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术前沿书系 全要素劳动价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鹏侠,张一鹤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802578791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劳动范畴创新和发展为突破口,建立起全要素劳动价值论。全要素劳动价值论不但坚持了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精髓,而且论证了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不过是从属于劳动价值论的解释现象层面的价值论,使以往经济学家认为对立的、水火不容的两种价值理论统一于发展的劳动价值论——全要素劳动价值论。

引论 1

第一章 劳动的本质 11

第一节 人类劳动的起源与特征 12

一、古猿动物本能劳动向人类劳动的演进 12

二、人类劳动的基本特征 13

第二节 智力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本质 15

一、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 15

二、智力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本质 17

三、劳动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实践的 18

第二章 智力活动过程 21

第一节 智力活动的生理学机制 22

一、反射论与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22

二、神经细胞学说 23

第二节 智力活动的心理学机制 25

一、智力活动是知识信息加工活动 25

二、感知和记忆过程中的知识活动 26

三、思维过程中的知识活动 28

四、知识对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 29

第三节 构成智力活动的智力要素 31

一、智力是人脑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31

二、影响智力发展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34

第四节 构成智力活动的知识信息要素 37

一、知识与智力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37

二、知识与智力的联系 38

三、智力和知识信息是构成智力活动的基本要素 39

第三章 信息与知识的本质 41

第一节 信息的本质 42

一、信息的本质 42

二、客观信息与观念信息 44

第二节 知识的本质 45

一、知识内涵 45

二、知识分类 47

第三节 知识的特性 49

一、探讨知识特性的意义 49

二、知识的特性 50

第四章 劳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55

第一节 经典劳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56

一、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劳动概念 56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概念 58

三、我国经济学家对劳动概念外延的发展 59

四、经典劳动概念 60

第二节 复杂劳动与经典劳动概念的矛盾 60

一、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的定义 60

二、经典劳动概念无法定义复杂劳动 61

三、复杂劳动概念对经典劳动概念的突破 64

四、用知识含量定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66

第三节 经典劳动概念的缺陷及其原因 67

一、经典劳动内涵缺失知识要素 67

二、经典劳动内涵缺失知识要素的原因 69

第四节 劳动概念的发展与突破 71

一、劳动概念的重新定义 71

二、对经典劳动概念的重大突破 73

第五章 活劳动的物化 79

第一节 活劳动物化原理 80

一、马克思劳动物化理论及其局限性 80

二、体力劳动物化原理 83

三、生产使用价值的智力劳动的物化原理 84

四、提高生产效率的智力劳动的物化问题 86

第二节 活劳动形成的价值实体 88

一、劳动物化形成的价值实体 88

二、价值实体由时间价值和知识价值构成 89

第六章 物化劳动的劳动原理 91

第一节 智力劳动的知识中介说 92

一、智力劳动的知识中介说 92

二、没有智力消耗的智力劳动过程 94

三、协作劳动的知识中介说 95

四、智力劳动间的跨时空协作性质 97

第二节 物化劳动的使用是智力劳动的延伸和继续 99

一、物化劳动是活劳动的物质存在形式 99

二、物化劳动的使用是智力劳动的延伸和继续 101

三、智力劳动形态的“三位一体”说 103

第三节 知识的活化与物化 104

一、知识产品及其生产性 104

二、人脑智力和人工智能使知识活化或“复活” 104

三、知识与活劳动一起物化 105

第四节 劳动资料劳动与物化 106

一、劳动资料与消费品 106

二、劳动资料在生产中的作用 107

三、劳动资料劳动与自然力物化 109

第五节 整体劳动创造价值说 113

一、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相对性 113

二、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整体劳动创造价值 114

三、“整体工人”概念蕴含着对劳动价值论的重大发展 117

第六节 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的第一生产力论 12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121

二、我国学术界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争论 123

三、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的第一生产力论 124

第七节 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原理 127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 127

二、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 130

三、人工智能创造价值的原理 132

第七章 商品价值统一性原理 137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价值观 138

一、马克思用抽象劳动定义价值 138

二、西方经济学用效用或抽象使用价值定义价值 140

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立的根源 142

第二节 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统一性原理 143

一、知识价值就是知识的抽象使用价值 143

二、商品使用价值是知识使用价值的外化和物质化 145

三、商品抽象使用价值概念的提出 146

四、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统一性原理 147

五、单位商品知识价值不变原理 148

六、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 149

第三节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修正 150

一、劳动二重性原理中的概念冲突与原因分析 150

二、劳动二重性原理反证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153

第四节 商品效用与商品价值统一性原理 155

一、商品的客观效用和主观效用 155

二、商品效用是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的统一 158

三、商品效用与商品价值统一性原理 159

第五节 商品价值概念的统一性 160

一、商品价值概念与哲学价值概念的关系 160

二、统一商品价值概念的基础是发展的劳动概念 161

第八章 自然资源“天然价值”论 163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164

一、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64

二、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165

第二节 自然资源“天然价值”成因理论 166

一、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源于稀缺性 166

二、自然资源是劳动的外生变量 169

三、商品效用是天然效用与劳动效用的统一 170

四、商品价值概念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172

第三节 自然资源“天然价值”的性质理论 174

一、问题的提出 174

二、配第与斯密关于土地创造价值的观点 175

三、自然资源要素创造价值的理论依据 176

四、自然资源“天然价值”的劳动性质理论 177

五、资源所有制决定“天然价值”的归属 180

第九章 价值量理论 185

第一节 传统价值量理论概述 186

一、劳动时间计量价值量的理论 186

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理论 188

三、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反比例变化规律 189

第二节 劳动时间不是劳动量的真实尺度 190

一、计量复杂劳动的难题 190

二、劳动时间不能计量复杂劳动的原因分析 192

三、劳动时间不是劳动量的真实尺度 195

第三节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197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 197

二、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198

三、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论断 203

第四节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 204

一、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反比例变化规律与现实的冲突 204

二、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同方向变化规律 207

三、劳动生产率创造价值就是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209

第十章 价值、效用与价格 211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交换价值理论 212

一、两种对立的交换价值理论 212

二、两种交换价值理论的局限性 213

第二节 效用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214

一、效用价值论是发展的劳动价值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214

二、效用价值论在发展的劳动价值论中的地位与性质 215

第三节 价格是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形式 216

一、商品交换价值不能成为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 216

二、价格是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形式 218

三、对效用价值论陷入“循环论证”的误解 219

第四节 统一的价格理论 220

一、价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有机构成部分 220

二、理性人假设 222

三、价格理论统一于发展的劳动价值论 222

四、市场价值与均衡价值 223

第十一章 全要素劳动价值论 225

第一节 价值理论的目的与内容构成 226

一、价值理论的目的和内容构成 226

二、价值源泉只能源于生产 227

第二节 全要素劳动价值论 227

一、全要素劳动价值论的界定 227

二、生产函数与价值函数 229

三、商品价值来源构成理论 230

四、总成本构成函数 231

五、剩余价值或利润来源构成理论 232

第三节 知识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232

一、知识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232

二、知识剩余价值的既得性和无偿性 234

第四节 全要素收入分配论 235

一、分配论是价值论的引申 235

二、传统劳动价值论无法引申出按要素分配原则 236

三、全要素收入分配论是全要素劳动价值论的引申 237

参考文献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