

必使人才历经艰难 248

君不疑其臣 功成而无后患 250

用人取气节 略细故 251

毁才易 树才难 252

不可以一节之不善而弃士 255

谨防沽名钓誉 258

选拔人才要有制度 260

知贤而任之不疑 262

用贤不可示私恩 264

德行为首才次之 265

用资格而不纯用资格 266

任贤不徇情 267

为地择人 量材授任 268

善用人者皆可用 269

宽于取才 严于用才 270

礼贤下士 人才自来 272

贤者亦有其短长 273

用人公正无私 275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76

任职要专 277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278

量材器用 斯政无废 279

为官用人之策略 281

第四篇 识才之术 285

导语 285

唯善 故能举其类 287

千里马不能用来拉盐车 288

去妒嫉 举贤才 290

听其言 观其行 292

合其忐功而观 293

四种人不宜轻易授予官职 294

弃贤而国变 295

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297

“八征”识人才 298

重品质 轻外表 300

国君进贤 不可不慎 302

察人的九种方法 303

切忌以貌取人 304

使法择人 使法量功 306

有功受重禄 有能处大官 307

以刑名收臣 以度量准下 309

考核功绩是检验人才的最好方法 310

治世待贤士 311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313

选贤要广泛甄选 315

士有不同 各尽其能 316

官吏分六等 317

王者察吏于民 319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320

用人并非多多益善 322

举贤不用 于事无补 323

千里马需要伯乐 324

称誉者众 未必贤 325

劣吏不能拔贤 326

怎样识别佞人 327

赏卑以招贤 329

知贤之近途 莫急于考功 330

将才有九种 331

怎样考核将才 333

观察人才方法 334

考察在于得实 335

诚心求贤 何愁无贤 337

国君进贤不可不慎 338

用人应注意考核 340

士必从微而至著 342

士必诚信后求智 344

君子小人各尚其类 345

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有 347

求才贵广 考课贵精 348

唐太宗论臣下短长 349

进忠臣 退佞人之辨 351

取士之际 不可不慎 352

宁可艰于择人 不可轻任而不信 353

萧何慧眼识韩信 354

选人难 356

不可以成败论人物 357

用人不可以仓猝责成 359

取德以实行 取才以实效 361

独具慧眼能识人 362

忠贤之士有三类 363

不被主人之意左右者必君子 365

进人以言 试人以功 366

人才分三等 367

有才还须识时务 368

贫则观其所不取 369

为教在于导其自适 371

知人在于知枉直 372

任贤先识进贤者 373

唯才是任 375

以事试才 情见于物 376

通艺明经堪为吏 377

第五篇 激励保障 381

导语 381

赵衰三让荐贤才 382

能者不蔽隐 不能者不当其职 384

尚贤任事 以劳殿赏 量功分禄 386

量才而任之 387

治国的三个关键 388

赏罚为君之权柄 390

明主任官必令守职 392

强国三本 394

君子受官辞官三原则 396

要任人唯贤 不能任人唯亲 397

用人要有原则 399

士为知己者尽力竭智 400

要善于运用奖赏 402

以全举人固难 404

鲍叔举荐管仲 406

因小过而弃大将 408

远贤近佞 天下倾覆 409

人有厚德 无问小节 410

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 411

招贤五戒 412

成就大业须下贤 414

授以三权 其君南面而霸 416

尊贤在于用其才 417

参善恶以毁誉 课功过以赏罚 418

选用人才 委任责成 419

善驭众者以赏罚为先 422

资格之弊 424

善治者善执天下之辔 425

使人速得为善之利 427

对人才要封殖护持 429

用人得当则民安 430

任人在乎公正 432

明辨君子与小人 433

勿以小过戕害人才 434

用舍进退 以功为准 436

不以小过轻弃人 438

福吏为上能吏次之 440

限资格 则士大夫无生气 441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