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09151352
  • 页数:5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观赏鱼主要品种及养殖条件要求、观赏鱼疾病防治基础知识、观赏鱼的病毒性疾病、观赏鱼细菌性疾病、观赏鱼真菌性疾病等。

第一章 鱼类疫苗及免疫接种 1

第一节 鱼类疫苗学研究概况 1

第二节 疫苗类型和制苗工艺 2

第三节 鱼用疫苗 4

一、常用疫苗 4

二、目前已经商品化的鱼用疫苗 10

三、目前急需的水产疫苗 12

第四节 鱼用生物制品的应用前景 13

第五节 免疫增强剂 14

第六节 免疫接种方法 17

第七节 免疫监控 18

第八节 疫苗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19

第二章 鱼类病毒及病毒病 21

第一节 概论 21

一、鱼类病毒学与水生动物病毒学形成简介 21

二、我国水生病毒学的发展概况 22

三、鱼类病毒学文献较丰富的专业刊物题录 23

第二节 鱼类病毒学基础知识 24

一、病毒的本质 25

二、病毒的结构、形态与大小 25

三、病毒的增殖 30

四、病毒分类法则 32

五、鱼类病毒类群 33

第三节 鱼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 36

一、生物测定 36

二、细胞培养 37

三、显微和超微观察 40

四、免疫学方法 40

五、核酸扩增及杂交技术 42

六、生化分析 42

七、生物芯片技术 42

第四节 鱼类病毒及病毒病各论 43

一、草鱼出血病及水生呼肠孤病毒 44

二、鳜鱼病毒及病毒病 50

三、弹状病毒与鱼类疾病 59

四、鱼类疱疹病毒与痘疮病 70

五、虹彩病毒(Iridoviridae)与鱼类疾病 78

六、双节段RNA病毒(Birnaviridae)与鱼类疾病 88

七、石斑鱼病毒 93

八、野田病毒 96

九、大菱鲆弹状病毒 99

第五节 甲壳类动物病毒病 101

一、对虾杆状病毒 101

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102

三、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103

四、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 106

五、肝胰腺细小病毒 107

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108

七、产卵死亡病毒 109

八、T aura综合征病毒 110

九、对虾黄头病毒 110

十、鳃联病毒 111

十一、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112

第六节 贝类病毒病 113

一、牡蛎疱疹病毒 113

二、皱纹盘鲍球形病毒 114

三、杂色鲍球形病毒 115

四、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116

第七节 两栖类和水生爬行类动物病毒病 117

一、两栖类动物病毒病 117

二、水生爬行类病毒病 121

第三章 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 124

第一节 概论 124

一、病原细菌的致病机理 125

二、细菌病的传染 125

三、细菌病的控制 127

第二节 主要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 129

一、细菌性出血败血症 129

二、细菌性烂鳃病 136

三、赤皮病 138

四、细菌性肠炎 140

五、鲤科鱼类疖疮病 143

六、草鱼烂尾病 144

七、罗非鱼链球菌病 145

八、罗非鱼溃疡综合征 147

九、白头白嘴病 149

十、竖鳞病 150

十一、白云病 152

十二、白皮病 153

十三、打印病 154

十四、鳗鱼爱德华氏病 155

十五、鳗鲡烂鳃病 158

十六、鳗烂尾病 159

十七、鳗赤鳍病 160

十八、鳗红点病 161

十九、鳗鱼弧菌病 163

二十、鳗鲡出血性败血症 164

第三节 鲑鳟鱼及淡水名特鱼类细菌性疾病 166

一、噬纤维细菌病 166

二、鲑鳟鱼类弧菌病 169

三、鲑鳟鱼疖疮病 171

四、细菌性肾病 173

五、诺卡氏菌病 175

六、鲑鳟鱼肠型红嘴病 176

七、鳜鱼细菌性烂鳃病 178

八、淡水白鲳白皮病 179

九、鲇科鱼类爱德华氏菌病 180

十、鲇鱼肠炎病 182

十一、鲇鱼黑体病 183

十二、大口鲇细菌性败血症 184

