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家园何处 1
第一章《诗经》: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3
第一节《诗经》与历史的误读 3
第二节从《周颂》到《国风》:理性觉醒的新形式 7
第三节“和”:《诗经》的审美追求 16
第四节 抒情:《诗经》的基本艺术特征 20
第二章 记叙与议论之间: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23
第一节 传统散文概述 23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26
第三节 先秦诸子散文 30
第三章《楚辞》:生存、生命、生活与诗 36
第一节《楚辞》与屈原 36
第二节《离骚》:政治与生命之间的巨大张力 38
第三节《九歌》、《九章》:宗教与生命的诗性显现 41
第四节《楚辞》的美学意蕴 43
第四章 秦汉散文:在激荡与融合中走向成熟 46
第一节 秦汉散文概述 47
第二节《史记》:文、史张力中的悲情、悲剧、悲美 51
第五章 汉赋:包揽宇宙的理性之美 59
第一节“赋”的渊源与审美品格 59
第二节 汉赋之美的本质 62
第三节 汉赋之美的形态 65
第六章 古朴华茂的汉乐府民歌 70
第一节 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71
第二节 叙事诗的代表作——《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 75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80
第一节 建安风骨 82
第二节 名士风度 96
第三节 隐士风范 102
第四节 山水风致 109
第五节 人物风姿 120
第八章 六朝骈文:情感与形式 128
第一节 骈文的概念 128
第二节 骈文的发展阶段 129
第三节 骈文的美态 131
第四节 骈文的美质 138
第九章 盛唐诗歌 141
第一节 盛唐的来临 141
第二节“诗仙”李白 157
第三节“诗圣”杜甫 167
第十章 中晚唐诗歌 176
第一节 中唐至北宋文学与审美嬗变概论 176
第二节 中唐前期的诗歌 179
第三节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184
第四节 中唐后期的诗歌 188
第五节 晚唐诗歌 197
第十一章 晚唐五代词 203
第一节 词的产生与晚唐五代词 203
第二节 李煜:亡国之君与“词中之帝” 207
第十二章 隋唐五代散文 210
第一节 隋唐五代散文概述 210
第二节 古文运动:以复古为革新 212
第三节 韩愈散文:“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216
第四节 兼善各体的柳宗元散文 220
第十三章 唐代传奇:中国小说的自觉 224
第十四章 宋诗 229
第一节 北宋诗 229
第二节 南宋诗 234
第三节 化理为情:宋诗的理趣之美 243
第十五章 宋词 247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 247
第二节 苏轼:为词立法 252
第三节 北宋后期词 260
第四节 南宋词 264
第五节 辛弃疾词:集宋词之大成 270
第六节 诗词审美类型述要 273
第十六章 宋元散文 283
第一节 宋元散文概述 284
第二节 欧阳修与新古文运动 289
第三节“随物赋形”的苏轼散文 295
第四节 苏轼与朱熹:两种对峙的文艺观 298
第十七章 元代戏曲与散曲 306
第一节 元代戏曲概述 307
第二节 关汉卿与王实甫 310
第三节 元散曲:“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316
第十八章 明代散文 321
第一节 明初散文 322
第二节 明中叶的拟古派散文 324
第三节 李贽与公安派散文:无所依傍,独抒性灵 327
第四节 明末小品文:无关功利的审美体验 331
第十九章 明代小说 335
第一节 冲突的美:明清小说戏曲的审美特质 335
第二节《三国演义》:历史与道德的冲突 342
第三节《水浒传》:社会理想与现实伦理的悖谬 350
第四节《西游记》:索解生命的历程 357
第五节 明代其他通俗小说 361
第二十章 明代戏曲 367
第一节 明代戏曲及其繁荣的文化动因 367
第二节《牡丹亭》:“为情作使” 369
第二十一章 明清诗词 374
第一节 明代诗歌:在颂圣、拟古、反拟古之间挣扎徘徊 374
第二节 清诗:对传统诗歌的回溯与总结 377
第三节 清词:伤感情绪与济世情怀 380
第二十二章 清代散文 383
第一节 清初经世致用的散文 383
第二节 桐城派散文:传统散文作法的系统总结 386
第三节 中国散文的政治品格与审美品格 393
第二十三章 清代小说 396
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长篇小说概述 396
第二节《聊斋志异》:现实纠结中的永恒的诗性幻想 398
第三节《儒林外史》:在讽刺与幽默的喜剧中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 412
第四节《红楼梦》:历史与文化的艺术结晶 416
第二十四章 清代戏曲 432
第一节 清代戏曲概述 432
第二节《长生殿》与《桃花扇》:在爱情与国难之间寻觅兴亡之感与人生之慨 434
距离·遥望·美感(代结语) 439
主要参考书目 441
修订后记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