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
第2章 国内、国外自卑研究综述 7
2.1 西方心理学对自卑的研究 7
2.1.1 自卑感的概念及其测量 8
2.1.2 自卑情结及其测量 9
2.1.3 自卑的原因及其测量 10
2.1.4 自卑的后果及其测量 11
2.2 中国心理学对自卑的研究 13
2.2.1 自卑感理论探讨 14
2.2.2 自卑感实证研究 17
2.3 对既有研究的思考 20
2.3.1 自卑测量工具的问题 20
2.3.2 自卑心理结构的问题 21
2.3.3 自卑特征的问题 21
第3章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目的和意义 27
3.1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27
3.1.1 从社会比较的视角界定自卑 28
3.1.2 自卑和自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0
3.1.3 从内隐和外显的角度区分自卑 33
3.2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 33
3.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4
第4章 自卑感量表编制 37
4.1 目的 37
4.2 学生自卑感量表的编制方法 37
4.2.1 开放式调查 37
4.2.2 访谈 38
4.2.3 初测问卷的编制 39
4.2.4 正式施测 40
4.3 学生自卑感量表的原始分的计算和常模的确立 52
4.3.1 学生自卑感量表的原始分的计算 52
4.3.2 学生自卑感量表因素分和总分常模 53
4.4 讨论 55
4.4.1 学生自卑感及其测量 55
4.4.2 学生自卑感量表的因素分析 56
4.4.3 学生自卑感量表计分方法和结果分析 56
第5章 学生自卑感现状研究 58
5.1 目的 58
5.2 对象 58
5.3 材料 58
5.4 结果 58
5.4.1 在因素分和总分上的差异 58
5.4.2 在性别上的差异 59
5.4.3 在生源上的差异 60
5.4.4 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61
5.4.5 在学科门类上的差异 62
5.4.6 在年级上的差异 62
5.5 讨论 63
5.6 小结 68
第6章 内隐自卑研究 70
6.1 引言 70
6.2 内隐自卑的IAT研究 71
6.2.1 研究方法 71
6.2.2 结果 73
6.2.3 讨论 74
6.3 内隐自卑的EB研究 75
6.3.1 研究方法 75
6.3.2 结果 77
6.3.3 讨论 77
6.4 内隐自卑的CFII研究 78
6.4.1 研究方法 78
6.4.2 结果 79
6.4.3 讨论 79
6.5 综合讨论 80
6.6 小结 81
第7章 自卑心理的结构研究 83
7.1 目的 83
7.2 材料 83
7.2.1 YG性格测验 83
7.2.2 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CQ) 84
7.2.3 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12) 84
7.3 方法 84
7.4 被试 84
7.5 结果 85
7.5.1 不同自卑结构的分类结果 85
7.5.2 不同自卑结构的人格特点 86
7.5.3 不同自卑结构的人际关系能力特点 90
7.5.4 不同自卑结构的心理健康特点 92
7.5.5 几个典型被试的自卑结构及其人格、人际关系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 94
7.6 讨论 95
7.6.1 自卑结构的划分 95
7.6.2 自卑结构的特点 96
第8章 汇聚与区分:自卑与自尊关系的探索性研究 100
8.1 引言 100
8.2 对象 100
8.3 材料 100
8.3.1 内隐自尊的IAT实验材料 100
8.3.2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 100
8.4 方法和结果 101
8.5 讨论 103
第9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106
9.1 关于研究的主要思路 106
9.2 关于自卑感的群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106
9.3 关于内隐自卑的跨样本一致性研究和多方法汇聚测量 107
9.4 关于自卑与自尊的关系 108
9.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08
9.6 本研究的局限及不足之处 109
9.7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10
附录 112
附录Ⅰ 自卑感量表 112
大学生自卑感量表 112
中学生自卑感量表 112
小学生自卑感量表 113
附录Ⅱ 内隐自卑IAT测验材料 114
大学生组Ⅰ 114
大学生组Ⅱ 114
大学生组Ⅲ 114
中学生组 115
小学生组 115
附录Ⅲ 内隐自卑EB测验材料 115
大学生组Ⅲ 115
中学生组 116
小学生组 116
附录Ⅳ 内隐自卑CFII测验材料 116
附录Ⅴ YG性格测验 117
大、中学生组 117
小学生组 117
附录Ⅵ 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CQ) 117
附录Ⅶ 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12) 118
附录Ⅷ 外显自尊问卷 118
参考文献 119
中文部分 119
英文部分 120
后记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