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开设文学课程的理由 1
一、献给人间的金蔷薇 4
二、文学弥补人生缺陷 7
三、文学弥补人格缺陷 10
四、文学弥补眼睛缺陷 11
第二讲 什么是文学 15
一、何为文学:从高行健莫言说起 18
二、中国传统文学定义的局限 20
三、定义文学的尝试 25
第三讲 什么不是文学 27
一、从柏拉图与曹雪芹的理想国谈起 29
二、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分野 32
三、意识、潜意识、意识形态 33
四、文学与科学的区分 35
五、哲学、史学、新闻与文学之别 37
第四讲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 39
一、真实性:文学的第一天性 41
二、人性与人类生存条件的真实 42
三、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 43
四、张爱玲与沈从文:残酷写实与温厚写实 44
五、形象性与情感性在文学中的位置 46
六、人性深处的多种可能性 47
七、抵达人性真实的障碍 49
第五讲 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 53
一、文学的超越性内涵 55
二、超越现实主体(世俗角色) 56
三、超越现实视角(世俗视角) 59
四、超越现实时空(现实境界) 63
第六讲 去三腔与除旧套 67
一、去学生腔 70
二、去教化腔 72
三、去文艺腔 75
四、只讲述,不表演 77
第七讲 文学的“心灵”要素 79
一、什么是心灵? 81
二、作家应有什么样的心灵? 84
三、文学作品中的心灵形态 88
第八讲 文学的“想象力”要素 91
一、“想象力”的理性解说 93
二、“想象力”的感性描述 95
三、文学创作的两大走向 98
四、“想象”的现实根据与人性根据 100
五、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根本弱点 101
第九讲 文学的“审美形式”要素 103
一、文学的审美范畴 106
二、文学的审美趣味 107
三、文学的审美方程式 109
四、文学样式的最后边界 112
第十讲 文学批评与经典阅读 117
一、人人都有文学批评的权利 119
二、文学批评的五种主体 120
三、个体文学批评的两种才能 122
四、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准则 125
五、文学批评与经典阅读 126
第十一讲 文学的初衷 131
一、关于文学的起源 133
二、创作的初衷:感物明志 138
三、返回文学的真诚与真实 140
四、文学是“活下去”的需求 140
第十二讲 文学的潜功能 143
一、文学功能的隐秘性 145
二、文学的“净化”功能 147
三、文学的“警示”功能 148
四、文学的“范导”功能 150
五、文学诸功能中的“心灵自觉” 153
第十三讲 文学与自然 155
一、“自然”的若干内涵 157
二、西方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征服”基调 158
三、中国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基调 162
四、“人与自然”文学基调的变迁 164
第十四讲 文学与宗教 167
一、文学与宗教的共同点 169
二、文学与宗教的不同性质不同归宿 171
三、文学与宗教的相互渗透 174
四、中西文学的巨大差异 177
五、“审美代宗教”的现代潮流 178
第十五讲 文学与自我 179
一、所谓“自我” 181
二、西方文学中的“浪漫自我”和它的衰落 183
三、中国传统中的内在自我 186
四、热文学与冷文学 188
第十六讲 文学与政治 191
一、文学性质与政治性质根本不同 193
二、文学内涵大于政治内涵 197
三、人道原则大于政治原则 199
四、文学标准先于政治标准 200
五、文学不能服务政治,也无需政治为文学服务 202
第十七讲 文学与艺术 205
一、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 207
二、文学可以吸收艺术的营养 211
三、文学家应尽可能多些艺术修养 214
四、文学可以充分展现内心世界 216
第十八讲 文学与人生 219
一、文学的重大课题 221
二、人生千姿万态 224
三、人的两种存在方式 225
四、文学与人生三大悲剧 227
五、“为人生而艺术”也受到非议 229
六、文学写作的密码 232
第十九讲 文学与道德 235
一、三个基本概念 237
二、文学可“以美储善” 238
三、道德化入文学的关键点 239
四、俄罗斯文学为什么更深邃 241
五、离开人便没有善恶之分 242
六、文学应立足于审美境界 245
第二十讲 文学与文化 247
一、什么是文化? 249
二、文学中的文化冲突 254
三、文化批判与文学批评 257
四、文化在哪里? 258
第二十一讲 文学与天才 261
一、天才的来源 263
二、文学天才的不同类型 265
三、不同类型下的天才特点 267
四、天才的原创力量 269
第二十二讲 文学与状态 273
一、什么是“文学状态” 275
二、作家主体的存在常态 278
三、作家的孤独状态 280
四、文学状态由谁决定 283
整理者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