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说 论隋唐帝国的本源——中国中世的国家与共同体 1
第一编 古代世界帝国的崩溃与五胡诸国家的兴立 19
序章 19
第一章 南匈奴的自立及其国家 22
一 刘渊自立的历史背景 22
(一)释“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22
(二)南单于权威的丧失及其恢复过程 26
二 前赵、后赵政权的历史结构 30
(一)问题考察的视角 30
(二)前赵、后赵国家中的匈奴世界 32
(三)皇帝权力的两个方向 41
第二章 慕容国家的君权与部族制 51
一 慕容燕简史 51
(一)鲜卑族的兴起 51
(二)慕容国家的胎动 52
(三)慕容廆的建国 52
(四)慕容皝的称霸辽东、辽西 54
(五)慕容儁的帝国建设 54
(六)慕容暐与前燕的灭亡 55
(七)后燕的复兴 55
(八)后燕的瓦解 56
二 慕容燕皇权的特征 57
三 军事体制诸问题 63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史上苻坚的位置 76
一 问题所在 76
二 前秦国家的正当性 78
三 优待鲜卑的精神 80
四 统一事业与德治主义 84
五 前秦皇权结构上的矛盾 87
第二编 北魏统一帝国的统治结构与贵族制社会 95
第一章 北魏的统一过程及其结构 95
一 从部落联盟到部落解散 95
二 华北的统一与州镇制 98
三 北魏国家的诸阶段与汉人贵族 100
四 门阀主义诸政策的推行 103
第二章 北魏官界的门阀主义与贤才主义 110
一 序言 110
二 孝文朝的两种立场 111
三 北魏末期的门阀主义 119
四 结语 126
第三章 北魏末期的内乱与城民 132
一 内乱中诸势力 132
二 城民的概念 139
三 北魏的军事体制与城民 145
四 内乱的意义 154
第三编 北朝后期的新旧贵族制之争 163
第一章 北朝后期的乡兵集团 163
一 序言 163
二 乡兵结集的诸例 165
三 乡兵集团的结构 178
四 乡兵集团与门阀社会的变质 184
第二章 北齐政治史与汉人贵族 196
一 序言 196
二 高氏政权的成立与展开 198
(一)高欢称霸的诸契机 198
(二)东魏政权的成立与内部抗争 201
(三)魏齐革命的内情 204
(四)文宣朝的抑压勋贵 206
(五)孝昭帝的复古政治 207
(六)武成帝与恩幸 208
(七)后主朝的党争 210
(八)北齐的灭亡 212
三 汉人贵族与政治现实 213
(一)北齐政治的推进者 213
(二)关于所谓勋贵 217
(三)汉人贵族中的新倾向 223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北周的天王称号 239
一 秦汉以后的王号与皇权 239
二 五胡诸国天王号之例 241
三 天王号与封建的政治体制 245
四 西魏—北周的周礼主义与天王号 249
第四章 周末隋初的政界与新旧贵族 254
一 周隋革命与门阀官僚 254
二 高颎与隋朝政界 259
(一)前言 259
(二)开皇之治的代表性官僚集团 260
(三)高颎的新贵族性格 263
(四)高颎集团的新官人像 265
(五)高颎的至公立场 266
补编 府兵制国家论 273
第一章 武川镇军阀的形成 273
一 序言 273
二 关中政权的成立与武川镇集团 274
(一)六镇之乱与武川镇 274
(二)武川镇民的南下 276
(三)阎氏的信 278
(四)宇文泰的被拥立 279
(五)关中政权的成立 281
(六)贺拔岳的西征军与武川镇集团 282
三 武川镇社会与武川镇军阀 284
(一)“乡里”武川镇的内涵 284
(二)武川镇社会的结构 286
(三)武川镇集团与西魏二十四军 291
第二章 两魏齐周时期的霸府与王都 300
一 序言 300
二 东魏的两都制 300
三 北齐的两都制 302
四 西魏、北周的两都制 304
五 中国的再统一与两都制 305
第三章 府兵制国家与府兵制 309
一 序言 309
二 霸府与府兵制 310
三 都督府制度的展开与府兵制 315
四 皇帝与府兵 318
第四章 西魏二十四军的成立与豪族社会 325
一 序言 325
二“广募豪右”与“统领乡兵” 327
三“乡望”与“豪右” 335
四 结语 338
第五章 府兵制国家论 342
一 序言 342
二 府兵制与兵民分离 344
三 豪右与乡帅 347
四 率募与授官 348
五 隋代的豪右与乡兵 351
六 府兵制与皇权 353
七 结语 355
译者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