十三、大口鲇肠炎病 185

十四、斑点叉尾鮰出血性败血症 185

十五、斑点叉尾鮰柱状病 186

十六、乌鳢腐皮病 187

十七、乌鳢腹水病 188

第四节 海产鱼类细菌性疾病 189

一、弧菌病 190

二、链球菌病 193

三、诺卡氏菌病 195

四、爱德华氏菌病 196

五、假单胞菌病 198

六、噬纤维细菌病 199

七、巴氏杆菌病 200

八、分支杆菌病 202

九、疖疮病 203

十、细菌性肾病 204

第五节 主要养殖甲壳类细菌性疾病 205

一、细菌性败血病 205

二、烂鳃病 207

三、甲壳溃疡病 208

四、烂眼病 209

五、对虾肠道细菌病 211

六、丝状细菌病 212

第六节 常用的抗菌药物及作用机理 213

一、抗生素类 213

二、喹诺酮类 218

三、磺胺类 219

第七节 细菌病的化学药物治疗与耐药性问题 221

一、化学治疗药物治疗的选择依据 221

二、水生动物药物的使用方法 223

三、药物治疗的效果判定 225

四、细菌的耐药性 225

五、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227

第四章 真菌病 229

第一节 概述 229

第二节 真菌学基础 230

一、真菌的细胞构造 230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230

三、真菌的分类 231

四、真菌的繁殖 231

五、真菌的致病性 232

六、真菌病的诊断 233

第三节 鱼类病原真菌 233

一、霉菌的形态结构 233

二、霉菌菌落特征 234

三、霉菌的分类 235

四、霉菌的繁殖 238

五、水生真菌标本的收集与培养 239

六、水生真菌的传染链与生活史 241

第四节 淡水鱼类真菌病 246

一、水霉病 246

二、鳃霉病 251

第五节 鲑鳟鱼类真菌病 253

一、水霉病 253

二、鳃霉病 254

三、虹鳟内脏真菌病 255

四、鱼醉菌病 256

第六节 甲壳类及贝类真菌病 257

一、链壶菌病 257

二、镰刀菌病 259

三、白斑病 262

四、河蟹离壶菌病 263

五、鲍海壶菌病 265

六、牡蛎幼体离壶菌病 265

七、牡蛎壳病 266

第七节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真菌病 267

一、水霉病 267

二、毛霉病 268

第五章 原生动物病 270

第一节 概述 270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 270

二、原生动物的繁殖及生活史 270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271

第二节 肉足鞭毛虫病 272

一、锥体虫病 272

二、隐鞭虫病 274

三、鲑鱼六鞭虫病 276

四、鱼波豆虫病 276

五、变形虫病 278

六、鳟变形虫肾炎 279

第三节 孢子虫病 280

一、艾美耳球虫病 280

二、黏孢子虫病 283

三、肤孢子虫病 293

四、微孢子虫病 294

五、牡蛎包纳米虫病 296

六、折光马尔太虫病 298

七、奥尔森派琴虫病 299

第四节 纤毛虫病 300

一、斜管虫病 300

二、小瓜虫病 301

三、刺激隐核虫病 303

四、车轮虫病 308

五、毛管虫病 310

第六章 寄生虫病 313

第一节 蠕虫病 313

一、指环虫病 313

二、三代虫病 314

三、本尼登虫病 315

四、片盘虫病 316

五、四钩虫病 316

六、复口吸虫病(白内障病,瞎眼病) 317

七、血居吸虫病 318

八、华支睾吸虫病 320

九、头槽绦虫病 320

十、舌型绦虫病 322

十一、鲤嗜子宫线虫病 323

十二、拟嗜子宫线虫病 323

十三、长棘吻虫病 324

第二节 甲壳动物病 325

一、锚头鳋病 325

二、中华鳋病(又称鳃蛆病) 327

三、鱼鲺病 328

四、鱼怪病 329

第三节 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 330

钩介幼虫病 330

第四节 人与水生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331

第七章 特种水产动物疾病 332

第一节 鳖的疾病 332

一、鳖红脖子病 332

二、鳃腺炎 334

三、红底板病 336

四、出血性肠道坏死症 338

五、腐皮病 342

六、穿孔病 344

七、疖疮病 347

八、爱德华氏菌病 349

九、白斑病 350

十、白毛病 353

十一、鳖钟形虫病 355

十二、血簇虫病 357

十三、鳖锥虫病 358

