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1
第二节 「文风」的界定 6
第三节 研究范围 6
一、「中晚年」的年限 6
二、采用文集的版本 7
第四节 文献探讨 8
一、台湾 8
二、大陆、香港 11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12
一、研究方法 12
二、研究步骤 13
第二章 王安石生平境遇与才性特质 15
第一节 政治局势 15
一、具有相同意识的改革想法 15
二、存在分歧意见的革新行动 18
第二节 生平经历 20
一、布衣与任地方官:於地方实施改革 20
二、执政中央:与神宗推行变法 22
三、退居金陵:在山林研治学术 27
第三节 才性习染 28
一、终其一生好学 28
二、为人简朴清廉 29
三、个性异常坚定 30
第三章 王安石中年的文风特色 33
第一节 儒学思想与当代政治的发展 33
一、经筵与皇权的抗衡:论坐讲 34
二、政治与学术的结合:订定《三经新义》 38
(一)神宗对王安石政策的支持 38
(二)《三经新义》对科举学风的影响 41
第二节 中年古文的分类与特色 46
一、议政为主的作品:政论文 47
(一)数量往论政主题集中 47
(二)旨意由参政中心抽离 47
(三)语气向委婉辞官接近 48
二、「援经入文」的书写:学理文 50
(一)援经入文的常例:引经典议礼制 50
(二)援经入文的特色:融古创新 51
第三节 中年的古文风格 54
一、论理直截,文简气劲 54
二、典重有据,推论有序 55
三、集中焦点,主题明确 57
四、少用虚字,节奏分明 58
第四节 中年的骈文风格 60
一、宋代骈文的基础风格 60
二、王安石中年骈文的内容与形式 61
(一)兼容情理的双重含义 61
(二)平正严谨的厚重典式 65
三、王安石中年骈文的独特风格 68
第四章 王安石晚年的文风特色 71
第一节 佛教思想与王安石的渊源 72
一、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 72
二、佛教思想的沉潜历程 75
(一)就交游而言 75
(二)就治学而言 77
三、远离政坛的平复过程 79
第二节 晚年古文的分类与特色 80
一、重返学术的作品 80
(一)公务文字减少 80
(二)佛教影响浮现 81
(三)论佛重见自信 82
二、「重寻自我定位」的书写 83
(一)淡化仕宦认知 83
(二)仍尽儒者责任 85
第三节 晚年的古文风格 85
一、佛语增加,运用自然 85
二、上书主旨简明,书信形式随意 87
三、关怀亲友,流露情感 88
第四节 晚年的骈文风格 90
一、注视的内容:焦点由中心向边缘迁徙 90
(一)对朝廷人事的关心 90
(二)於感恩之馀的自伤 91
二、工整的形式:对偶自骈文向古文蔓延 92
(一)字词抽换 92
(二)行文有法 93
(三)对偶严整 93
第五章 中晚年文学观与文章的常与变 95
第一节 中年文学观 96
一、中年文学观的特色 96
(一)文尚实政 96
(二)文重共识 97
(三)通经致用 97
二、中年文学观的承袭 98
(一)早年文学观的重点 98
(二)中年文学观承袭的部分 102
第二节 晚年文学观 103
一、晚年文学观的特色 103
(一)以文字记录内心失落 103
(二)诗、文创作态度有别 103
(三)不求内容切用 104
二、晚年文学观的转变 105
(一)回顾参政的早中年 105
(二)走出开创的新道路 105
第三节 中晚年文章的常与变 105
一、文章体类以常为主 106
(一)古文书写体类减少 106
(二)骈文体类多循常例 106
(三)上书体类符合要求 107
二、文章内容的转移 109
(一)辞官内容由谈理趋向抒情 109
(二)书信内容由论学趋向关怀 110
三、文章风格的异同 111
(一)中年至晚年文风不变之处 111
(二)中年至晚年文风转变之处 113
(三)并观文风、诗风转折情形 114
第六章 中晚年文章的个人与时代意义 117
第一节 中年书写在整体创作中的特色 117
一、深感承恩重而辞官难 118
二、记录神宗的支持与眷顾 119
三、追效三代立法的本意 122
四、关注边防战事与经营 123
第二节 晚年书写在整体创作中的特色 124
一、情绪趋向平缓和婉的过程 124
二、「记」回到专职记叙的写法 125
三、墓志回到记叙颂美的原则 126
四、书信主体由事件转向人物 127
第三节 中年书写在宋代显现出的共相与殊相 128
一、共相:重议论的宋代文风 129
二、殊相:文风介於文、道之间 131
第四节 晚年书写在宋代显现出的共相与殊相 132
一、共相:求平易的宋代文风 133
二、殊相:和婉中带有衰疲、刚直 134
第七章 中晚年的文章评价及对后代的影响 137
第一节 文人对王安石中晚年文学的正面评价 137
一、同时赞美其文学、德行 137
二、用字淡朴 140
三、文本经术 141
四、文风简古 142
五、自出机杼 145
六、追步韩愈 147
七、文风峭劲 149
第二节 文人对王安石中晚年文学的负面评价 151
一、宋人:批评王安石文学主张 151
二、明人:反映王安石文风弱点 152
三、清代及民初文人:指出王安石学韩不足 153
第三节 中晚年文学对后代的影响 155
一、骈文成为士子学习范本 155
二、记取王文之利弊得失 156
三、为文影响及於后代文人 157
(一)袁枚 158
(二)恽敬 158
第八章 结论 161
第一节 文风转变的决定因素 161
一、丧子之痛 161
二、疾病缠身 161
三、治学对象的转移 162
第二节 中晚年文学观的承与变 162
第三节 中晚年文风的常与变 162
一、文风的常与变 162
二、诗、文风格转折比较 163
第四节 中晚年文风之独创与影响 164
一、融古创新 164
二、文人评价 164
三、影响后学 165
第五节 未来研究方向 165
一、研究限制 165
二、未来展望 165
附录:王安石文章系年 167
参考书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