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牙周和种植体周围组织解剖 F Schwarz和J Becker 1
1.1 大体解剖 1
1.2 牙周组织的微观解剖 4
1.2.1 上皮结构 4
1.2.2 结缔组织结构 6
1.2.3 牙根牙骨质 8
1.2.4 牙槽骨 8
1.2.5 生物学宽度和龈牙复合体 9
1.3 骨生长 9
1.3.1 形态发生因子和有丝分裂因子 11
1.3.2 骨代谢 13
1.3.3 适应性骨塑形/改建 15
1.3.4 拔牙窝愈合 16
1.3.5 骨萎缩 17
1.3.6 生理性增龄性退化 17
1.3.7 拔牙后牙槽嵴的三维变化 19
1.3.8 牙槽嵴保存 21
1.3.8.1 拔牙方法 21
1.3.8.2 即刻种植 21
1.3.8.3 植入人工合成牙根 21
1.3.8.4 引导组织和骨再生 22
1.4 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微观解剖 26
1.4.1 穿黏膜区域 26
1.4.1.1 上皮结构 26
1.4.1.2 结缔组织结构 29
1.4.2 钛种植体的骨内部分 31
1.4.2.1 骨结合中的钛氧化层 32
1.4.2.2 种植体骨内部分的表面设计 32
1.4.2.3 骨结合的早期阶段 35
1.4.3 生物学宽度和龈牙复合体 39
2 病因 F Schwarz和J Becker 44
2.1 原发病因:生物膜与菌斑积聚 44
2.1.1 口腔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生长 44
2.1.2 结扎线诱导的种植体周围炎模型 47
2.2 累加因素 54
2.2.1 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微生物学 54
2.2.2 遗传因素 57
2.2.3 吸烟与饮酒 58
2.2.4 过度负荷 59
2.2.5 黏膜状况 60
2.2.6 牙槽嵴缺损/骨增量程序 63
2.2.7 剥脱性龈病损 68
2.2.8 系统性疾病/用药 69
3 种植体周围感染的致病机制 F Schwarz和J Becker 73
3.1 感染引发的免疫防御 73
3.2 感染的非适应性免疫 74
3.3 感染的适应性免疫 75
3.4 种植体周围感染的组织病理分期 76
3.4.1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早期病变 76
3.4.2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病损确立期 76
3.4.3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进展期 79
3.4.4 种植体周围炎 80
4 临床表现 F Schwarz和J Becker 85
4.1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分类 87
4.2 放射线分类 90
5 诊断 F Schwarz和J Becker,K Schwarz,J Becker 95
5.1 临床检查 95
5.1.1 菌斑生物膜指数系统 95
5.1.2 确定种植体周围黏膜状况的指数系统 96
5.1.3 探诊出血 97
5.1.4 探诊深度、牙龈退缩、临床附着水平 99
5.1.5 种植体周围龈沟液 102
5.1.6 溢脓和脓肿形成 103
5.1.7 种植体动度的临床评估 103
5.2 放射线诊断 106
5.2.1 根尖放射线片 106
5.2.2 曲面体层放射线片 106
5.2.3 CT 108
5.2.4 锥形束DVT 108
5.3 微生物和分子遗传学诊断 111
5.3.1 暗视野显微镜 113
5.3.2 DNA杂交 113
5.3.3 聚合酶链反应 113
5.4 种植体周围感染的患病率 115
5.5 非菌斑引起的牙龈疾病 116
5.5.1 组织学检查 118
5.5.2 脱落细胞学 120
5.5.2.1 临床过程 121
5.5.2.2 DNA细胞图像分析 122
5.5.2.3 DNA直方图的诊断性解释 122
5.5.2.4 剥脱性龈病损的诊断 124
6 治疗 F Schwarz,A Aoki,A Takasaki,M Sager,A Sculeam,J Becker 127
6.1 治疗的主要目标 127
6.2 口腔卫生控制阶段 128
6.2.1 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128
6.2.2 牙周疾病的治疗 129
6.2.2.1 激光治疗的基本原理 130
6.2.2.2 激光的特性 130
6.2.2.3 激光辐射的特性 132
6.2.2.4 激光治疗牙周及种植体周围感染 134
6.2.2.5 不同波长激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 135
6.2.2.6 激光在牙周治疗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140
6.3 取出种植体 152
6.4 重建治疗阶段:非手术基础治疗 159
6.4.1 机械治疗方法 159
6.4.2 对钛种植体形态和生物相容性产生的影响 159
6.4.3 去除钛种植体粗糙表面的菌斑生物膜 162
6.4.4 抗菌和消炎治疗方法 167
6.4.5 种植体周围疾病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的组织学研究 170
6.4.6 临床研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177
6.4.7 临床研究:种植体周围炎 177
6.5 重建治疗阶段:手术治疗 186
6.5.1 种植体表面的去污染与处理 187
6.5.2 光动力抗菌疗法 188
6.5.3 手术原则总述 192
6.5.3.1 切口 193
6.5.4 切除性手术治疗方法 197
6.5.5 再生性手术治疗方法 202
6.5.5.1 GTR和GBR 202
6.5.5.2 GBR/GTR对膜材料的要求 203
6.5.5.3 胶原的结构及特点 204
6.5.5.4 交联及其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206
6.5.5.5 胶原膜的生物降解 207
6.5.5.6 生物降解和血管生成 209
6.5.5.7 自体骨和骨代用品 210
6.5.5.8 GBR:组织学检查 211
6.5.5.9 GBR:临床检查 214
6.5.5.10 GBR: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组织学研究 225
6.5.5.11 GBR: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227
6.5.5.12 种植体周围炎位点的软组织处理 250
6.5.5.13 釉基质蛋白 259
6.5.5.14 骨形成蛋白(BMPs) 263
7 附录 265
附录1 总结:种植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265
附录2 总结:风险评估——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266
附录3 总结:种植体周围感染的治疗 267
附录4 病历记录:种植体周围感染 268
8 参考文献 269
9 译后补记 宿玉成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