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部分 9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范围和学习目的 9
二、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10
三、文字 11
(一)六书 11
(二)汉字书体的演变 15
(三)古今字 16
(四)异体字 18
(五)繁简字 20
(六)本字、借字、通假字 20
附:教材常识和常用词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例释 22
四、词汇 29
(一)词、词素 29
(二)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合成词、偏义复词 30
(三)同音词、同源词 31
(四)多义词、同义词 32
(五)古今词义的异同及其演变 34
附:古今词义不同例释 36
五、语法 39
(一)古代汉语的词类 39
(二)词类的活用 40
(三)古代汉语的词序 47
(四)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50
(五)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54
(六)副词 57
(七)代词 63
(八)介词、连词 66
(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70
(十)古代汉语的习惯格式 71
六、音韵与诗词格律 76
(一)音韵 76
(二)诗律 84
(三)词律 87
七、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89
八、古书注解、标点和今译 93
(一)古书注解的类型 94
(二)古书注解的内容和常用术语 96
(三)语词的训释方法 100
(四)古书的标点问题 102
(五)古文的今译 102
九、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05
附:秦汉基本古籍和重要注本 109
十、古代的文体 110
文选部分 115
精卫填海 115
夸父逐日 117
女娲补天 118
蝜蝂传 119
桃花源记 122
巫山、巫峡 125
王子坊 129
蓝田县丞厅壁记 135
钴鉧潭西小丘记 139
庐山草堂记 143
岳阳楼记 149
大龙湫记 152
游天都 155
传是楼记 157
郑伯克段于鄢 164
齐桓公伐楚 171
鞌之战 173
吕相绝秦 177
子产论尹何为邑 183
晏婴论季世 187
句践灭吴 190
范雎说秦王 198
触龙说赵太后 204
燕昭王求士 207
鸿门宴 212
陈涉起义 218
孙膑 222
韩信破赵之战 226
汲黯 235
西门豹治邺 245
张骞传(节录) 249
华佗传(节录) 256
肥水之战 261
《张中丞传》后叙 272
谏逐客书 277
论贵粟疏 281
报任安书 288
出师表 298
答李翊书 301
同学一首别子固 304
戊午上高宗封事 306
艺文志·诸子略(节录) 310
知实 317
典论·论文 320
神灭论(节录) 323
送孟东野序 326
封建论 330
留侯论 334
《读史方舆纪要》总叙 338
原臣 343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345
季氏将伐颛臾 347
子路从而后 34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351
小国寡民 351
谋攻 352
兼爱(上)(节录) 354
逍遥游(节录) 357
秋水(节录) 361
齐桓晋文之事 365
许行 370
劝学(节录) 375
天论(节录) 378
历山之农者侵畔 382
五?(节录) 384
去私 387
登大雷岸与妹书 390
情采 394
与朱元思书 398
《文选》序 400
膝王阁序 406
离骚(节录) 411
湘夫人 420
哀郢 422
风赋 428
七发(节录) 434
刺世疾邪赋 442
归去来兮辞 447
别赋 451
敌戒 457
陋室铭 460
赤壁赋 461
关睢(周南) 465
静女(邶风) 466
氓(卫风) 468
伐檀(魏风) 471
兼葭(秦风) 473
七月(豳风) 475
采薇(小雅) 480
十月之交(小雅) 483
生民(大雅) 486
噫嘻(周颂) 491
附录: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上、下册)重点篇目文字、语法要点类例 492
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上、下册)所增常用词例释(100个) 507
习题部分 516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516
附一: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修订本,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共三册)练习答案 556
附二:1991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 576
附三:1992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档案管理专业古代汉语试题 583
附四:1992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档案管理专业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591
附录部分 595
一:常用词本义、假借义简表 595
二:同义词词义比较表 601
后记 604