十四、萎瘪病 359

十五、脂肪代谢不良症 360

十六、氨中毒症 362

十七、外生殖器下垂症 363

第二节 龟的疾病 364

一、龟颈溃疡病 364

二、腐甲病 365

三、烂板壳病 366

四、肠胃炎 367

五、口腔炎 368

六、溃烂病 369

七、绿毛秃斑症 371

第三节 蛙的疾病 372

一、红腿病 372

二、肠胃炎 374

三、脑膜炎黄杆菌病 376

四、链球菌病 377

五、烂皮病 379

六、腹水病 380

七、爱德华氏菌病 381

八、温和气单胞菌病 382

九、车轮虫病 384

十、纤毛虫病 385

十一、锚头鳋病 385

第四节 大鲵疾病 386

一、疖疮病 386

二、赤皮病 387

三、打印病 388

四、肠胃炎 389

五、水霉病 390

六、球虫病 391

七、车轮虫病 392

八、复口吸虫病 393

第八章 营养和环境疾病 396

第一节 藻类引起的疾病(或中毒) 396

一、赤潮 396

二、微囊藻引起的中毒 404

三、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 407

四、卵甲藻病 410

五、淀粉卵甲藻病 411

六、楔形藻病 413

七、针杆藻病 414

八、丝状绿藻 415

第二节 水质引起的疾病 415

一、感冒和冻伤 415

二、浮头和泛池 416

三、气泡病 419

四、pH的危害 422

第三节 污染物质引起的中毒 424

一、农药污染中毒 425

二、酚化合物中毒 430

三、重金属中毒 431

四、石油及其他毒物危害 438

五、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的危害 440

第四节 营养性疾病 441

一、维生素C缺乏症 441

二、饥饿 442

三、营养不良病 443

第五节 放射性损伤 448

第九章 疾病诊断学基础 450

第一节 概述 450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450

一、聚合酶链反应法 450

二、核酸杂交 472

第三节 免疫学诊断技术 475

一、凝聚性试验 475

二、荧光抗体法 484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87

第四节 病毒病诊断 494

第五节 细菌学诊断 495

一、无菌操作 496

二、培养基的制备 499

三、分离细菌 499

四、细菌的培养 500

五、细菌的保存 500

六、细菌的鉴定 501

第六节 影像诊断 501

一、X线检查 502

二、超声波检查 505

第十章 药物学基础 508

第一节 药物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508

一、药物学的起源 508

二、药物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508

三、药物学的分支——渔药药学的发展趋势 509

第二节 药理学概要 511

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 511

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 513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515

第三节 渔药的分类与剂型 520

一、渔药的定义和分类 520

二、渔药的制剂与剂型 521

三、药物的保存 523

四、药品批号及有效期 523

第四节 常用药物 524

一、抗微生物类药物 524

二、杀虫驱虫药物 533

三、中草药 535

第五节 消毒剂 543

第六节 环境改良剂 552

第七节 鱼用激素 554

第八节 鱼用麻醉剂 555

第九节 防霉剂和抗氧化剂 556

第十节 渔药的安全使用 558

一、禁用渔药 558

二、渔药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561

三、渔药残留的控制 564

附录1 2009年OlE规定必须通报的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568

附录2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570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1 572

参考文献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