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由唐中叶开始的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转变与经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13
一、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转变的主要标志 13
二、以《五经正义》为依据,以注疏之学为特征的唐代经学在流播中的弊端 15
三、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以疑古惑经、舍传求经为主要内容的新经学运动的展开 20
四、政治改革家柳宗元对“圣人之道”的新阐释 22
五、反映地主阶级保守派利益,以继承和弘扬孔孟道统为己任的韩愈的经学 30
六、李翱《复性书》对孟子性善论的继承。《中庸》地位的提升 47
第二章 宋代统一政权的建立 宋初经学守旧与开新的矛盾运动 53
一、宋初的政治统一与重建统治思想的客观要求 53
二、镂版印刷的发明与经籍的广泛传播 57
三、宋初经学的守旧特征与邢昺经学的二重色彩 60
四、义理之学的复兴与胡瑗、孙复、石介的经学 66
第三章 北宋社会矛盾的发展 为改革路线服务的以《三经新义》为代表的王安石的新经学 75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发展与改革思潮的涌动 75
二、欧阳修的《易童子问》与刘敞的《七经小传》。经学中由疑经到改经思潮的发展 82
三、反映庶族地主利益的经学家李觏在《易》学和《礼》学方面的新建树 89
四、《三经新义》与王安石对经学的标新立异 103
五、王安石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114
第四章 与改革思潮相对立的反映地主阶级保守派利益的程颢、程颐的经学 124
一、北宋中期的新旧党争与二程政治上的守旧倾向 124
二、二程的学术渊源与经学撰著 129
三、程颢、程颐对“道统”说的进一步探求 131
四、《伊川易传》与二程的哲学思想 136
五、二程后学的经学 144
第五章 两宋之际民族矛盾的发展 以尊王攘夷为理论特色的经学家胡安国的《春秋传》 151
一、宋代民族矛盾的发展 《春秋》学成为显学的历史进程 151
二、胡安国的学统师承和经邦济世的治学路线 156
三、以尊王攘夷为着眼点的《春秋传》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发 160
四、关于经学家胡安国历史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175
第六章 南宋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与统治思想的强化 以综罗百代为特色的朱熹的经学思想 182
一、南宋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与强化统治思想的客观要求 182
二、朱熹的社会出身与政治倾向 186
三、宏富的经学著作与综罗百代的学术实践 188
四、《周易本义》以存天理为出发点的朱熹的哲学思想 193
五、《春秋》论、《通鉴纲目》以修政事为着眼点的朱熹的政治思想 203
六、《礼》学与《仪礼经传通解》以振纲纪为核心的朱熹的伦理思想 209
七、退五经尊四书与《四书章句集注》以变气质为旨归的朱熹的教育思想 217
八、《诗集传》朱熹经学中守经与疑经相统一的治学精神 228
九、朱熹经学对后世的影响 233
第七章 元宋替铚与元代经学流播大势 238
一、元朝的建立与元初汉化政策的逐渐展开 238
二、南方经学北播与赵复、许衡的经学 244
三、刘因的以经传注疏之学为主、议论之学为次的治学路径与颇具特色的经史关系论 252
四、北山学派对朱熹经学的继承和发展 258
五、和会朱陆的学术思潮与吴澄的经学 263
第八章 明代的政治统一与社会矛盾的发展 经学由理学而心学的演变 272
一、明初的政治统一与经学中朱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272
二、以《六经论》、《春秋明经》为代表旨在强化专制政体的宋濂、刘基的经学 277
三、《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的撰定及其保守的理论体系 280
四、明中叶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与经学中心学的崛起。王阳明心学体系与《大学问》 287
五、以梅鷟《尚书考异》为代表的明代中后期经学研究新成果 299
〔附〕宋明经学家著述要目一览表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